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的確難,我覺得跟咱們的民族性也有一定關係,咱們的文化不太強調以人為本。
不管是不是迫於戰勝國的壓力,德國對二戰的反思是全麵深刻的,沒有將責任推給某一個人,比日本強了不知多少倍。
反觀文革還有後來的89,最後都是找幾隻替罪羊了事,不願從根本上反思。怕就怕將來曆史要重演。
09年的時候胡思亂想過一番,貼在這裏和一下小唐的這篇大作。
柏林牆是1989年11月9日倒下的。時間上的巧合更讓我感慨萬千。
曆史上德國是一個犯過滔天罪行的國家 – 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為。二戰後的幾十年,德國人不斷地總結反思,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書籍,電影。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 (Jewish Museum, Berlin)也是2001年建成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們的認錯沒有停留在一時或表麵上。
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西南郊舉行的萬湖會議上,提出了將猶太人送往東歐滅絕的方案,決定了有係統的猶太人大屠殺。當年舉行會議的別墅,現改建為猶太人屠殺紀念館(照片來自網絡)。
菩提樹下大街旁坐落著洪堡大學,這裏是德國許多著名的思想家的誕生地,唯心主義哲學家費希特,哲學家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家愛因斯坦,普朗克,詩人海涅等曾經在此學習,執教。過去的200年裏這所大學共有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大學對麵的倍倍爾廣場,1933年5月10日納粹黨青年團的成員在此舉行焚書儀式。今天,廣場上設牌紀念,旁邊還加上了海涅寫於1820年的詩句:"Das war ein Vorspiel nur, dort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m Ende auch Menschen"
在柏林很多建築前看到這樣的牌子,
把中間的一塊翻譯過來大概是, ‘這裏曾經工作的 Meta Kroner於1943年被謀殺於奧斯維辛’
柏林牆是二戰後冷戰期間建立的,是東西方兩個陣營對峙的標誌。89年牆倒塌後,隨著遷都和大規模的市政建設,當年空曠的市中心波茨坦廣場現在是高樓林立,牆的痕跡幾乎消失殆盡。為了防止人們忘卻這段曆史,有關牆的介紹隨處可見。
統一後的柏林市中心波茨坦廣場上的這排十字架,是為紀念28年間試圖翻越柏林牆被擊斃的東柏林人
當年隻有21歲的Chris Gueffroy如果可以預見未來,耐心的等待幾個月,他的生命就不會停止在那1989年2月5日。如今他也可以自由的走在柏林的街頭。
幾個月前我以一個旅遊者的心情拍下這些照片,現在再看,那表現的是對每一個弱小生命的尊重。一個民族隻有不忘卻過去,承認犯過的錯誤/罪行,才有可能反思而進步。
紀念,是為了不被忘卻,更是為了吸取教訓,讓後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