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來源: longlyrunner 2009-07-05 22:48: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6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longlyrunner ] 在 2009-07-07 16:22: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最早知道阿拉斯加,還是二十五年前。記得那一年某期的“當代”雜誌登了一篇報告文學,題目就是“阿拉斯加,阿拉斯加”, 自敘了一個中國留學生暑期去阿拉斯加打工的傳奇經曆。從此,這個美國最後邊疆(last frontier),那種豪放,狂野的生活,以及壯美的山河,就夢一般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自從十多年前登陸北美,大山名川也去過很多,但一直無緣光顧這年輕時的夢園。今年夏天,參加鄰裏好友組織的阿拉斯加郵輪之旅,這才圓了自己多年的一個夢。



飛機鑽出雲層,落向Anchorage機場。午夜十二點尚且明亮的北極餘暉下,映入眼簾的除了海邊油綠的灘塗濕地,就是遠方一迭迭青色的群山。那些山就那麽突兀地在Anchorage立足的平原邊緣拔地而起,崢崢的沒有絲毫過渡和扭捏。嶙峋的山脊上積著大片的雪。極佳的能見度下,山坳上的絲絲白線曆曆可見。那是積雪消融形成的溪流和瀑布。

第一次見麵,就喜歡上了阿拉斯加的山。

曾有朋友不解我和山友每周一次的登山健行,“兩個大老爺們兒一起爬山有啥意思?”她開玩笑。我當時怔了一怔,還真就沒說出什麽來。我想解釋我們性取向正常,可我知道她不是那個意思。我想說歡迎紅顏加入,可真的怕她們拖累。我也想學當年的著名登山家George Mallory,自豪的說:“因為它在那啊“ 。可對著七百米高的Mission Peak說這話,也的確有點那個。去阿拉斯加前一個星期,和山友又爬了趟Half Dome,三個半小時攻頂。坐在Dome頂,任憑山風吹拂,看著大朵的雲從腳下的山穀中淌過,忽然明白了一點兒: 自己喜歡的,大概是那種和山在一起的感覺吧。

隻可惜,這次行程,對心宜的阿拉斯加群山隻可遠瞻,不可近紈。

郵輪出海,大部分是在島鏈中的水道上穿行。於是見到更多的山。海邊的山,大多經過冰川的磨消,沒有了猙獰和突兀,多了幾分舒展與俊秀。山上也不再嶙峋裸露,而是被著厚實的林莽。墨色的針葉林帶直鋪到浮雲的高度逐漸稀落,被碧綠的低矮灌木替代。再往上,就隱在雲裏,看不真切。而叢叢的遠方的雪峰,會在雲開處布滿天際線。

以國人的審美,阿拉斯加的山談不上奇和秀。這裏看不到像Yosemite Half Dome 那樣的地質奇觀。也不像加拿大洛磯山的湖光山色,風光旖旎,坦坦蕩蕩。阿拉斯加的山狂野,粗獷,毫無矯飾。它們喜歡躲在霧裏雲後,輕易不露崢嶸。我們運氣好,趕上幾個晴天。即便如此,四麵的群山仍是常被雲霧籠罩。但偶爾,某個高聳的披雪的山巔會跨過林莽,越過群山,騎上浮雲,在半空裏露上一臉。那種橫空出世的怪異與壯麗,現在想起還是激動莫名。

阿拉斯加的山也從不獨處。那些山們總是簇擁著,相跟著,橫亙千裏,綿延無盡。John Muir 中年後造訪阿拉斯加,稱那些山是“上帝的傑作”(terrestrial manifestations of God)。想John Muir 這樣的大俠,早年獨步千裏從Indiana走到Florida。壯年專心Sierra Nevada, 創立著名的Sierra Club 並致力Yosemite National Park。憑他的生平閱曆,所言應是不虛。

國人雖說過”托體同山阿“,但對山多是遠遠的瞻仰歌頌。西人看山,除了仰慕,還有敬畏。除了遠瞻,西人則更多的身體力行,去攀登,去征服。除了壯美與永恒,他們也看到死亡與挑戰。前麵提到的Mallory,三次告別英格蘭,離開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嚐試攻頂珠峰未果。本人也在最後一次失蹤,遺體七十餘年後才被發現。我一位老美同學,前年試攀阿拉斯加的Mt.McKinley,因突發高原肺水腫不得不中途放棄,去年再次努力終獲成功。每每談起,不像是他九死一生征服了山,倒是他朝聖一般。那種發自內心的近乎摩拜的虔誠,我想是經曆了生死係於一線的人才有的。

此次造訪阿拉斯加,本想也遠遠的拜一下Mt.McKinley的真容,無奈同伴中盡是愛妻模範,父親楷模,不忍拋妻棄子在Denali的荒原上跋涉。我也知難而退,內心裏是想把機會留給今後的自己,我一定要專程拜訪這阿拉斯加的象征。這算是自己下一個夢吧。

小鎮

Haines 是個海邊小鎮,位於Skagway峽灣的出海口。夏季人口三千,冬季大概要減個大半。因為小,大型郵輪無法停靠,隻有每周一次我們乘坐的的中型郵輪造訪。也許正因為這樣,小城還保留著樸實的風情---開皮卡的壯漢對著我們的相機友好揮手,去海邊釣魚的孩子們主動留影。

小鎮早前曾是個軍事要塞。最多住過兩個營約四百多人。為了保證冬天的給養和運輸,小鎮很不一般的通有公路,成為整個阿拉斯加通公路的三個海濱小鎮之一。二戰後,美國軍事重心向阿拉斯加內陸轉移,小鎮的駐軍遷走,小鎮也風光不再,但麵對碼頭的高坡上三十年代建起的兵營和軍官小樓,以及中間的閱兵操場還在,依然收拾的幹幹淨淨。

預定好的旅遊車帶我們轉了城裏的”大街“(Main Street)。大街兩側是些一層的店鋪,多是賣紀念品和旅遊用品的。街上行人不多,看到的也多是船上的遊客。街前有一小倉庫,沒有窗戶。司機介紹是一家Radio Shack,轉到正臉,果然就是。當地人戲稱其為全美國唯一的真正開在Shack裏的Radio Shack。

小鎮沒有紅綠燈。全部都是Stop Sign。轉下了主街,前麵見到了操場。原來到了Haines School。幾個操場沿著街道排開,每個都有足球門框和壘球區。操場後麵是幾排整潔的教室和水泥地的籃球場。最邊上的教室後麵是兒童的遊戲場,一路排下來,大概是高中初中及小學和幼兒園。

見到學校,一車老中無比好奇。有關學校學區的問題接踵而來。大家對這個異域小鎮教育如此關心,就差問每年多少人去哈佛了。不過,大家關心的還有漫漫冬夜學校的孩子們如何度過,以及當地的孩子們如何參加社區活動。從司機口裏,我們知道其實當地學校不大,每屆學生隻有九到二十一人不等。但學校不僅設施完善,還建有室內遊泳池,而且用海水。原來小鎮曾發生兒童不會遊泳而遭海水溺斃的悲劇,為防悲劇重演,當地居民動議建了這個泳館。學生們參加學區活動,一般要乘船出海去Skagway 或Juneau。 考慮到路上的時間,每個學生都有固定假期。學校有樂隊和壘球隊。隻是因為人數不夠,學校沒有足球隊。

再向前,路邊一棟窗明幾淨的cottage,就是小鎮的公共圖書館,司機很自豪地介紹圖書館有十個上網端口,這對來自IT重鎮的我們一點不起眼,但司機後麵的話卻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個小圖書館曾當選為2005年度全美最佳社區圖書館。可以想見寒冷肅殺冬夜,這個溫馨圖書館能給居民們帶來多少慰藉與歡樂。

參觀小鎮,心中有著些許感慨。這座普普通通的邊疆小鎮完善的公共設施,又何嚐不是一個大國實力的真正體現。

晚飯後下船散步,遇到街上三個少年提著魚杆走向海邊。少年們大方地向照相的我們揮手,還積極配合我們要他們擺個姿勢的要求。少年們臉上的笑,就像阿拉斯加的空氣---純淨,清新。我們的生活在灣區的孩子們,是否也有一樣無憂無慮的快樂?

跑步

跑步是最方便的運動。隻要一雙運動鞋,一副好心情就可以上路。當然,要有一座好風景在眼前,那就金不換了。船上的健身房的跑步機每天光顧,那裏正對船頭,風景不錯,但還是沒有跑野外那種親近感。

喜歡村上春樹的希臘遊記,就是喜歡他在他鄉易地如畫的景致中跑步的感覺。那年在Jasper,為備戰SFM傍晚出去跑步。路邊碧綠的湖水波瀾不興,晚霞映紅的山峰倒映在湖麵,風景如畫。置身美景,人也好像被施了魔法,跑得毛發僨張,熱氣騰騰,最後的幾哩,也不顧蚊蟲的厲害,幹脆赤膊,看得小路上散步的大叔大嬸直樂。真是過癮!

這次來阿拉斯加,也想找個機會過把癮。

機會來了,可是很意外那種。

原來大家上午跟車去了Haines 邊上的Chilkat State Park,下車後沿著雨林掩映的小路跋涉1.9哩到稱為Battery Point的海邊景點。天陰沉沉的但沒有下雨,大風讓肆孽的蚊蟲遁形,孩子們沒人掉隊,還見到幾隻白頭鷹低空翱翔,一切都很順利--- 隻是我把朋友的對講機丟了。

發現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兩個景點之後了。和妻子匯報,她看我的眼神就像看我們家女兒犯錯的眼神一樣。心中一凜,我知道她不是在乎那對講機,而是我自己有案底。就在一個星期前的Yosemite, 我先是在去Cathedral Lake雪地跋涉中掉了手機,隨後在第二天Half Dome cable trail前丟了運動衫。真是啥也別說了,眼淚嘩嘩的。回程的路上,暗暗算了一下,從碼頭到公園trailhead 1.5裏,trail 1.9裏,統共7裏來回。正好一個cross-country。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去找一遍。

碼頭下了車,凝了凝神,就跑將起來。

此刻已經是下午五點,天光卻大亮,原來雲開霧散,陽光緞子般撒下來,剛落過薄雨的地上草上樹上金光點點。林木間,一側的峽灣和對麵的雪山也布滿霞光。

開始的一裏一直在爬坡,氣喘籲籲隻有慢跑的份。風停了,蚊蟲也出動了,它們一定是日本前Kamikaze飛行員轉世,一個個直愣愣的隻管前仆後繼,有幾隻甚至飛到人的嘴裏。慶幸自己穿著長衣長褲---雖然厚重的登山褲跑起來不是那麽舒服。隻苦了自己的腦袋沒有任何遮攔,那也隻好隨它去了。

跑進公園,過了個小山頂,開始下坡,而且Trailhead就在眼前, 加速。跑上小路,跑進了樹林,自己卻非常陌生。細看下,原來陽光穿透枝椏,把樹葉打成一片片嫩綠;投在濕潤的雨林裏,地上茂盛的蕨類和灌木映出片片鮮綠。各種的綠,雜出斑斕的色彩,遠不是上午陰天時所見的模樣。

又跑出了約一裏,看到前麵下來一群男女老少。停下來問他們是否從Battery Point來,“是的”,領隊的奶奶很幹脆。“那你們是否撿到一部對講機”, “是的”,回答依然幹脆,隻是臉上掛著笑。Bingo!任務完成!從奶奶手裏接過幾經輾轉的對講機,對他們千恩萬謝後,便在他們的祝福聲中轉身開跑。

這一路,長長的下坡帶著勝利的好心情,跑得很開心,全然顧不得腦門,耳後及脖子上一串被蚊子叮出的包在生生作癢。

搭車

車出Anchorage前往Seward的路上,見到兩個美眉在路邊舉手攔車。

阿拉斯加的故事,似乎總離不開搭車。

還記的那篇中國留學生的阿拉斯加傳奇中,多虧作者搭的一位意大利小夥及時抽出他藏在背包裏的短筒獵槍,才嚇走了在深夜山崖路上死逼他們的一輛流氓皮卡。故事最後,作者失事撞毀了小道奇,自己也就站在路邊“對著北美的藍天,北美的群山,驕傲地豎起大拇指”(大至)。

原來和我一個實驗室的哥們,早年畢業於SUNY-Stony Brook,被楊教授的普通物理折騰得精神崩潰---這是他的原話,畢業後在阿拉斯加流浪一年,又在Colorado山裏種了一年大麻才緩過勁兒來重回學校深造。和我說起阿拉斯加,最有意思的就是搭車,見識不同的人,去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這位仁兄完全是漫遊,沒有目的,所以沒有什麽順風不順風,隻要不是反方向,有車就上。有一次搭上一輛油田的車,在荒山野地的井上被窩了個把星期才趕上有車把他帶出來。即使這樣,照他的說法,在阿拉斯加流浪遠比在Colorado種大麻躲警察有意思。要不是斷了糧,他還想多待幾年。

此次出遊,手邊隻帶了Jack Kerouac的“On the Road“。開卷就喜歡。二戰後,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們就像王朔小說裏的一群痞子,身無長物,居無定所,整天無所事事,喝酒泡妞,私下整點文學,弄點流派。動輒就出門搭車流浪會友,或西去洛杉磯,或南下新奧爾良。不說風餐露宿,但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個一個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但比王朔高明的,是這些小說人物的生活原型後來成為一群美國五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腕。Kerouac也因此成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地標。要說文化人都是這麽練成的,看看他們和我們朔爺,還真別說我不信。

綜合聽來的讀來的,搭車故事大致可分下麵幾類:免費的,一般是搭貨車。司機開長途無聊,要找個人聊天,或者圖個熱鬧。還有就是費用分擔,一般是付油費或管飯。搭車關鍵,是能找到順路又樂意的車主。順路車少,就要曲線救國。越走離目的地越遠也常有。不巧深夜被扔在無名小鎮,幾盞孤燈,幾聲犬吠,那種”醉裏不知身何處”的孤獨,迷茫與頹廢在Kerouac筆下都有入神的描述。

再浪漫的,大約是有錢有閑還選擇搭車。那年在Banff,清晨從鎮上出來在轉高速的輔路上等紅燈時,遇到這麽一位東方美眉,個頭高挑,皮膚白皙,五官精致,長發披肩,在路邊背對青山,迎著初生的朝陽高挑大指。山地靴,登山褲,防雨服,一身遠足勁裝,背上一隻鼓鼓的的backpack,英姿颯爽,無異於晨光中綻放的鏗鏘玫瑰。那是我和妻子難得共識的佳景之一。

船上的最後一天,電視裏正播“Into the Wild”。電影基於真事。名校畢業的McCandless,輾轉千裏,徒步,搭車,一路從亞特蘭大來到阿拉斯加,最後病餓交加,死在阿拉斯加荒原上的一輛廢公車裏。搭車到了McCandless的境界,已經遠非我等俗人所能理解。McCandless的故事以前讀過,對這車,我總有種時空倒錯的感覺,特別困惑那荒原中為什麽會有那輛破車,就在那兒等著超度在路上的McCandless。這次來阿拉斯加,感覺那車就是冥冥之中的象征,豈止McCandless,我們每個人,我們今生來世,何嚐不是永遠都在搭車,永遠都在路上。

所有跟帖: 

好看,再貼幾張圖就更好了 -王醫生- 給 王醫生 發送悄悄話 王醫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08:40:14

真是好文,結尾尤其精彩:) -冬夢- 給 冬夢 發送悄悄話 冬夢 的博客首頁 (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09:49:18

幾乎壇子裏所有寫阿拉斯加都有一種情懷 -dztang- 給 dztang 發送悄悄話 dztang 的博客首頁 (105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7:43:07

阿拉斯加情結?:)那是荒野不可拒絕的呼喚:) -冬夢- 給 冬夢 發送悄悄話 冬夢 的博客首頁 (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9:23:42

哈哈,原來是你! -阿唐- 給 阿唐 發送悄悄話 阿唐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0:52:27

寫得真好! -erdong- 給 erdong 發送悄悄話 erdong 的博客首頁 (2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1:27:15

文筆精彩!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1:30:02

好文,頂!!羨慕你的Haines行 -wunderlust- 給 wunderlust 發送悄悄話 wunderlust 的博客首頁 (230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22:50: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