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的底色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自路德宗教改革之後更加強調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使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更傾向於個人的獨立性和自足性以及個人價值的建立。而儒釋道底色的東方文明則完全不同。東方文明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個人要依附於集體而存在。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應犧牲個人利益,保證集體利益,集體實際上成了唯一的價值主體。
文藝複興的人文精神還是與儒釋道底色的中國文明有不小差別。
所有跟帖:
•
確實相差甚遠,但不是你說的
-阿禮-
♂
(1427 bytes)
()
11/03/2025 postreply
18:50:53
•
儒釋道底色的主流還是儒家吧。那你所說自由散漫是跟儒家思想相去甚遠的。
-愛城小魚-
♀
(596 bytes)
()
11/04/2025 postreply
06:23:01
•
君子群而不黨,集體主義黨而不群。「有機整體」的自然村落不等於「集體」的公社。
-dhyang_wxc-
♂
(0 bytes)
()
11/04/2025 postreply
07:33:59
•
你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有誤
-阿禮-
♂
(1473 bytes)
()
11/04/2025 postreply
10:47:02
•
儒道不分家是準確的,分家便一敗塗地。或者說,分家就意味著偏離中庸,就是因為某種偏執才導致對文化的某一方麵的過度自信。
-玄野-
♂
(0 bytes)
()
11/04/2025 postreply
13:37:17
•
集體主義,個人主義都是意識形態層麵的說法。
-愛城小魚-
♀
(1494 bytes)
()
11/04/2025 postreply
19:11:08
•
那是必然。一個是神權主義精華逐漸凝結後的成果,另一是徹底否定一個初級神權主義而生成的結果。
-玄野-
♂
(150 bytes)
()
11/03/2025 postreply
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