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迷大師長在天子腳下,不諳蠻語。匆匆台灣行,最不解一句“不好意思”,其次“沒有了”。
在劍潭坐車去陽明山,上來一老嫗,我先開言:“不好意思,你要坐嗎?坐這裏好了。”老嫗回道:“我到陽明山哦。”“沒關係的,我也到陽明山。你坐吧。”老嫗依言:“感恩你哦!”“沒有啦。”
下一站又上來一老嫗,直接衝我兒子說了一串台語。我一句沒懂,但讓兒子讓座總沒錯。後來前麵有人下,那老嫗急忙拉我兒子去坐。
到了陽明山,轉觀光中巴上山。我想著既是中巴,車資應該高些,結果也隻15元,折合美元50分。我手上100元算大票了,不設找零。這時一個脖子上掛著充值卡的男人主動上前劃了兩次卡,幫我付了。我想了想,這一美元的恩惠我還受得起,不至於太不好意思吧。當然我得對他講“不好意思”,他回我“沒有啦”。下車的時候,一個女孩的包碰了我一下,她頭也不回,麵無表情“不好意思”。
我兒子一頭長發,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在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工作人員向我詳細講解,然後拿給我一份日文說明讓我給兒子翻譯。我懵了,怎麽會醬紫,他老娘我看起來象是嫁給日本人的嗎?真的假的!拜托!
“不好意思,他有講國語耶!!!”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