又見貝葉經

來源: 明紫 2014-02-10 11:02: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44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明紫 ] 在 2014-02-12 08:20: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貝葉三年,悟後本無文字
 
         曇花一見,空中偶有樓台

       剛剛還沉浸在印度宮廷細密畫的精美之中, 一轉身竟然相遇了尼泊爾的貝葉經,驚喜不已。相對第一次見到這些珍品靈魂時的誠惶誠恐,第一次捧著這些佛門天書時的顫顫巍巍的心情,這次不知為什麽除了驚喜多了一點釋懷,好像看見世界各地有很多誌士尊敬著佛門至寶,盡力保衛著宗教文化瑰寶,好像看見貝葉文化就如其他的古老文化一樣綻放著她特有的生命!!


p2


 

       貝葉經,刻在貝葉上的經書。貝葉呢?是在雲南等南方獨有的檸櫚科植物貝葉棕的葉子。

      “貝葉經”,第一次聽說這三個字是某年雲遊(雲南遊)時,在一位雲大彭教授那裏聽到的,也在她家親眼看到這個珍品。當時手捧著刻有經文的貝葉,真有點戰戰兢兢,誠恐誠惶,那是咱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靈魂,同時她也凝聚著眾多搶救這種麵臨絕後貝葉文化遺產而做貢獻者愛心。

 

       貝葉經可以代表“刀砍水煮、鐵筆刻寫、金粉裝飾”的貝葉文化,她在佛教興盛的時期曾是從生發地向外傳播的主要載體。這些承載著佛教思想的貝多蘿樹葉子,代表著東方曆史上哲學思想體係的一次升華,這也是“貝葉”二字代指佛教的因由。

        當年傳入我國內地的貝葉經,幾乎都以梵文記載,現在很少有人懂得,對很大部分人來講,貝葉經文簡直就是天書。近十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裏,貝葉經的佛經載體地位逐漸被取代,使用範圍和規模日益縮小,“貝葉”漸漸淡出了它在廣義上代指佛教的曆史舞台。加上貝葉資源日益匱乏,技藝後繼乏人,使得貝葉文化這個輝煌的遺產岌岌可危。

     幸的是,有眾多有關人士在最近的十幾年裏,盡心盡力的搶救著貝葉文化,使她像是一朵純潔而清香的“水中蓮花”,在如今光芒四射的佛文化中再次散發出溫柔恬靜的獨特神韻。


p3

p4

p5(另一種文字,另一種“紙張”,具體的不記得了)


所有跟帖: 

梵文’天書‘很漂亮。頭次聽說貝葉經,又長知識了。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0/2014 postreply 17:50:29

您說對了,古老,稀罕,天書....!看到她們,真的有點誠惶誠恐。謝謝小黑貓! -明紫- 給 明紫 發送悄悄話 明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0/2014 postreply 18:54:01

上麵是巴利文? 無價之寶 -vol86- 給 vol8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2/2014 postreply 18:01:05

梵文和巴利文 仍有不少人懂, 莊嚴寺方丈 法耀法師應該都懂的. -vol86- 給 vol8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2/2014 postreply 18:08: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