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英倫(5)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本文內容已被 [ 魚行天下 ] 在 2014-01-19 07:28: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像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博物館一樣,世界四大博物館(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一的大英博物館也是免費參觀。

埃及羅賽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拿破侖在埃及潰敗後英國獲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貴的一個。1799年,遠征埃及的拿破侖的士兵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鎮修建城堡之時,發現了這塊創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古字碑。羅塞塔石碑的發現,證明了歐洲與亞洲文明交往的具體情形,也成為了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該石碑上刻著埃及象形文、俗體文和希臘文三種文字。其中,象形文字用於書寫宗教文本和重要文件。俗體文是一般人用的文字,用於記錄日常生活。希臘文是當時埃及統治者使用的語言。這樣,用三種文字書寫之後,埃及的祭司、政府官員和統治者以及普通民眾都能讀懂它的內容。正是由於這種三種語言對照的寫法,使得這塊石碑成為破解古代埃及語言的關鍵,語言學家從可以認讀的希臘文出發,對比證實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文法結構以及發音規律,毋庸置疑文字的破譯對於考古學是重大裏程碑。

1801年,羅賽塔石碑在英軍擊敗拿破侖之後,曾經被撤離埃及的法軍裝在一隻小船上企圖偷運回法國,但是途中被英軍截獲。兩國都深知其意義重大,因此達成協議同意法國保有之前的研究成果並可以保存拓本,而石碑實物則由英國擁有。

歐洲大部份文明源自希臘,公元前五世紀建造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是古希臘登峰造極的建築,但是由於種種曆史原因,其中的精華大多在大英博物館和巴黎的盧浮宮。和大多數古希臘神廟一樣,帕提農是雅典娜女神的神廟,也是被當作金庫使用。後來被改為天主教堂,而十五世紀土耳其人占領該地區之後又被作為清真寺。最愚昧的是在1687年這裏被土耳其軍隊當作軍火庫,不幸被炮彈擊中,火藥引起的爆炸使神廟嚴重損毀。之後的十九世紀初,英國人將部分雕像買下移往大英博物館。現在這個展館的中心部位,有宣傳資料介紹為什麽希臘政府要求英國歸還帕提農神廟的遺址原物。

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Ramesses II,約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1881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1974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滋生真菌,埃及政府將他的木乃伊送往法國修復。埃及政府還為此特別發給其木乃伊一本國民護照,職業欄上註明「國王」,並以盛大的軍禮替他舉行出國儀式。而法國對其木乃伊,也在機場以元首待遇隆重歡迎。這座雕像帶著謎一般的微笑,頭上戴著褶皺布料製成的頭巾,頂端有眼鏡蛇王冠。胸像由一塊雙色花崗岩製成,以區分頭部和身體。高2.67米,重7.25噸。古埃及人把這樣的雕像作為保證主人能死後重生。最早發現它的是拿破侖早期探險隊員,為將其搬走在右胸部位鑽了一個洞,照片上麵仍能看到,但也未能將其運走。

摩艾石像(又譯復活節島人像)(Moai) 位於復活節島。多數為一體成形,也就是說整體是從一塊大石頭刻出來的,但有時候石像頭上會加一塊普卡奧(Pukau) 作帽子。全復活島上已知有超過六百尊摩艾石像。多數的摩艾石像產於拉諾拉拉庫(Rano Raraku)。當地的火山採石場似乎是突然被遺棄,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石像,而當地幾乎所有完成的摩艾石像到後來都被島上原住民推翻了。至於石像的來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大英博物館的另一件鎮館之寶——波特蘭瓶。這是一件精心雕刻的羅馬浮雕器皿,極深的鈷藍色玻璃上覆蓋著不透明的奶白色玻璃。

波特蘭瓶可能製作於奧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或者提比略(公元14—37年)統治時期,這作者可能是一位亞曆山大港的工匠,因為亞曆山大港是古代製作玻璃器皿最重要的中心之一,而且這種浮雕技術被認為源自那裏。藍色玻璃瓶身先被吹到隻有3毫米那麽薄,然後覆蓋上一層差不多薄的白色玻璃。最後就開始了費盡心思的雕刻過程。
波特蘭瓶命運多舛,幾經易主最後由波特蘭家族第三代公爵收藏。1810年波特蘭公爵將瓶子借給了大英博物館。瓶子暴露在公眾麵前35年都安然無恙,然而1845年2月7日,就在關門之前,瓶子和盛放它的櫃子被一個醉酒的愛爾蘭精神病人砸碎。肇事者22歲,叫威廉·勞埃德的人。被起訴後勞埃德被判交付罰金3英鎊,但他因身上隻有9便士而麵臨服兩個月的苦役。但兩天後一封奇怪的信連同3英鎊寄給法官,希望不再追究勞埃德。勞埃德因此被釋放,並消失得無影無蹤。
1845年9月,破碎成200多片的波特蘭瓶由大英博物館的修複者約翰·道布爾迪複原並再次展出。1948年和1989年又兩次對波特蘭瓶進行了修複。今天如果仔細查看,還能夠看到裂縫,但它仍然是羅馬時代幸存下來的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

世界上最有名的象棋(The Lewis Chessmen),這些雕刻精美的人形雕刻於1831年在路易斯島被發現,可能是蘇格蘭最為知名的考古發現。這些棋子由海象象牙和鯨魚牙精雕細做而成,包括坐在王位上的國王和王後、主教、騎在馬上的騎士和其他人物。它們被認為是北歐工匠所製作,以精美藝術品的形式讓人們深入了解維京和蘇格蘭文化。


廣受好評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通過館藏的一百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係統地介紹了世界曆史,其中包括十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大英的中國展館的藏品的質量令人激動,數量令人震驚。希望每一個中國參觀者不止在這裏見識珍貴的中國古代文物,也明白它們為什麽會在這裏的原因。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隻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曆代宮廷收藏的珍品。現在世界上隻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說登記冊上隻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順便說一句,這個斯坦因就是從敦煌盜走了大約三分之一藏經洞文物的那個匈牙利人。大英保存的敦煌文物甚至比中國還多。

與第一次來到大英博物館的中國人一樣,我也很希望看看當年馬克思讀書的大英圖書館,更想知道在這裏到底有沒有留下馬克思的“腳印”。由於修整的原因,圖書館並沒有開放。但是卻留有這樣一塊銘牌:這間大閱覽室以及之前的建築為眾多的政治流亡者和學生們提供了避難所和精神的源泉。最深植根於這間閱覽室的政治體係是共產主義。卡爾·馬克思在將近30年的時間中每天來到這裏。1850年6月,馬克思最先被舊的閱覽室接待。從1857年起,他在這裏從事包括《資本論》在內的數項研究。很可能,他使用的是離他所需要的參考書不遠處的L、M、N、O、P幾排的座位。據說戈爾巴喬夫參觀大英圖書館的時候也曾問起過馬克思的座位,當時的工作人員出於尊重告訴他馬克思可能坐過的座位,下次來倫敦希望能夠有機會親眼見證一下“奇跡”。無論如何,檢驗一個政治體係的標準也隻能是實踐。

大英博物館樓上有一家讀者餐廳,既有簡便的快餐,也有正規的料理。參觀途中可以在這裏休息進餐,因為展品之豐富讓人們輕易就可以度過一整天的時光。

倫敦不是第一次舉辦奧運會,一個月後開幕的奧運會似乎還沒有動靜,但是在大英終於見到了本屆奧運會的獎牌,也算是先睹為快吧。一個月之後,中國體育代表團把38塊這樣的金牌帶回中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多謝分享,大英博物館確實有很多鎮館之寶,不過多數不是英國本身的文物。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14 postreply 21:13:58

看兄一針見血。作為首先工業化的國家之一,英國創造了很多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值得尊敬。但是距離現代不遠, -魚行天下- 給 魚行天下 發送悄悄話 魚行天下 的博客首頁 (62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4:53:41

我也問過馬克思的座位。答案是 -laota- 給 laota 發送悄悄話 (50 bytes) () 01/17/2014 postreply 23:07:05

我也問過。圖書館工作人員一看老中要問問題,就知道你多半要問什麽了。 -wxc1978- 給 wxc197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0:52:03

教科書就是逗你們玩的啦。 -johndoe26- 給 johndoe2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1:59:04

謝謝您的提醒,那麽下次我就不再添亂了,從您們那裏已經知道答案了。看來教科書娛樂性太強,嚴謹不夠。 -魚行天下- 給 魚行天下 發送悄悄話 魚行天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4:46:18

下了功夫的遊記。我去那次聽了一個免費的中國展廳的Guided Tour,很有意思,比如古代女人為什麽要裹腳,留長指甲。。。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0:34:39

就算有腳印,人家總要換地毯的,馬克思當年在倫敦流亡,也還不是什麽偉人,不會保留破地毯的吧 -顧劍- 給 顧劍 發送悄悄話 顧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4:28:47

對了,說馬克思,上周剛去了特裏爾的馬克思故居,他在那出生住到17歲去波恩上大學 -顧劍- 給 顧劍 發送悄悄話 顧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4:29:52

馬克思是德國人啊。在倫敦住了30年? -monochrome- 給 monochrom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14 postreply 18:29:05

馬克思在倫敦住了應該不止30年,他也是在倫敦去世的。看來當時的應該是個很開放的國家,大批流亡者 -魚行天下- 給 魚行天下 發送悄悄話 魚行天下 的博客首頁 (34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4:40:38

現在的大英博物館建築當初建的時候博物館圖書館是一起的,中間的圓形大廳是圖書館 -東風飄- 給 東風飄 發送悄悄話 東風飄 的博客首頁 (233 bytes) () 01/21/2014 postreply 01:54: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