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返鄉之旅(一):無錫一日

本文內容已被 [ 漁樵耕讀 ] 在 2013-06-10 22:25:0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五月之初,春日曈曈。漁樵子禦長風萬裏,擊海水三千,駕五彩祥雲,一路向東土故國飄揚而去。此次返鄉之行,目的有三:一則探望年邁的雙親;二則不舍流逝的春光,順便沐浴一番故園春色;三則借機療心養神,舒展一下近期內焦外困的疲乏心身。因此,在陪伴高堂的間隙,還抽空去了一趟無錫、廈門和杭州。

 

無錫與敝邑宜興,隻在咫尺之間,常來常往,了如指掌。但無錫有兩處名勝,卻一直想去而未能如願,一是東林書院,二是吳泰伯廟。因此特地抽了一天時間專程去兩處探訪,了卻一樁多年的心願。東林書院大家都很耳熟,那句傳頌了幾百年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出自該處。東林書院早先是北宋理學大家楊時(二程高足,“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拜師程頤的故事)講學之所,因與廬山東林寺相仿而得名。而書院真正興旺,則在明朝萬曆年間。無錫士人顧憲成退歸故裏,重修東林書院,聚集了一大批名士在此讀書講學,針砭時政,書院聲譽鵲起,名重天下。

     
 
當我滿懷興奮從老家坐車趕到位於無錫城中心的書院時,已是日上五杆,早晨十點多鍾。雖然是周末,書院裏卻很冷清,隻有三三兩兩幾個遊客,外加四五隻嘰嘰喳喳的麻雀。書院是典型的舊式江南私家園林,占地不大,但亭台樓閣、長廊水榭、假山魚池,翠柳丹桂,一應俱全。曲徑通幽,靜謐而端莊。院內有東林精舍、道南祠、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時雨齋等堂館,都是東林士人當年講學和祭祀的場所。其中的“依庸堂”是書院的主要講堂,即依循《中庸》之意。而“燕居廟”則是祭拜孔子之所,名字取自《論語》中描寫孔子自在快樂的家居生活的句子“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廟前,還有一對漢白玉的抱鼓石,有龍鳳呈祥的圖案,精美非常。不過這對抱鼓石是書院的“養子”,原本是無錫名門許氏大宅的舊物。後來許宅拆遷時被東林書院“領養”。說來也巧,這許氏後人,就是我在華府結識的忘年交之一的許翼雲先生。許先生得知我去東林書院,還特地問我有沒有看到這對抱鼓石。

      

眾所周知,東林黨人後來遭宦官權臣魏忠賢陷害,或殺或放或貶,一網打盡,東林書院也被破壞。書院內有一個東林黨人的名單,我看了一下,大多不認識,隻有少數幾個看著眼熟,如顧憲成、顧允成昆仲,高攀龍、楊璉、左光鬥、錢謙益、陳於廷等。其中高、楊、左三人是彈劾魏忠賢的主將,錢謙益是常熟虞山人,是名滿天下文人領袖。陳於廷則是漁樵子的前輩邑人,其子陳貞慧與高郵冒辟疆、桐城方以智、商丘侯方域,人稱“明末四公子”。陳於廷的孫子陳維崧更是文采飛揚的“江左鳳凰”,是與朱彝尊、納蘭性德齊名的清初傑出詞人(見拙作《五湖深處是家鄉》)。漁樵子這次去無錫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去取回托朋友買的一套陳維崧《迦陵詞》。東林書院附近,應該還有一個納蘭祠,是無錫士人為感念納蘭容若受顧貞觀(顧憲成之孫)之托,營救受科場案牽連而發配寧古塔的江南才子吳兆騫而建的祠。關於這個顧、吳和納蘭的故事,餘秋雨先生在其《山居筆記》一書中也曾提到。不過納蘭祠究竟在哪裏,現在似乎沒人知道了,我也無從尋訪。在東林書院轉了一個多鍾頭,仰望先賢,百感交集。
 
當我踏著沉重的腳步邁出書院時,日已過午,饑腸轆轆。接著驅車前往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與在太湖某療養院做醫生的友人會合聚餐。友人選擇了一處半山東坡就坐,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時仙珍饈俱入腹中,賓主相聚甚歡。酒足飯飽後,啟程前往下一站:吳泰伯廟。
 
泰伯廟位於無錫郊外的梅村,是祭祀吳泰伯的場所。泰伯奔吳的故事,吳地百姓婦孺皆知。比較通行的說法(包括《史記》的記載)是:三千多年前,位於陝西岐山的周部落首領古亶父(周文王祖父)有意傳位於三子季曆。作為長子的泰伯為了避免傳位之爭,主動放棄,帶領二弟仲雍千裏跋涉,來到相對荒蕪的江南荊蠻之地,斷發紋身,受當地土著擁戴,成為君主,國號句(勾)吳,泰伯也被其後人奉為吳姓始祖。泰伯死後,塚於梅裏,由仲雍繼位。仲雍死後,葬於常熟虞山(見拙作《鍾靈毓秀話常熟》)。泰伯的義舉,深受後世尊崇。《論語》第八篇(《泰伯第八》)就是從論泰伯開始的。孔子高度推崇泰伯,稱他為“至德”。太史公在《史記》中,也把“吳泰伯世家”列在世家第一。不過漁樵子最近在讀許倬雲先生(許翼雲先生胞弟)的《西周史》(West Chou Civilization)一書時注意到,許先生對泰伯奔吳的動機提出了新的假說,即泰伯仲雍奔吳是出於周部落為了部落遷徙,而探索新領地的舉動。這種說法,也值得思考。不管是何動機,泰伯奔吳客觀上開化了吳地先民之智,促進了吳地的發展,功莫大焉。
 
車到梅村,就見到了泰伯廟的路牌,可是車子沿著路標指引的方向來來回回開了幾次,眼睛睜得像雞蛋般大,也沒有見到泰伯廟。下得車來幾經詢問,才見到了泰伯廟的真麵目。原來一座小小的泰伯廟的前後左右,蓋滿了成片的仿古樓群,主要是飯店、酒店和商店,泰伯廟淹沒其中,難怪我找不到。看來這又是當地政府“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一大傑作。孔子說得太對了,泰伯真是至德,幾千歲了,還在繼續為其子子孫孫的荷包發光發熱。我們吳人子民,難道不汗顏麽?

               

泰伯廟不大,廟前有座單孔拱形石橋,名“香花橋”。橋北立有花崗岩石牌坊,上鐫“至德名邦”四字。進廟門院內居中為至德大殿,正中高懸“泰伯廟”牌匾,是吳氏宗親、台灣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所提。朝南壁上懸掛司馬遷《史記》“吳泰伯世家第一”木刻牌。兩側為廂房,塑有從泰伯、仲雍到夫差二十五代吳王的塑像。院內尚存古柏、桂樹各一株。廟後是伯瀆河,岸邊立泰伯開鑿伯瀆河漢白玉紀念碑一塊,上書“豐碑昭日月,伯瀆源流長”.
 
從泰伯廟出來,日已西斜。於是打道回府,沿著無錫到宜興的環太湖瀆邊公路,從容返鄉。一路行走在太湖之畔,但見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舟帆點點,漁歌唱晚,如畫如詩。車在畫中行,畫入我心中。無錫一日,拜謁了吳泰伯廟和東林書院,了卻一樁很久的心願,也飽覽了太湖春色,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癸巳夏記於美麗家園州鄉居)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漁廬美味:熏魚塊
  • 漁廬食譜 — 鹹肉菜飯
  • 豚蚌相並,漁翁得味:介紹漁廬美味一則
  • 都是沒有標點惹的禍:斷句的故事、笑話、和例子
  • 十年樹木:出席小兒大學畢業典禮的思緒 (下)
  • 所有跟帖: 

    照片隻看到一張。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218 bytes) () 06/07/2013 postreply 16:58:52

    好文! (我也隻能看見一張圖.)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7/2013 postreply 23:10: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