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行的行程:
非洲行(1):肯尼亞Safari與南非的行程梗概
非洲行(2):南非種族隔離始末,曼德拉的偉大與失誤
搶先看:聖誕日上映的傳記片《曼德拉》
非洲行(3):獅子家族與獵豹母子,動物世界與文明社會
非洲行(4):非洲美女,Flamingo
非洲行(5):非洲美女 -- 秘書鳥,冠鶴,鵜鶘,長頸鹿
非洲行(6):大象家族,獅子與大象對峙
非洲行(7):動物天堂也有美麗風景,納瓦莎湖(有音樂)
非洲行(8):給你一個真實的肯尼亞,電影《走出非洲》
在東非,遊人們一般都是衝著野生動物去的。但是,那裏不僅有動物世界,還有美麗的風景。而那片土地的曆史與現狀,風土人情,同樣吸引人。這一帖會展現一個我所看到的,真實的肯尼亞。既有現代化的一麵,也有很原始的一麵。既有文明世界,也有傳統文化。
在最後,還有獲得奧斯卡大獎,同時也引起非洲旅遊熱潮的電影,《走出非洲》。我們行程中的許多地方是這部電影《走出非洲》的外景地,還有那條鐵路。這部電影1985年底上映,隨後獲得7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導演,攝影,音樂等。導演和男女主角都是電影史上的重量級人物,而這部電影一直被廣泛認為是電影史上排名前20位的經典名作。
非洲大陸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北),屬於阿拉伯世界,居民多數屬於阿拉伯人。撒哈拉以南才是黑人占多數的黑非洲。傳統上西非和中非的大部分地區屬於法語區,以前曾是法國殖民地;東非和南部非洲是英國和德國的殖民地,屬於英語區。南非是黑非洲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的國家,具體情形以後再說。而處於東非的肯尼亞,是黑非洲國家,排在南非之後,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首都內羅畢被稱為“非洲的巴黎”,也是聯合國在非洲的中心,很多聯合國和國際組織住非洲的辦事機構設在內羅畢,也給這個城市帶來很多經濟政治上的地位。另外,內羅畢也是去東非看野生動物最重要的入口。
因為這樣的背景,開始行程之前對肯尼亞和內羅畢還是有相當高的期望值;當然,safari 的條件可能比較艱苦,這個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當飛機降落在內羅畢機場,看到那破舊的機場候機樓,怎麽也跟非洲的巴黎相距甚遠。飛機根本無法接近候機樓,停在空地上,乘客需要拿著行李上大巴去候機樓。歐美很多機場也是用巴士接送旅客上下飛機,但巴士多是機場專用巴士,底盤低,停車時可以向乘客上下車的一側稍微傾斜,以方便乘客。而內羅畢的機場接送巴士,是那種很老式的旅遊大巴,底盤高,座位高,需要上階梯才能上車。
第一眼觀感,就清楚的提醒我,這是非洲。
1. 肯尼亞的門戶,內羅畢機場,很破舊,盡管肯尼亞航空公司的飛機上都印著“Pride of Africa”

2. 下了飛機,需要乘這樣的巴士去航站樓,老式的普通大巴士

3. 看到它,你就進入了肯尼亞

4. 機場到內羅畢市區的高速公路,交通狀況雜亂無章

5. 高速公路邊上,這是農貿市場,還是垃圾場?

6. 間或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摩登建築

在機場的觀感還隻是開始,盡管設施比較破舊,還算井井有條。乘車出了機場,進入通往內羅畢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才真正體會到,這裏是非洲。
肯尼亞境內隻有幾條高速公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內羅畢與最大港口蒙巴薩之間的高速公路。內羅畢機場到市區這一段,是這條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屬於肯尼亞等級最高的公路了。就在這一段路上,交通雜亂無章,車輛隨意搶道;路旁垃圾遍地,無所事事的人到處都是。很多地段就像垃圾場(也許是平整以後準備建設,但是又停擺的空場地),很多小商販把攤位設在路邊(也是垃圾旁邊)。路邊也有一些很亮眼的建築,多是旅館或商場。
第一觀感,使得我不得不修正對肯尼亞的期望值。進入市區以後,市中心還是有很多現代化的建築,街道還算整潔,但是公共巴士很陳舊。市區路上很多行人,特別是很多衣冠楚楚的白領,也是靠步行去上班,可見汽車的普及水平,社會發展程度還是不夠。在市區的居民區,有一些現代化的建築和居民樓,但是轉過一條馬路,就可以看到低矮簡陋的民居,那簡直是無法住人的地方。還有路邊的商販攤位,就是幾個木條和木板搭建的“開放式”的商鋪。
但是,這還隻是開始。等出了內羅畢市區,到了郊區,到了內陸地區,我們開始看到了肯尼亞更加原始的一麵。
肯尼亞隻有有限的幾條“高速公路”,我加了引號,是因為那實在不能稱之為高速公路。首先是隻有雙向單車道,特別是很多重型卡車占據了雙向的整條車道,後麵的車隻能壓在後邊。而那些貨車很多是超載的,馬力也不夠,好像是小毛驢拉著本該屬於高頭大馬的車,有時真的隻有步行的速度。所以在肯尼亞一定要把行車時間計劃的富裕一些。其次,肯尼亞的“高速公路”是開放式的,任何人或動物都可能隨意跑上“高速公路”,攔住車輛的路線甚至是並行。我們就曾經看到狒狒家族在路上和路邊玩耍,數隻黃牛大搖大擺的過路或行走,更多的牛和羊旁若無人的在路肩吃草,但是隨時有可能上路麵。再有,路上跑的車子有些年代久遠,有些年久失修,許多車輛都有濃黑的尾氣。
路邊的民居,有些新開發區,房子的式樣格局與歐美的住宅小區基本相同,多在內羅畢近郊地區。但是更多的民居是低矮的簡陋房子(如果還能稱為房子的話),城市附近可見很多簡單的鐵皮當做四壁和屋頂的簡易小屋;在更遙遠的地方,連鐵皮都沒有,就是樹枝和茅草搭建的房子。水源也是很大的問題,曾路過一個小水溝,隻有很少的水,看見有居民在那裏洗衣服,還有人用桶從那水溝取水。路邊碰到不少人用自行車或摩托車綁著多個塑料桶運水,也有肩扛手提的,或者是用牲口馱運的。

8. 內羅畢市中心,更多的人們用“11路”,不乘前邊的巴士

9. 內羅畢會展中心,背景是正在建的內羅畢最高樓

10. 市區一角,可見大通銀行的廣告

11. 市中心的現代化建築,還有老教堂

12. 市區一瞥

13. 印度神廟,這裏有很多印度人

14. 俯瞰市中心

15. 早晨從旅館的陽台上望出去

16. 市中心光鮮的摩登大樓下麵,還有這樣的簡陋房屋

17. 商鋪

18. 市郊的農貿市場,此處地處肯尼亞的幾條高速公路之一路邊

19. 簡陋住房,內羅畢市郊,高速公路路邊

20. 簡陋住房

21. 行人穿越高速公路隔離牆

22. 肯尼亞有數的幾條高速公路,都是雙向單車道,路上很多超重的大卡車,特別是上坡路,速度極慢,壓住連串車輛,

23. 大群的牛和羊,就在高速公路旁邊,沒有護欄

24. 幾隻牛大搖大擺的走在高速公路上,來往車輛不得不停下來讓牛先走

25. 肯尼亞一個“大城市”的集市,不少人的穿著相當時髦,特別是女性

26. 高速公路邊上的鐵皮房,居民住在這樣的房子裏

27. 高速公路邊上的居民住房,這還是在靠近高速公路的較發達地區

28. 高速公路邊上擺攤賣農產品的人們,看那些女性的衣著打扮,相當新潮

29. 在高速公路上攔路叫賣的人們

30. 農田

31. 農田,女性穿著裙子下地勞作

32.

33. 肯尼亞最大的兩個城市之間的客車

34. 馬賽馬拉 safari 營地的馬賽人,他們也會為營地守夜

35. 馬賽馬拉公園門外的馬賽村落,這裏應該是馬賽部落最富有的部分

36. 馬賽人的房子,外牆是把樹枝綁好,兩麵糊泥,非常簡陋

37. 這是馬賽部落裏麵,先富起來的部分人,房子比較現代化,還有汽車;但是外邊都是垃圾,應該是遊客丟的

38. 馬賽人以放牧為生,財富在於有多少頭牛;這張照片在馬賽馬拉公園內,放牧的牛群與野生動物共享同一片草場

39. 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馬賽人就開始放牧了,不知道為什麽,那些牛都不夠肥

40. 守夜的馬賽人,我們出去看動物,他們可以去休息了

在肯尼亞看野生動物,基本上是在馬賽人的領地,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肯尼亞有四千四百萬人口,有很多語言,人種和文化不同部落組成,最大的部落也隻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沒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種族部落。馬賽人口總數不到一百萬,屬於較小的部落。馬賽人在組織結構上相當於原始社會,還沒有達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水準。部落首領與長老共同管理,而人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在於放牧,財富的標誌是家裏有多少頭牛和羊。這也是主要的食物來源。馬賽人仍在堅持他們的傳統,直到今天。這也是為什麽通往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的路麵都是搓板路,而通向其他遊客熱點地區都是柏油路麵。
來到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追尋非洲五大野生動物的遊人,給原本閉塞的馬賽社會帶來文明世界的氣息,還有經濟收入和現代生活方式。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大批的垃圾與環境汙染。曾在遊客來往的營地路邊,看到很多垃圾物,特別是各色的塑料袋,飲料瓶子,包裝紙,非常的醒目。直到目前,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還基本保持著原始風味,沒有多少商業性的開發,包括路麵仍是搓板路,嚴重的限製了遊客人數,影響了遊客遊覽的舒適程度。如果開放旅遊,當地的交通,經濟發展,人民居住水準,生活水準,收入水平都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反過來,原來的風貌也可能會大幅改變,對原本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也有嚴重影響。如何取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肯尼亞的服務業收入占總GDP的61%,其中主要是旅遊業,也是肯尼亞的經濟支柱。其他部分主要是農產品,包括茶,咖啡,花卉,蔬菜等。而這些經濟支柱,不是靠了土著居民和原始部落,而是來自1880年代以後,先是歐洲的移民帶來了種植業,現代工業和農牧業,還有今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現在的肯尼亞,來自中國的投資和遊客與日俱增,已經達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
就像遊客給馬賽人帶來兩方麵的影響,1880年以後來自歐洲的殖民者,也給肯尼亞帶來正麵的和反麵的影響。100多年前,英國人來到了肯尼亞,帶來了現代化的工業交通,修建了從肯尼亞港口蒙巴薩經內羅畢和那庫魯,到烏幹達的鐵路。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大批印度人作為熟練工人湧進肯尼亞,並在這裏生活至今。這條單軌鐵路直到今日仍在使用,電影《走出非洲》裏麵有很多這條鐵路的畫麵。在歐洲人到來之前,肯尼亞隻有若幹原始部落,沒有國家的概念,沒有軍隊和警察,沒有學校和醫院,沒有任何現代社會的結構和規範,沒有法律和執法司法機關。英國人把現代的國家管理方式,現代社會結構,帶進了肯尼亞,並開辦學校和醫院,使得肯尼亞人也學到了這一切。等到肯尼亞獨立時,已經不是原始狀態的部落社會,而是直接大步跨進到現代文明社會了。
如果沒有英國人,歐洲人和今天的中國人到肯尼亞,給那裏帶去現代農業和工業,現代的社會結構和基礎設施,修建鐵路公路礦山油田,那麽肯尼亞人民可能還是生活在原始狀態,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甚至連吃鹽喝水都成問題。
另外一方麵,站在肯尼亞那些原始部落首領的立場上,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占領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資源,廢掉草場開墾農場,改變了原始部落的飲食生活習慣,汙染和改變了原來的文化傳統,更加打亂了原本的上層建築(權利和管理係統),代之以西化的國家管理模式,極端可惡,罪大惡極。實際上,今天在中國大舉投資非洲的形勢下,一方麵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效果,對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有幫助;但是,也有少部分非洲人指責中國是新殖民主義者,到非洲掠奪資源。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哪個更重要,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結論是不一樣的。對人民來說,提高生活水準是很重要的;對於搞政治的人而言,打著民族利益的旗幟來爭取個人的權勢和利益,也是大有人在。
41. 在肯尼亞,人文和自然風情固然有吸引力,但是重點還是那些野生動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乞力馬紮羅山,赤道雪山

51.

52. 再見,東非草原

謝謝觀看。原創作品,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
不可轉載。文學城看風景博客,kan.fengjing@yahoo.com。
個人網站: 隨我去看風景 www.KanFengJing.net
美國最熱門的25個旅遊景點(ZT)
您最應該去哪些美國旅遊景點?(我的美國景點排名)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907/29483.html
比較不同信用卡的租車保險
關於航空公司的裏程獎勵機票
更新:曆數歐洲著名景點,您最應該去哪裏旅遊?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世界十大城市
中東自助行(1): 行程, 攻略,
感受
中東自助行(20): 後記 -- 兩個世界
俄國和中歐兩周行結束篇:航拍歐美英俄,旅途見聞
環球一圈與兩岸四地:港澳台和深圳
西班牙與葡萄牙大圓環,世界文化遺產之旅: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11/20735.html
春天的歐洲,美麗的風景: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04/27690.html
十天4500公裏,自駕遊意大利法國瑞士(有音樂):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5/14517.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駕遊(1):行程梗概與經驗體會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3666.html
背包獨行希臘與西班牙: 行程和感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1/17501.html
意大利的太陽,月亮和群星(13):行程, 攻略, 補遺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0/15681.html
電影《走出非洲》,完整版本:
http://viooz.co/movies/5081-out-of-africa-1985.html
《走出非洲》電影,10個片段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KtU9FF-8w&list=PL6F1A7337355B46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