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這座日耳曼民族最古老的皇帝之城,今日歐洲的金融中心,一座既傳統又現代化的大都市,是我們這次旅程的起點和終點。全團約四十多位旅友在法蘭克福會合由導遊帶領前往法蘭克福位於老城中心的著名景點:羅馬貝格廣場(Romerberg)。這裏最早是集市,中世紀時成為城市最大的廣場。其名字源於廣場西麵三個連體的哥特式樓房--Romer(這"o"字頭上有兩點的)。
01.羅馬貝格廣場 1
02.羅馬貝格廣場 2位於廣場西側有三幢精美的人字形屋頂的建築,這是老市政廳(Old Town Hall),是法蘭克福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尤其是中間那個陽台,當時,新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們,在這裏向歡呼的人群招手致意,接受人民對他們的朝賀。這三個連體的哥特式樓房就是Romer,羅馬貝格廣場以此命名。
03.中間陽台上方是四位國王的塑像,他們分別是:Frederick Barbarossa 法蘭克福笫一位被選出的國王。Louis the Bavarian 他給於了城市議會權並允許城市的擴展。Charles IV 他使法蘭克福成為國王選擇投票之地。Maximilian II 他是笫一位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加冕的國王。
04.德國法蘭克福羅馬廣場中間豎立著麵向舊市政廳的正義女神噴泉(Fountain of Justice),女神麵向市政廳,左手持象征公正、正義的天平,右手持利劍象征法律的威嚴,這形象也成了“法律維護公正、打擊罪惡”的象征。該雕像是1611年豎起的,原先是沙石的,1887年換成了銅像,原來的砂岩雕像被轉移到博物館。據說下麵的噴泉據說曾在盛大的加冕儀式上噴出紅、白葡萄酒供市民暢飲,這讓羅馬廣場又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05.米內瓦噴泉(Minerva Fountain)建於公元1893/94年。
06.廣場右邊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cholas Church),建於1290年,以前是宮廷教堂。
07.由羅馬廣場東側穿過半木造市民住宅,可以看到法蘭克福大教堂(Frankfurt Cathedral),是13至15世紀的哥德式建物,又稱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因為是德國皇帝加冕的教堂。從14世紀迄今,已有600年的曆史,雖幾經戰火,仍能幸免於難。在1562-1792年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加冕典禮即在此舉行,在教堂的寶庫內陳列有大主教們在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教堂因火災及二戰時遭聯軍轟炸,教堂先後於1867及1950年重建。
08.羅馬貝格廣場場景之一
09.羅馬貝格廣場場景之二
10.這些是古色古香的半木造民居。
11.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
12.聖保羅教堂是德國重要的政治象征。建於1789年,完成於1833年。由於它的集中式造型,在1848-1849 年用作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所在地。1848年5月18日,國民議會首次在此舉行,因此稱為“聖保羅教堂議會”。到1849年,製定了保羅教堂憲法。由於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反對,1849年5月30日,設在聖保羅教堂的國民議會解散。1852年,聖保羅教堂重新恢複宗教用途。
13.在二戰中,聖保羅教堂和大半個法蘭克福內城幾近毀滅。由於它是自由的象征和德國的搖籃,戰後得到重建,在法蘭克福國民議會100周年時重新開放。由於經費限製,內部結構改變甚多。而且不再作為教堂使用,而是作為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的場地,例如法蘭克福書展期間著名的德國書籍交易會和平獎頒獎典禮。
14.教堂的側門兩邊分別有兩塊石碑,其中右邊一塊是美國前總統肯尼迪,以紀念1963年,肯尼迪在訪問德國期間,在聖保羅教堂發表過演說。
15.這左邊一塊,咋一看,不由吃了一驚,這不是毛澤東的側麵頭像嗎?嘿嘿!當然不是,雖然看上去極像。這位老兄其實名叫特奧多爾·豪斯(德語:Theodor Heuss,1884年1月31日-1963年12月12日)德國政治家和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幫忙創立了德國自由民主黨,並任主席。1948~1949年在議會任職,參與了西德憲法的起草工作。1949年9月當選第一任西德總統,1959年卸任。他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有1932年出版的《希特勒的道路》。
16.這是聖保羅教堂的正門
17.這個裸體雕像是弗裏德裏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是德國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
18.在教堂南側是F·黑瑟摩1903年設計的帶有浮雕的統一紀念碑(Uniform monuments)和H·考夫曼的銅像(H · Kaufman's statue)。
19.Ratskeller是一個有名的酒窖
20.Ratskeller
21.Ratskeller另一邊的建築
22.這個門曾是老城門,後麵是暸望塔。
23.這幢建築為House for paradise(Haus Zun Paradies),天堂之屋的意思。
24.位於市場前的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在公元十三世紀就出現了,現在是修道院以及天主教教堂。
25.聖母教堂前的聖母噴泉(Liebfrauenbrunnen)。
26.聖母噴泉建於公元1770年,是一座晚巴洛克式噴泉。
27.聖母教堂前就是熱鬧的集市和購物街了。
28.集市上的露天餐廳。
29.集市
30.集市
31.購物街
32.購物街
33.手搖的音樂木偶表演車。
34.麵包店
35.購物街上的櫥窗
36.櫥窗
37.櫥窗
38.櫥窗
39.法蘭克福商業銀行大廈(Commerzbank Tower)高259米,56層,提供121,000平方公尺的辦公空間為商業銀行總部,擁有冬天公園、自然採光設施與空氣流通設施。
40.西港大廈(Westhafen Tower)看上去象法蘭克福的頻果酒玻璃杯。
41.這種三節的電車奔馳在街頭,既能最大容量地載客,又環保節約能源。
42.三節的電車
至此,我們按排在法蘭克福老城區活動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己到,大家集合後前往酒店,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後登上巴士駛向萊茵河乘座遊輪欣嚐萊茵河風光,這是一項自費的自選活動,但是絕大部分旅友都參加了。萊茵河全長約1,232公裏,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萊茵河發源於位於瑞士格勞邦頓州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萊茵河有超過1000公裏的河道位在德國境內,所以萊茵河也成為德國最長的河流。萊茵河兩岸遍布田園詩般的小城鎮,一望無際的葡萄園,以及森林田野深處的農舍和古堡,沿河兩岸風光無限。法蘭克福至科布倫茨一段被認為是萊茵河最美的一段。我們的萊茵河遊輪之旅將從萊茵河畔的聖高爾(St Goar)開始到波帕(Boppard)結束,全程二十多公裏,是萊茵河法蘭克福段中的精華。巴士沿著萊茵河行駛,一個個寧靜明亮的小鎮,一座座破舊而不知名的古堡,翠綠而整齊的葡萄園,風格不同的漂亮民宅和教堂不時從車身邊略過,令人目不暇接。
43.沿途風光之小鎮
44.沿途風光之古堡 1
45.沿途風光之古堡 2
46.沿途風光之古堡 3
47.沿途風光之古堡 4
48.沿途風光之古堡 5
49.沿途風光之教堂
50.到達聖高爾(St Goar)小縝
51.聖高爾(St Goar)小縝,我們在這裏上船開始了萊茵河上的遊輪之行。
52.遊輪出發
53.遊輪到達"羅累萊山崖"(Loreley Rock)。順萊茵河而下,地處聖·高爾和聖·高爾斯豪森之間有個地勢十分險惡的狹窄地段,右邊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雲天,這就是“羅累萊山崖”。崖高132米、寬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亭亭屹立於萊茵河的彎角處。傳說有一個少女因情人不忠,憤而投河,死後化為美麗的水妖羅蕾萊。 每當夕陽西下,羅蕾萊就坐在這個山崖上,一邊梳著金色的頭發,一邊唱著委婉動聽的歌曲。經過此處的船夫,往往被妖女的美姿和動人的歌聲所迷惑,抬頭張望,結果撞礁翻船,葬身魚腹。
54.貓堡 Cat Castle(Burg Katz)離開羅蕾萊最近,最早在1371年由卡策倫伯格侯爵所修建。1479年,它傳到了黑森伯爵的手中,之後,先後抵禦了特裏爾和科隆方麵的進攻。但是最終還是在1806年遭法軍摧毀。如今的貓堡是1896-1898年間重建的。從貓堡可以俯瞰聖高爾斯豪森(St. Goarshausen)小城。
55.近看貓堡
55.貓堡山腳下聖高爾斯豪森小城中的教堂
56.萊茵費爾斯古堡(Rheinfels Castle)位於St. Goar小鎮附近的山頭上。是1245年由卡薩思艾倫勃根伯爵(Von Katzeneinbogen)開始修建的一個軍事要塞。當時很多萊茵河上的實權人物都紛紛在河邊修建城堡劃分地盤。而隨著卡薩思艾倫勃根伯爵實力大增,於14世紀又在對岸修建了貓堡。這樣2個城堡鐵索橫江,任何船隻通行萊茵河上,不留下“買路錢”是不要想通過的了。這座城堡是萊茵河左岸唯一一座在1692年沒有被法國人摧毀的城堡,但可惜在1796年還是成為了廢墟, 而且是號稱萊茵河上最大的城堡廢墟。
57.有貓堡必有鼠堡Maus Castle(Burg Maus),當地有一個關於鼠堡的古老傳說,傳說此堡由一個殘暴貪婪的大主教所建,他不僅向來往船隻收過路費,還搜刮民脂民膏,囤積的糧食堆積如山。一年德國鬧饑荒,農民乞求大主教施放一些糧食。後來他把一些民眾騙到一個空糧倉內,然後封死倉門,命隨從將糧倉點燃。聽著人們痛苦的哀號,他嘲說像老鼠叫一樣。次日清晨從惡夢中醒來,他看到自己的畫像被饑餓的老鼠毀壞,走到窗前,發現大批大批的老鼠正向他的住所擁來,所到之處,一片狼藉。主教急忙乘船退到島上的城堡內,結果成千上萬的老鼠跳入水中,隨他來到小島,吞噬了島上的一切東西,也包括大主教本人。其實“鼠堡”建於13 世紀,是由美因茲的大主教所建,是一個收稅站不假,隻是因為它的名字 "Mauseturm" 讀起來像鼠堡 ,故而得名,與老鼠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古老的傳說卻給遊人增加了許多歡樂和情趣。
58.過了鼠堡,右岸遠遠的能看到兩個小小的城堡廢墟,是為“兄弟反目城堡”。列本斯坦(Liebenstein)和斯坦瑞恩伯格(Sterrenberg)兩座城堡的城垛對麵而立,中間有護牆隔開,好像正在交戰一般。它們分別建於11和13世紀。另有一個傳說是兩座城堡分屬兩個兄弟,他們在本豪芬教堂中鬥毆斃命。
59.種植整齊的葡萄園
60. 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1
61.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2
62.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3
63.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4
64.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5岸邊的"560"指的是從此處離萊茵河在瑞士的源頭是560公裏。
65.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6
66.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7這是坎普-波恩霍芬修道院(Bornhofen Monastery)
67.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8
68.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9
69.萊茵河兩岸的教堂和小鎮風光 10
70.平時有人和汽車要過河,可搭乘這種擺渡船
71.也可乘沿萊茵河行駛的火車遊覽萊茵河
72.抵達終點波帕(Boppard),坐車去這家飯店皖晚餐。
73.據說這家飯店和老板娘曾被台灣的媒體介紹過。
74.飯店大堂
75.主萊是德國香腸,當然少不了德國啤酒
76.另一道主萊是烤鱒魚,味道不怎麽樣。晚飯後,打道回酒店,笫一天行程結束。
視頻一:法蘭克福和萊茵河之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奧匈六國遊之一:德國法蘭克福和萊茵河之遊
本帖於 2013-12-02 18:11:04 時間, 由版主 嘉崚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