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不可能存在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也不具備“古希臘三賢”開展科研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更沒有記載他們活動時間的曆法。

本帖於 2025-07-17 17:06:4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美國老師 編輯

在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中全是中國的計量單位,如:

 

    以六尺之線比三尺之線,則三尺為前率,六尺為後率也。[34]

 

    李之藻翻譯的《同文算指》更有意思,一開篇便介紹度量衡標準,但是,不僅全是中國的度量衡,而且例子中的物品也全是中國物產,如:

 

    凡度,十丈曰引,五丈曰端……凡量,六粟為圭,十圭為撮……凡衡,以兩為君,兩有十錢……[35]

 

    問織絹每匹用絲一斤,工價即與絲四兩。[36]

 

    在明末來華傳教士的其他著作中,無不如此,如《名理探》:

 

    幾何無悖,丈尺寸分,固不相悖。[37]

 

    那麽,他們翻譯的西洋原著底本中,使用的是哪一種度量衡標準呢?原來,歐洲中世紀以前本來沒有統一的度量衡標準;直到19世紀,歐洲各國才完成了國內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