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什麽相機是個老問題,但鮮見較為全麵的回答。其實,從照片的質量出發,挑選相機的首先考慮是它的感光元件尺寸(image sensor),也即其‘底片’的大小。至於鏡頭,由於製造技術的成熟,反而退為次要地位。這個尺寸與所謂的‘信噪比’直接相關,是拍出高質量照片的基本要素。與此同時,犧牲一些‘信噪比’,也可讓相機的工作在‘高靈敏度’的狀態(比如ISO/ASA=12,800)。
更為重要的是,在通常的小相機中(compact,傻瓜機等),感光元件隻有2 -- 4毫米寬。而根據物理學,最小‘光點’的尺寸一般在3微米左右,所以它們最多隻能接受一百萬左右個‘光點’。所謂的千萬個像素全成了‘擺設’(當然,鏡頭設計/製造也變得很容易)。在手機相機中這個問題尤其嚴重。
而一般單反相機(SLR)的‘底片’尺寸為35毫米寬(×2/3高),可接收近一億個‘光點’。所以它的照相質量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與此同時,鏡頭尺寸也得加大,一般要50毫米以上的直徑。比小相機幾個毫米的直徑要大的多,也重的多,更難做得多,大景深亦然。
近幾年流行的‘微單’(mirror less),是重量與質量兩者兼顧的一種設計。其中的佼佼者Sony-nex的‘底片’達到了23毫米寬,近‘單反’的2/3. 而重量隻有幾分之一。
當然,若您對質量不講究,那麽這些就算白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