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回憶 (3) 情係頤和
頤和園是北京最負盛名的古跡, 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自從上大學到工作, 我和我的一家在北京住了十幾年, 頤和園就成了我們最經常去的地方之一. 有首古詩說: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相對於我們而言, 則是 "尋常百姓" 飛入了皇家園林, 其樂也融融. 那些年裏, 找個星期天, 一大清早兒, 從陶然亭公園門口, 乘 102 路無軌, 一直坐到終點站動物園, 再換乘 331, (是 331, 還是 332? 我都記不清了.) 就可以一直到頤和園了. 那時候遊人還不算太多, 我們也不富裕, 餓了就啃一個菓料麵包, 渴了再來瓶北冰洋汽水, (絕沒有想到將來還可以有機會稍稍腐敗一下!) 消消停停地玩兒一天, 就可以把園內各處大概都轉到了, 真是一個快樂的星期天. 人就是這樣, 窮的時候, 倒可以想轍, 窮歡樂, 有點兒錢了吧, 有時侯反倒不灑脫了!
再早些年, 我們還曾有過一次難忘的頤和園之旅. 那是在文革期間, 我還在包鋼當工人, 為度蜜月, 去遊北京. 我們在昆明湖邊租了一葉扁舟, 於是, 知春亭邊賞新柳, 玉帶橋旁沐熏風, 共享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更有意義的是, 當時的老鄧, 在周恩來的支持下, 開始抵製和批判江青一夥的倒行逆施, 整頓亂局. 我們雖然隻是小小的老百姓, 卻也在那嚴酷的政治寒冬之下, 嗅到了一絲春意. 於是, 在那年頤和園明媚的春光裏, 心有所感, 寫了下麵這首打油詩, 略抒情懷:
春風將綠故京裏,
朔風猶裹六橋堤.
舟泛昆明湖水暖,
山繞長廊路徑奇.
紫蘿藤密香風起,
綠葦塘深笑語稀.
與君共話帝王事,
銅牛默默或知意?
後來沒幾年, 老毛撒手西去. 四人幫沒了靠山, 萬眾所指, 一朝傾覆. 老鄧經曆了三起三落, 再次掌權之初, 就決定恢複高考, 讓大學重回正規之路, 不需要再從小學和初中的課補起了. 而普通的老百姓, 也不會因為後門兒不硬而進不了大學了. 後來的老鄧如何如何, 這裏且按下不談. 隻說這恢複高考一事, 那確確實實是為中國打開了一個新局麵, 評說千秋功罪, 這一大功是沒得說的. 於是, 在等了十多年之後, 我終於憑自己的力量考進了北京的重點大學, 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之旅, 也就是那至今仍然著名的 77 級 "玩兒命" 的學習生活.
話又說回來, 大學那幾年, 玩兒命歸玩兒命, 玩兒歸玩兒. 學習之餘, 同學們卻也是玩兒什麽的都有, 琴棋書畫, 各有千秋. 但是同時,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興趣點, 那就是頤和園. 每到佳節, 全班, 甚至全係都去那兒遊園, 是必有的節目. 即使在平時, 同宿舍的七八個鐵哥們兒, 興頭上來了, 趕一個星期天, 大夥兒發一聲喊, 蹬上自行車就可以直奔頤和園而去了! 尤其難忘, 每年的春天, 在玉瀾堂的後麵, 有一株碩大的紫玉蘭, 怒放之時, 遮天蔽日, 雲蒸霞蔚, 極為壯觀! (我後來工作時曾去廣州出差, 才在中山紀念堂前看到了更加高大的紫玉蘭, 至少要有四五層樓高, 以為是世界之最了, 這是題外話.) 諧趣園中, 小橋流水, 囘廊畫棟, 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到了中秋之夜, 拋下繁重的功課, 同學們相約, 泛舟昆明湖上, 金風肅肅, 明月皎皎, 歌聲朗朗, 其心依依, 更是在每個人的記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啊,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頤和園, 我們火熱的青春!
當然了, 也必須提到與頤和園命運相關的圓明園, 也是我們那時的必遊之處, 不過每次圓明園之遊, 都是籠罩在完全不同的情緒之下的. 入大學後的第一堂體育課, 就是集體跑步去圓明園. 到了那裏, 放眼看去, 一片殘垣頹壁, 衰草秋風, 無比悲涼. 圓明園的曆史, 不用說, 我們人人都知道, 那是一段國恥, 是中華民族積弱多年的結果. 體育老師把這堂課, 變成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的.
2007 年那次回北京, 時間緊, 但是我們想, 怎麽著也得再去逛一次頤和園. 終於有一天, 下午是大學同學們的聚會, 好, 一大早兒就坐車往頤和園趕. 雖然隻有半天的時間, 還是了了這個心願, 又享受了一次那沁人心脾的湖光山色!
1. 倚著昆明湖邊的石欄, 遙望玉瀾堂.
2. 因為時間太緊, 我們沒有機會往十七孔橋和知春亭的方向走, 也就無法拍到昆明湖和萬壽山的全景. 這張照片是我從網上抓到的, 可以領略到廣闊的昆明湖麵, 和高高在上的佛香閣.
3. 依稀可見西麵玉泉山的寶塔. (為了迎接 2008 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市下了點兒工夫治理空氣汙染的問題, 當時還有些效果, 所以這裏的能見度還不錯.)
4. 仁壽殿前的青龍.
5. 憑欄迎風, 可以解憂.
6. 大號的銅香爐, 已經被遊客們摸得閃閃發光! (據說可以得好運?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不信, 所以沒去摸.)
7. 仁壽殿前盛開的秋菊
8. 仁壽殿前, 丹鳳朝陽.
9. 諧趣園中的涵遠堂, 是典型的江南園林格調. 我們從前遊頤和園時, 必定要來這兒逗留些時候. 可是這一次卻沒時間如此奢侈了. 這張照片是從網上抓來的.
10. 諧趣園雪景, 也是從網上抓來的, 老照片.
11. 仁壽門外的芸芸眾生. - 1 (想當年, 仁壽殿是皇上接見大臣, 議事兼做交易的地方, 尋常人等休想踏足一步.)
12. 仁壽門外的芸芸眾生 - 2 (也是想當年, "兩腿不會打彎兒" 的洋鬼子們, 卻被要求在見皇上的時候三叩九拜, 由此還釀出一段不大不小的公案, 和一場戰爭!)
13. 記得當年讀大學時, 和同學們到此遊玩, 一片綠葉紅蓮, 隨風搖曳. 如今安在?
14. 這些雕梁畫棟, 剛剛裝飾一新, 真可謂金壁輝煌.
15. 在萬壽山下麵的臨湖石欄邊, 遙望昆明湖對麵的文昌閣, 和那一片煙柳, 心潮澎湃.
16. 十七孔橋畔的銅牛, 鑄於 1755 年, 在牛背上刻有“金牛銘”, 敘述了鑄造的意義. 兩百多年來, 銅牛經曆過京師中華的多少次天翻地覆! 也是由於時間太緊, 我們無法去遊十七孔橋和知春亭, 這張照片又是從網上抓來的.
17. 飛簷
18. 熙熙攘攘的長廊, 人們像是在逛廟會!
19. 長廊裏的故事: - 1 蘇武牧羊, 誌節不辱. 他是名垂青史的中華英雄.
20. 遊人太多, 使我無法拍到一張長廊的標準像, 隻好再從網上抓一張來給大家看看.
21. 像北海公園一樣, 在頤和園裏也可以看到有人在地上表演書法. (這好像也已經成為北京一景了, 哈哈!)
22. 長廊裏的故事: - 2 我猜, 這大概是西遊記中的盤絲洞吧. (你瞧那唐僧滿麵春風, 隻恨悟空這賊猴兒頭不識相, 到了了兒了, 壞了師傅的好事! 要是換了八戒, 管保是師徒同樂, 斷不會做出此等欺師滅祖的事來. :-)
23. 當年頤和園的消防隊, 這是他們的標準設備.
24. 長廊, 秋水亭中, 一個自我陶醉的女孩子.
25. 長廊小景
26. 長廊裏的故事: - 3 會不會是 "西廂記"? 這個要請高手來鑒定了.
27. 正想找個地兒吃飯, 恰好看見了 "聽鸝館". 這是當年老佛爺領著宮女兒太監們享福做樂的地方. 咱今兒個也就是它了.
28. 先瞧瞧菜譜兒, 謔, 還真挺會呼悠人的!
29. 甭管怎麽著, 裏邊兒請吧您那!
30. 進了聽鸝館一瞧, 嘿, 風景是挺不錯.
31. 瞧這兒, 聽鸝館改古玩鋪了.
32. 趁著等菜的功夫, 到院子裏照幾張相, 這點兒可是有些透著破敗了.
33. 現在對老外已經沒有特殊照顧了, 所以就都來聽鸝館吃大鍋飯吧. (看著有點兒垂頭喪氣的樣子哈. :-)
34. 菜上來了: 這是當年老佛爺菜譜上的嗎? 看起來也就是些家常便飯罷了, 所謂的 "栗子麵小窩頭", 也就是用細棒子麵, 加點兒糖篜出來的.
35. 服務員小姐在問: "嘿, 頭兒, 咱們什麽時候下班兒啊? 今兒晚上我有約會, 別讓我再加班了行不行!" 頭兒答道: ...... (對不起, 我沒詞兒了, 您自個兒接著往下編吧. :-)
36. 聽鸝館飯莊, 牆上的山水畫, 瞧著挺舒服. (不像現在很多國畫不講究 "留白", 不管三七二十一, 非得把整個兒畫麵塞得滿滿宕宕的才算過癮. 可我瞧著那些畫兒, 覺得不透氣兒, 憋得慌. )
37. 托奧運會的福, 天還真挺藍.
38. 這一桌兒, 滿打滿算不到兩百 RMB, 倆人吃了個肚兒圓. 此外還有, 領導還能與皇家宮女 (服務員裝扮的) 合影留念. 說實話, 不算貴, 畢竟這屬於黃馬褂兒待遇啊!
39. 也是偷空兒照的, 聽鸝館飯莊裏麵的小院兒, 挺漂亮. (可惜, 這年頭兒, 北京正宗的四合院兒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 )
40. 插一張, 曆史資料, 也是從網上抓來的, 1900 年的萬壽山, 連遠處玉泉山上的塔都還看得清.
41. 下午要去赴老同學的聚會, 就沒有時間上佛香閣去登高遠望了.
42. 同樣的原因, 沒時間蕩舟湖上, 也沒時間重溫玉帶橋的旖旎風光, 隻好再從網上抓一張照片, 憧憬一下了.
43. 當長廊使人感到單調時, 到湖邊領略一下水中的倒影吧.
44. 這也是從網上抓來的老照片, 是佛香閣腳下的銅亭, 正式名稱叫做 "寶雲閣", 高 7.55 米, 重兩百多噸. 此照攝於 1900 年.
45. 皇家園林的風範
46. 雕梁畫棟
47.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 《虞美人》
48. 石舫那時已不向遊人開放, 我們卻看見一個小姑娘在裏麵蹦蹦跳跳, 可能是走後門進去的吧?
49. 金璧輝煌的龍船
50. 荷塘秋風起, 枕畔鬆濤急.
51. 偷得半日閑, ...
52. 古樸的美
53. 龍船即將離岸.
54. 一條永遠不能離岸的船, 據說耗去了大清帝國一大筆海軍經費.
55. 頤和園, 聽鸝館飯莊院內. 蒼鬆翠柏, 亭台樓閣, 是當年老佛爺享樂的地方.
56. 去龍王島的船. 幾塊錢一位? 忘了.
57. 飛簷, 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象征之一.
58. 圍牆上的萬字紋飾
59. 去後山的小甬路, 曲徑通幽, 柳蔭宜人.
60. 滿塘荷葉, 幾曲粉牆.
61. 依依垂柳間現出一角古亭, 碧水粉牆邊藏著兩位佳人.
62. 這個牌坊很漂亮!
63. 看到這窗戶紙的糊法兒, 我突然想起來, 如果是在東北, 那窗戶紙是要糊在外麵的, 不知道沈陽的故宮如何. (早年, 東北有三大怪: 窗戶紙, 糊在外, 生下的孩子掛起來, 十八歲的姑娘叼著個大煙袋. 哈哈, 現在大概已經失傳了.)
64. 不知道這個小院子裏麵, 當年是住的什麽人.
65. 皇家園林, 氣概不凡!
66.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瞑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李白 - "菩薩蠻:"
67. 皇宮內竟然也有如此幽靜的所在.
68. "蟬噪林益靜,鳥鳴山更幽."
69. 從網上再抓一張, 昆明湖雪景.
70. 換一個角度看牌枋, 別是一番趣味.
71. 蘇州街, 也是從網上抓來的一張.
72. 一段曲折的小橋, 把我們引入後山.
73. 別有洞天
74. 六橋堤外的這一片湖水, 被稱為 "西湖". 這一張也是從網上抓來的.
75. 龍船的那一邊, 可以看到六橋堤.
76. 歲月無情
77. 1900 年的玉帶橋, 是從網上抓來的.
78. 現在年的玉帶橋, 也是從網上抓來的.
79. 下次再見, 我心中永遠的頤和園!
80. 同時, 也請朋友們永遠記住我們的圓明園! (這一張也是從網上抓來的.)
謝謝觀賞!
(也歡迎大家前去瀏覽我的博客. 謝謝!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56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