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要您瞧得懂,讀得出下邊這篇文章,您就是一地道的北京人。

來源: --1234567- 2008-06-26 15:08: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58 bytes)
清明過後三月三

作者:尚利平
來源:北京晚報
更新時間:2008-4-6 19:43:28

要說,這農曆的清明和“三月三”兩個節令可真夠湊份子的,年年的趕在前後腳來到京城百姓的眼麵前兒。

氣候變暖了,萬物開始生長,京城四合院裏的女人們坐不住了,吵吵著要逛“三月三”的蟠桃廟會。

 民謠唱道:“桃花開,杏花謝,誰管梨花叫姐姐。”

 又說:“三月三,曲麻菜鑽天!”

 逛廟會看新鮮物兒,摘野菜踏青,讓女人們把這日子當成盛大的節日,當個樂兒!

清明和“三月三”,哪個都是老習俗不是,歸裏包堆,一塊過也不為過,誰讓它們挨得近呢。

 要不,咋會在這日子口兒,先是京城四合院裏的老少爺們拿著幹糧、水和盤纏一窩蜂似的出城去(清明節,按舊習俗祭祖是男人的事兒),後是京城四合院裏的老少娘兒們們先操持完家裏的正事,才能歡天喜地的帶著丫頭們奔了花紅柳綠、熱熱鬧鬧的地方,出門逛景!

不過,對於老少娘兒們來說,也不能忘留在家裏的正事,那是什麽呢?那就是——一宗是做一年裏指著吃的醬,一宗是醃一年裏不可缺少的鹹菜。

 您該問了,這“六必居”、“天源醬園”不都在跟前嗎?

 沒錯,“六必居”那兒,八寶菜、醬瓜兒、小醬蘿卜兒、五香疙瘩,外加幹稀黃醬,樣多饞人;“天源”醬菜品種多甭提,桂花糖蒜、甜麵醬、甜薑芽兒,又是一番味道。

 但過過老日子的人都知道,“大苦春天”,老北京這當口吃菜成為一件難事兒。日子過得緊巴,可也不能虧空了全家老少這一大趴子人(形容睡覺時人多),想方設法得渾圓了這些張嘴,吃好吃歹不說,填飽肚子,有稀有幹有的就,很不錯了。

 老爺們兒吃不好,趴炕了,自個兒就沒得依靠了;孩子們吃不好,去了醫院,那地方誰去得起呀。

 吃好了,口頭壯,身子骨硬實,沒病沒災,是一家人的頭等大事。

 人口多,花得嚼裹兒就多,不知傳了幾輩子的做醬、醃鹹菜,成了老北京百姓多年的老習慣。

做醬,這裏麵有門道,先選好上等的顆粒飽滿的黃豆,用溫水泡得發胖,放在大鍋裏,加鹽,加糖色兒,用澄清的鹹湯煮熟,撈出來,在碾盤上加麵粉或棒子麵,壓碎成餑餑泥狀兒。

 早先,出城牆外的郊區就有碾子。幹活的娘兒們洗淨了雙手和胳膊,挽好衣袖,由老太太看著,下手用力搋上醬曲子,這活要用力地搋勻,搋成一個個兒才行。

 老太太翻來覆去地瞧,摳一點兒放到嘴裏,咂摸著夠不夠味兒,她說行才行,要不這埋怨可就挨大了,一年裏也得不到消停。

 搋好的醬糗子,拍成餅兒,碼到醬缸裏,再封上二指厚的鹽,得,就等著吃好醬了。

醃鹹菜,熬鹹湯。頭冬兒選好、洗淨芥菜疙瘩、芥菜纓,加鹽入缸後醃上一冬兒,頭清明節的幾天撈出來,擱在窗台、台幫上,讓“老爺兒”(太陽)曬蔫,曬出鹹菜裏的水分,才能再醃入味。

 這擱鹹菜缸的地方也有說頭兒,不能擱在屋簷下,著了滴下的雪水、雨水,大都放在靠偏叉兒的牆下,還不能礙了走路。鹹菜缸裏要是漏進雪水、雨水,一缸的鹹菜準爛成水啦漿湯的臭疙瘩,您哪,這回可省事兒了,鹹湯不用熬了,一家大小也該把牙支得高高的,吃鹽粒兒了!

早些年,那炕沒拆的時候,能點個柴灶鍋或涼灶鍋,這熬鹹湯一次就能完成。後來,睡鋪板和床了,就沒有那麽便利了,找個大號的鬥子鍋,一鍋一鍋的在爐火上熬,打澱、清鹽泥,挺麻煩。

 熬鹹湯,不是個人就能熬,您手巧,做事兒仔細,大料、茴香、桂皮、花椒、肉桂等作料,包個布包,放全了,放足了,扔在鍋裏。熬得是時候兒,是工夫兒,是火候兒,是筋節兒(關鍵處),才能熬出一鍋醇香、濃厚、夠味、夠地道兒的好湯來。要不,這湯是臭腳丫兒泥味兒,多會兒吃多會兒膩歪。

 一年裏苦哈哈地奔,要是連鹹菜都不管夠,那家裏主事兒的娘兒們可真的沒有臉兒,巧做是她們幹出活兒來的彩兒。

 前年多醃下的菜,是為今年留下煮陳年疙瘩,這可是一樣好吃的下酒菜,連同黃豆一起下鍋煮熟、煮爛糊,俗稱“熟疙瘩鹹豆兒”。熟疙瘩,醬香滿口,跟肥肉似的,入嘴就化。鹹豆兒,抓一把放到嘴裏,咋嚼咋筋道,香味十足!

熬好的鹹湯,還有用項——在夏季三伏天裏,成為拌菜拌麵的好鹵汁,煮一盆子手擀麵條,過一遍涼水,鹹湯澆汁,蒜苗段、香椿末麵碼兒,忒兒嘍它一大缸碗,那是啥勁頭兒,啥享受。鹹湯作為一種特殊的調味汁,最提味的,是放在蒸榆錢兒疙瘩、炒棒子麵尜尜、拌柳芽這幾樣吃食上頭。

多說幾句,“三月三”正是嚐鮮兒、吃青兒的時候,不是說“三月三,曲麻菜鑽天”嗎。

 走出院子,出了城就是大野地兒,到了“三月三”時,柳樹的芽兒吃著正好,擼來柳芽,開水焯一下,放在涼水裏拔半天兒,鹹湯、蒜醋,往上一淋,吃起來,苦不陰兒,和生拌曲麻菜一樣,敗火開胃。

繼柳芽後,榆錢兒幾天裏從露頭長成串串花簇,綠生生,散發著清香。把榆錢兒洗淨,拌上淨棒子麵,上鍋蒸,照拌柳芽的方法,鹹湯、蒜醋、香油一樣不少,吃起來,和那柳芽相比,榆錢兒疙瘩那叫一個甜滋滋。這一苦一甜,吃吧,吃這碗想下碗,沒夠!

再囉嗦幾句,熬鹹湯打澱下來的鹽泥,那可是好東西,畫上記號的雞蛋和鴨蛋,醃在放鹽泥的壇裏,等夠日子了,煮熟、切開,看那蛋黃,流油兒,沙棱可口,甭說吃了,看著都沙口。您看到這兒,也心動了吧,饞蟲癢癢了吧!

雖說這清明和“三月三”兩個節令不搭調,偏偏老是一塊堆兒論論,您瞧,這老少爺們們,翻著月份牌,心裏打著算盤,小準備著了。

 老少娘兒們們,忙著幹完手裏的活計,翻箱倒櫃的倒騰著了,該穿的,該戴的,該長臉的,該顯擺的,該吃的,該用的,該花的,該送的,您要是不信我說的,就到各家瞅一眼,準是八九不離十!

所有跟帖: 

曲麻菜以前都是沾醬吃,現在改生拌了? -移民大法師- 給 移民大法師 發送悄悄話 移民大法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6/2008 postreply 21:44:17

沾醬,生拌,抄著吃都行。需要說明,文中描述的老北京 ---1234567-- 給 --1234567- 發送悄悄話 --1234567- 的博客首頁 (54 bytes) () 06/26/2008 postreply 21:51:47

地道!使我聽到了多年聽不到的老話兒 -群思- 給 群思 發送悄悄話 群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7/2008 postreply 06:15:58

謝謝您喜歡 ---1234567-- 給 --1234567- 發送悄悄話 --123456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7/2008 postreply 08:52:26

生動,好一幅老北京的景象 -從容淡雅- 給 從容淡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7/2008 postreply 08:18:06

謝謝喜歡 ---1234567-- 給 --1234567- 發送悄悄話 --123456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7/2008 postreply 08:53:08

懷念天源醬園的醬肘子,豆花莊的小吃,西四的慶豐包子鋪。。。可惜都沒有了-- -絹子- 給 絹子 發送悄悄話 絹子 的博客首頁 (24 bytes) () 06/27/2008 postreply 20:28:58

你應該是上了中學後搬到北京的. -移民大法師- 給 移民大法師 發送悄悄話 移民大法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08 postreply 03:53:37

天源醬菜哪裏有醬肘子,是天福號的 -hammy- 給 hammy 發送悄悄話 hamm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08 postreply 09:05:00

親切,透著話裏話外的舒坦兒 -hammy- 給 hammy 發送悄悄話 hamm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30/2008 postreply 08:50: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