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紅顏,在中國曆史上因女人引起的戰爭不在少數,在西方曆史上女人傾國傾城的故事也是源遠流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人海倫的傳說。在古希臘神話中,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倫是世界上最美貌的女人,被特洛伊王子帕裏斯誘拐,引發了希臘城邦與特洛伊(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內)長達十年的戰爭,最後希臘人運用木馬計才攻陷特洛伊城。從此美女海倫與特洛伊戰爭為此後三千年的西方文學、藝術提供了無盡的創作源泉和想象空間。海倫是古代的希臘美女,而加勒比海的小島聖-盧西亞則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的海倫,英、法為爭奪對聖-盧西亞的統治權在17、18世紀打了150年。這次聖誕節休假,我們就在這座美麗的小島住了七天,加勒比海溫暖的海水、島上搖曳的棕櫚樹、大小Piton山、火山溫泉和熱帶雨林等等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聖-盧西亞(St.Lucia)位在加勒比海東端,西抱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南麵與聖文生,北麵與巴巴多斯和馬提尼克隔海相望.聖-盧西亞島不大,南北長40幾公裏, 東西寬20公裏,處在加勒比海通大西洋的交通要道上,島上又有高山可以興建軍事要塞,監控進出加勒比海的船隻,因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據考古發掘,2000多年前古代印第安人就開始在聖-盧西亞定居,以狩獵和采集為業。地理大發現以後,歐洲殖民者紛至遝來,先是西班牙人,他們把這個島叫做 “Santa Alousie”,但西班牙人來去如風,並未定居下來。隨後來的是法國人,1660年他們與當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簽了一個協議,開始在島上長住下來,並把該島改名為“St. Lucy of Syracuse”。不久英國人也聞風而來,並與法國人發生了14次戰爭,爭奪該島的控製權,法國人贏了七次,英國人也贏了七次,但最後的贏家是英國人。隨著拿破侖皇帝在歐洲大陸的徹底戰敗,1814年英法簽訂條約,聖-盧西亞被永久割讓給英國,成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最東邊的一塊殖民地,它也宣告大英帝國才是十九世紀的世界霸主。 英法為了一個既沒有金銀,也不出礦產的小島大動幹戈,爭鬥百餘年,在世界曆史上恐怕也是獨一份, 也難怪這一蕞爾小島被人們稱之為“西印度群島的海倫”.隻是在中國曆史上引得衝冠一怒的紅顏往往成為戴罪的禍水,而在西方文明中與帕裏斯私奔的海倫卻一直是美貌的象征,並沒有貶損的含義。
我獨自倘佯在夕陽下沙灘,麵向大西洋的海麵上波濤洶湧,白浪滔天,度假村對麵的山巒雲霧繚繞,落日映紅了西邊的天空,英法百年爭鬥時的重要軍事要塞鴿子山在雲霧中下時隱時現,曆史一幕幕地在我的眼前浮現。地理大發現後,歐洲的殖民者和海盜在加勒比海進進出出,殺人越貨,搶奪金銀、輸入非洲的黑奴、建立種植園,累積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桶金。西班牙無敵艦隊、法蘭西帝國和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都曾在加勒比海地區叱詫風雲,幾百年下來都難逃衰亡的命運,帝國的榮耀也如過眼雲煙,湮沒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波濤中。正應了網絡上的一句名話: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再強盛的帝國,再遼闊的版圖,最後都雨打風吹去,隻有這大西洋的海浪千萬年來如一日地潮起潮落,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受英國統治165年的聖-盧西亞在1979年最終獲得獨立,但依然供奉英國女王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也是英聯邦成員國,就象今天的加拿大一樣。今天的聖-盧西亞有人口17.5萬,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東加勒比海元”(簡稱EC),但一般商家都接受美元,一美元可以兌換2.5 EC. 聖-盧西亞的經濟支柱一是旅遊業,二是香蕉種植和出口. 聖-盧西亞17.5萬人口中90%以上是當年非洲黑人後裔,印第安人占3.2%,還有一些是黑白混血.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一般老百姓講的是一種混合法語、非洲土語和印第安語的“巴圖語”(Patwah).島上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也有一些人信英國新教,島上地名也多沿用法語。這些都是當年法英在該島幾百年來你爭我奪的拉鋸戰留下的曆史遺產。
聖-盧西亞本是一個火山島,山巒比其它加勒比海國家都多,盡管山不高,但因為臨海,幾百米的山體聳立海邊卻也顯得頗有氣勢。最著名的是2座Pitons山,稱大Piton、小Piton,聖-盧西亞的標誌。小Piton山非常陡峭難以攀爬,大Piton山則坡度較緩,因而成為登山健行者的不二之選。我們一行16人到聖-盧西亞的第二天就去攀爬了大Piton山,途中還遇大雨,全身濕透,越到後來山勢越是陡峭,常常要手腳並用才能上一個台階。曆經2個半小時的攀登,終於登上大Piton山的主峰。俯視山下的加勒比海波平如鏡,海灣裏帆影點點,遠處是浩瀚的大西洋,海天一色,無邊無垠.
1/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