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蘭高地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從小時候就聽到過。和“西奈半島”,“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連在一起,簡直就是戰火的代名詞。戈蘭高地原不在行程之內,後來因為行程改變,砍去了Nazareth和Megido就把它加了進去。從唐兄的遊記中得知戈蘭高地不好找,在做功略時加了注意。從Google地圖上查不到Golan Heights,因為這不是一個可查的地名,正式可循的地名應該是Merom Golan,並且找Mount Bental(兵頭山,很形象的名字)。在兵頭山上有過去的戰爭遺跡並可俯瞰峽穀,了望敘利亞。
說起戈蘭高地, 不得不提發生在1973年的“贖罪日之戰”。1973年10月6日下午2時,正值贖罪日祈禱之時,敘利亞100多架米格—17戰鬥機及近1000多門火炮向以色列方整個防線進行了55分鍾的猛烈轟擊。霎時間,戈蘭高地一片火海。敘軍3個步兵師在20個防空導彈營和27個高炮連的掩護下,同600輛T-54/55坦克一起,如潮水般地衝向戈蘭高地。以色列軍隊僅擁有60老式“謝爾曼”型坦克。強弱之勢顯而易見。敘軍經過兩天的苦戰,全殲了以軍188裝甲旅。但以軍反應迅速,利用聰明的“戈蘭壕”抵擋了敘軍的坦克。為反攻贏得了時間。
所謂“戈蘭壕”是指以軍挖的壕溝。它口寬6米、底寬4米、深達9米。按一般構築反坦克壕的方法,挖掘出的土應堆在兩側。但以軍卻一反常規,將積土全部堆在己方一側,並壘成了一道兩米多高的鬆軟土堤。這壕溝讓敘軍傷透了腦筋,用推土機填平它吧,由於積土全部堆在以軍一側,無土可填。無奈中敘軍隻得將坦克填入壕中,可填入壕中的坦克僅有2米多高,壕深卻有9米,白白折損了不少坦克,依舊隻能“望壕興歎”。 敘軍隻好拿出最後一招,用坦克架橋車架設車轍橋,可是又因為壕的另一端高出了兩米多,架起的橋一頭高一頭低,且高的一端搭在鬆軟土堤上,使得過橋坦克左搖右晃,動不動就翻入壕中。僥幸過來的坦克命運更加悲慘,因為跨越土堤時車體上昂,把裝甲薄弱的底部暴露在外;當越過土堤下來時,又把脆弱的頂部顯露無遺,“抬頭露肚、低頭露背”,給了以軍兩次絕佳的瞄準射擊良機,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經過4天的戰鬥,敘軍不僅未進半步,反而在反坦克壕溝兩側,丟下了250 輛坦克和260輛裝甲車。以軍就這樣巧用一道反坦克壕,成功地遲滯了敘軍的攻勢,為援軍到來贏得了時間。當以軍轉入反攻時,推土機輕而易舉地將積土推入壕中搭成“土橋”,保障部隊迅速通過發動進攻並從此占領了戈蘭高地。 戰爭結果是阿拉伯國家(有其他阿拉伯國家參戰):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壞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約110餘架。 這一帶因此以“淚穀”(Valley of Tears)而名聞 (以上精彩片段拚湊自網上)。
在戈蘭高地問題上,以色列承認占了敘利亞的領土並提出“以領土換和平”,同時加緊建立猶太定居點。多次談判破裂,敘利亞沒能拿回一寸土地,而戈蘭高地卻成了以色列的旅遊點。目前戈蘭高地有聯合國觀察員督查和平相處,大部分時候相安無事。
1。 我們的GPS顯示Merom Golan是AVT Merom Golan。指的是Avital山,結果開到了Bental山。其實隻有Bental山才對外開放。
2. 基部茲藝術家用戰爭殘留金屬片設計的雕像
3. 多角怪
4. 士兵模型
5. 往日的戰壕
6. 製高點
7. 往日的坦克戰場,今天的“淚之穀”
8. 暸望敘利亞
9. 兵頭山上還有一個以色列最高的咖啡館。有一個很浪漫的名字叫Coffee Anan, 即“雲中的咖啡”
10. 其實就是普通的咖啡拿到高處買
11. 我在想如果他們也賣香煙,是不是會叫“雲煙”?
12. 再遠的國界也能盡收眼底
13. 而我們離和平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