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霧穀飛鴻博客 喜歡旅遊的朋友們如果來美國,特別是如果自駕遊去大峽穀的話,千萬不要錯過了一個見證美國曆史的機會:到美國的“母親路”——66號公路走上一段。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母親河”,比如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中國的黃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等,但是有“母親路”的,除了美國之外——也許我孤陋寡聞——還沒有聽說過。
從19世紀中期直到20世紀初,美國人長途旅行主要依靠鐵路。公路特別是鄉間道路坎坷不平,雨季泥濘不堪,橋涵不負重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 檢驗軍隊緊急調動的能力,美國陸軍在1919年夏天組織了一次橫貫大陸的拉練。車隊7月7日從首都華盛頓的Meigs軍營出發,走了62天, 9月6日才開到舊金山。一路上發生了230起事故,損失了9輛車,平均每小時隻行駛6英裏(11公裏)。帶隊的陸軍中校艾森豪威爾(就是後來的那位五星上 將、第34任總統)事後在報告中說:“在路況改善之前,穿越美國的長途行軍不切實際。”
從那之後,美國人對連接各大城市的道路重視起來,建立了全國性的公路網,其中最具有曆史意義的,就是這條66號路。
66號路起點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向西南呈對角線穿過密蘇裏、堪薩斯州,在俄克拉荷馬州的首府折向西行,再穿越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州,終點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聖塔莫尼卡,全長差一點不到4000公裏,從1926年開始,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終於全線貫通。
這條公路在美國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把當時發達的大湖區與正在開發的西部連接起來,在大蕭條時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是1930年代塵暴災難 中失去農地家園的流動農民工尋找工作的生命線,二戰期間是軍需物質和軍隊調動的重要通道,戰後一直到高速公路網建成,這條66號公路及其沿線的大小城鎮又 成了美國老百姓旅遊觀光的極佳去處。
艾森豪威爾在二戰期間對德國高速公路的印象極為深刻。擔任總統之後,推動國會立法,從汽油費裏征收建設基金,將擬議多年的州際高速公路網付諸實施。 具有反諷意味的是,當初為人員和物資流動立下汗馬功勞、在小說電影和流行音樂裏具有不朽地位的66號路,卻在這一波交通更新換代的浪潮當中走向消亡。
從芝加哥南下的55號高速公路,接上從聖路易斜向西南的44號高速,在俄克拉荷馬與橫貫美國東西的40號高速公路連接,不但取代了66號路的功能,也占據了它的主要路段。到了1985年,曾經風光無限的66號路,被從美國全國性的公路命名係統中除名。
全國各界為了保存66號公路,成立了許多民間團體,在他們的呼籲之下,國會於1990年立法,授權國家公園管理局進行研究,對這條被斯坦貝克在“憤 怒的葡萄”一書中稱之為“母親之路”的66號路殘存路段和沿線遺址進行調查,提出保護與開發的建議,最終在1999年建立了66號路交通走廊保存計劃,沿 途一度著名的城鎮橋梁和加油站旅舍等補給站點將得到保護,美國的母親路這一段短暫而輝煌的曆史,不但將永存於人們的記憶,而且對那些懷舊的車迷們來說,到 66號路上去走一趟,不管是從頭到尾追尋先人的車轍,還是開上其中一段、在某個古舊的小店挑選一兩件紀念品,將成為他們了卻夙願的朝聖之旅。
我原來隻知道除了美國人自己之外,很多歐洲人通過斯坦貝克的小說和改編的電影,以及其他文字和音樂認識美國的這條母親路,而且把到66號路一遊作為 美國之旅的景點之一。直到不久前才了解到,中國也有不少車友驢友對它情有獨鍾,有人居然花了兩個多月去感受這條路,今年甚至有旅行社打算組織66號路的全 程自駕遊!
在這裏我向各位車友驢友們建議,出發前,除了各種簡介之外,最好把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66號路交通走廊保存計劃的網站瀏覽一遍 (http://www.nps.gov/history/rt66/index.htm)。那裏麵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片說明,特別是其中卡斯提博士 (Michael Cassity)的一篇研究論文(http://www.nps.gov/history/rt66/HistSig /CompleteContext.pdf),將66號公路的曆史沿革和遺址保護講得非常清楚,對那些值得一去的地方有詳盡的描述。
還有一個就是,無論是去66號路之前還是之後,最好到首都華盛頓的美國曆史博物館來一趟。那裏正在舉辦“移動中的美國”(America on the Move)展覽。上萬平米的展廳裏把美國陸地和水上運輸的曆史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和演示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這條美國的母親路。
照片ZT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