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不是宗教,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說個人的貪欲無止境,社會的物質生產能力有不足,所以人人平等的社會,沒有可能。既然不能人人平等。他就退而求其次,試圖用嚴格的等級製度和行為規範,就是用禮,約束個人極端利己的行為本能。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他打心眼裏,討厭這些亂臣賊子。所以他說食肉者鄙,要用禮法去約束他們。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要複禮,就要克製私欲。勞心者全體克己複禮,是夫子的理想社會。
孔子時代的中國,和科學初起的歐洲, 社會生產水平相差不多。禮崩樂壞的情形,也和天主教會沒落的樣子,有幾分相像。孔子不但是發明了一套完整的社會理論的思想家,也是致力於實踐自己的社會理論的政治家和終身不懈地傳播自己的社會理念的為萬世之表的教育家。他的社會理論,依仗理性的力量,統治了中國人的思想精神逾兩千年。 漢民族在曆史上幾度被外族征服,都憑借著以儒學為基礎的中華文化,在精神上反過來征服了她的征服者們。
不過孔子的時代,沒有科學,他的社會理論在大統一的中國社會的實踐,集權專製和儒學理論的結合,鏟除了科學和自由思想在中國生長的土壤。 所以中華文明兩千多年,王朝更迭,幾百年一輪回,沒有本質的進步。中國在北宋末年,就有了手工作坊,有了資本主義商業的萌芽;到了明末,還是萌芽。專製集權的社會製度之下,有種子沒土壤,萌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