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軍工:曾經曇花一現,比肩清北的牛校

來源: JustWorld 2024-06-10 20:49: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4864 bytes)

https://www.eet-china.com/mp/a66092.html

哈軍工:曾經曇花一現,比肩清北的牛校

雲腦智庫2021-07-29 00:00

來源 | 學術誌(ID:xueshuzhi001)

文 | 梆博士   

 

當我們津津樂道現在的211,985,雙一流的時候

一個曾經比肩清北的牛校

也在坊間流傳著它的各種傳說,

這就是隻存在了17年的哈軍工,

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校址設在哈爾濱,簡稱“哈軍工”。

“哈軍工”,建校最初的出發點,

是為新中國軍隊培養大批軍事技術人才。

1952年3月建校,1966年取消軍隊編製。

今天我們就扒一扒,這個學校到底有多牛。

陳賡大將受命建立哈軍工

 

 
 

崛起於百廢待興

 

建國後百廢待興,

軍事工業需要科研人才,

抗美援朝戰爭也使得高層深刻認識到軍事科技、軍事工業的重要性,

一所培養專門軍事人才的重點高校提上日程。

1953年9月1日,一陣嘹亮的軍號從北國冰城哈爾濱響起,

這號聲和平時沒什麽兩樣,

多年後人們才知道,它宣告一個曆史的秘密,

一所神秘的軍校開學了。

這所軍校的校門從來沒掛過校牌,

但吸引了中國最高層的關注,周恩來總理兩次視察,

朱德委員長來過,鄧小平來過,

國防部長彭德懷進校三次,十大元帥有八位來過。

陳賡大將首任院長兼政委。

哈軍工最早源自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

在南京孝陵衛(今南京理工大學所在地)開學,

1950年1月遷往重慶,改稱“西南軍區軍政大學”,

1953年調遷哈爾濱,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全國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持,

使學校在極短的時間內聚集了足夠的全國的優秀軍事技術教育資源。

在學院籌建、發展階段,國家為其輸送了一大批知名的專家、教授,

成為學院迅速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

國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給學院的撥款總是寬鬆的,

有時甚至特事特辦。

超常規的建設和發展速度使哈軍工一建立就處在很高的起點,

因而使軍工建院後很快就處於良性發展的十分主動的位置。

蘇聯專家顧問團協助完成了教學體係的建立,

成為創辦學院的重要支撐力量。

先後到軍工工作的蘇聯顧問、專家累計近160名,

他們為學院的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在當時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為學員的學習、生活提供了相當優越的環境。

書籍、紙張、筆墨等文教用品,衣服、鞋帽、被褥

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都是按照軍官標準發放,

每月還有津貼費:一年級每月7元,二年級8元,

三年級12元,四年級16元,五年級20元-

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食堂夥食也是供給製,全部免費,

享受陸軍二等灶-坦克灶,即每人每月18元,

每頓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主食敞開供應。

要知道那時我國正處於困難時期,

城市居民一般隻有每月28斤到30斤的定量。

班中的同學都是全國赫赫有名的重點中學畢業的:

格致中學、複興中學、複旦中學、向明中學,

北京男四中、101中學,南京師院附中,

蘇州高級中學,鎮江中學......,

聚天下英才,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在當時,十大元帥中有七位元帥的子女,

十大將有六位大將的子女、親屬就讀“哈軍工”,

致使哈軍工一度有成為“將門相國之後”專門學院之虞。
中國十大元帥中有朱德元帥的兩個孫子

彭德懷元帥的養女即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烈士的女兒,左太北;

林彪元帥的女兒,林曉玲;

陳毅元帥的兒子,陳丹淮;

羅榮桓元帥的兒子,羅東進;

劉伯承元帥的兒子,劉太行;

葉劍英元帥的孩子,葉選寧。
中國十位大將中有粟裕大將之子,粟戎生;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

羅瑞卿大將之子,羅健;

肖勁光大將之子,肖光明;

張雲逸大將之子,張光中;

許光達大將之子,許燕兵。
中央領導之中,還有五位老前輩革命家中的“三老”的子女在哈軍工讀書,

即董必武的孩子,董良玉;

林伯渠的孩子,林東山;

謝覺哉的孩子,謝開飄(後改名謝飄)。
國家公檢法三家最高領導人子女入學哈軍工的,

有公安部長謝富治上將的孩子、

最高法院院長張鼎臣的女兒, 

中國四大烈士,有三位烈士的後裔進入哈軍工,

即王若飛、葉挺、左權的子女。

上將一級有蘇振華、陳再道、張愛萍、楊成武等等領導的子女入哈軍工。

哈軍工於1952年開始籌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動工,

9月1日舉行第一期開學典禮。

1955 年初具規模,設有五個係和一個預科:

一係空軍工程係、二係炮兵工程係、三係海軍工程係,

四係裝甲兵工程係、五係工兵工程係和預科( 1960 年又增設防化係)。

 哈軍工先後共建有10個係:

空軍係(西工大)、

炮兵係(南理工)、

海軍係(哈工程)、

裝甲兵係(裝甲兵工程學院)、

工程兵係(工程兵工程學院)、

防化兵係(防化兵學院)、

原子係(哈工程)、

導彈係(哈工程+國防科大)、

計算機係(國防科大)、

電子係(國防科大)。

目前原校址建立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哈工程)。

 

 
 

英才遍天下

 
 

 

哈軍工17年,培養一萬多名畢業生,

毛澤東親自批示,學院每年畢業學員以800人為限度。

但是,卻成為中國建設的棟梁,

成材率十分之高。

就是從這裏,走出了100多位將軍,

100多位省部級領導,

1000多位科研院所領導、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其餘廳局級領導、上校大校就不計其數。

兩院院士

慈雲桂- 學部委員 計算機專家 中國第一台數字計算機和第一台巨型機研製者

任新民- 學部委員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

莊逢甘- 學部委員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空氣動力學家

梁守槃- 學部委員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

周興銘- 學部委員 計算機專家 教育家 中國銀河係列巨型機主要研製者之一

錢七虎- 工程院院士 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專家

李鴻誌- 工程院院士 兵器科學與技術專家 教育家 中國中間彈道學的創始人

朱起鶴- 科學院院士 物理化學家 教育家

王興治- 工程院院士 飛行器總體設計專家 著名反坦克導彈專家

楊士莪- 工程院院士 水聲工程專家 教育家 中國水動力噪聲研究的開拓者

李 明- 工程院院士 飛機自動化設計專家 中國多種型號國產殲擊機總設計師

郭桂蓉- 工程院院士 通信與電子係統專家 教育家

徐濱士- 工程院院士 機械工程專家 教育家

顧懋祥- 工程院院士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家 主持研製世界上第一艘氣墊船

陳火旺- 工程院院士 數理邏輯學家計算機專家

高伯龍- 工程院院士 理論物理學家 教育家

趙伊君- 工程院院士 光學專家 教育家

盧錫城- 工程院院士 計算機學專家 教育家 銀河係列巨型機主要研製者之一

李釗- 工程院院士 地震爆破專家 中國防坦克地雷和快速機動布雷係統的研製

鍾山- 工程院院士 製導係統工程專家 中國某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總設計師

彭先覺- 工程院院士 原子核物理學專家

王澤山- 工程院院士 火藥專家 教育家

莊逢辰- 科學院院士 火箭發動機和工程熱物理專家 教育家

高玉臣- 科學院院士 固體力學專家 教育家

宮先儀- 工程院院士 水聲工程專家

顧金才- 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與防護工程地質力學模型試驗研究專家

鄭穎人- 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專家 教育家 中國軍隊地下工程的學術奠基人

王哲榮- 工程院院士 坦克車輛設計專家

潘德爐- 工程院院士 海洋遙感專家

邢球痕- 科學院院士 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

盧柯- 科學院院士 材料科學專家 納米技術專家

陸埮- 科學院院士 天體物理學家 教育家 在天體物理等研究領域成果卓著

劉怡昕- 工程院院士 火炮設計專家 教育家

宋文驄- 工程院院士 飛機設計專家

方濱興- 工程院院士 通信與信息安全技術專家

黃瑞鬆- 工程院院士 導彈技術專家 C803總設計師

徐玉如- 工程院院士 船舶與潛艇操縱性能研究專家

馬遠良- 工程院院士 水聲工程專家 教育家

王景全- 工程院院士 渡河工程專家 教育家

 
 

將軍(部分)

陳賡大將 - 1955 哈軍工首任院長兼政委 1952-1961

謝有法中將 - 1955 哈軍工原政委 1958-1966

劉居英少將 - 1955 哈軍工第二任院長 1954-1970

劉有光少將 - 1955 哈軍工原副政委 1954-1957

唐鐸少將 - 1955 空軍工程係主任 1953-1964

唐凱少將 - 1955 工兵工程係主任 1952-1958

李開湘少將 - 1955 哈軍工副政委 1957-1966

賀振新少將 - 1955 炮兵工程係政委 1952-1960

李懋之少將 - 1961 哈軍工副院長 1952-1966

張衍少將 - 1961 哈軍工政治部主任 1952-1966

徐立行少將 - 1964 哈軍工首任教育長 1952-1962

張子明少將 - 1961 哈軍工教育長 院副政委 1954-1966

徐介藩少將 - 1961 裝甲兵工程係係主任 1952-1960

薛克忠少將 - 1961 工程兵工程係係主任 1958-1961

吳振挺少將 - 1961 工程兵工程係副主任 1952-1954

孫三少將 - 1955 高級班學員

唐天標上將 - 2000 總政副主任

謝光中將 - 1990 軍工一期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楊桓中將 - 1990 海 一期 二炮副司令

粟前明中將 - 1993 軍工四期 二炮副司令

周友良中將 - 1994 總後副部長

沈椿年中將 - 1994 軍工二期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臧穗中將 - 1995 蘭州軍區空軍政治委員 NEW!

陳達植中將 - 1997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總裝副部長

李鳳洲中將 - 1998 總裝某基地司令 總裝科技委副主任

羅東進中將 - 1999 軍工七期 二炮副政委

粟戎生中將 - 1999 北京軍區副司令

彭小楓上將 - 國防大學副政委 第二炮兵政委

金矛中將 - 海軍裝備部部長 海軍副司令

李安東上將 - 總裝副部長

張翔中將 - 2001 二炮副司令

張建啟中將 - 2003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司令員 總裝副部長

劉德普少將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高級工程師

包富紅少將 - 1993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原院長 第二炮兵原副參謀長

鍾玉征少將 - 1993 (女)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

楊俊生少將 - 1996 (女)武警技裝部長 技術開發部主任

鄧先群少將 - 1992 (女)總政群工部部長

霍玲少將 - 2002 (女)軍工十三期 海軍某部總工程師

葉選寧少將 - 總政聯絡部部長

陳丹淮少將 - 總裝備部科技委專職委員

陳知建少將 - 重慶警備區副司令員

劉太行少將 - 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

傅玉春少將 -   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王蘇民少將 - 防化指揮學院副院長 中央警衛局副局長

過傳義少將 - 軍工二期 海軍裝備部部長

王小闖少將 - 海軍裝技部副部長

周培根少將 - 總參原工程兵部部長

蔡康生少將 - 總參原裝甲兵部副部長

華鍾亮少將 - 總參原防化學兵部副部長

錢七虎少將 - 南京工程兵學院院長 總參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李創少將 - 1994 工程兵技術裝備研究所所長 院士

鄭穎人少將 - 空軍工程學院 後勤工程學院教授 院士

顧金才少將 - 2001 岩土工程與防護工程專家 院士

王景全少將 - 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 院士

王耀華少將 - 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

劉怡昕少將 - 南京炮兵學院教授 院士

徐濱士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院士

臧克茂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馬世寧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表麵工程專家

王精業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黃慶華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院長

劉世參少將 - 1994 軍工四期 裝甲兵工程學院院長(回族)

梁永生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院長

王洪光少將 - 1998 總參兵種部副部長 裝甲兵工程學院院長

範兆東少將 - 核試驗基地政治部主任 裝甲兵工程學院政委

王良曦少將 - 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商燮爾少將 - 防化研究院副院長

陳海平少將 -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

王錫仁少將 - 1988 軍工六期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院長

孫忠敏少將 -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副院長

吳建國少將 -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

董濱江少將 -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

張必訓少將 - 總參三部研究員

譚國玉少將 - 總參工程兵指揮學院院長

王惠宗少將 - 通信指揮學院院長

李秉橋少將 -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

張最良少將 - 1994 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所研究員

謝名苞少將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

唐正其少將 - 1990 西北某空軍試驗基地司令員

黃序少將 - 科工委某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基地司令員

王昌祺少將 - 1988 科工委某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基地司令員

楊易正少將 - 科工委某空氣動力研究試驗中心副主任

馬國惠少將 - 某核試驗基地司令員 總裝後勤部部長

喻銘德少將 - 1996 某核試驗基地研究員

張壽剛少將 - 國防科工委江陰遠洋測量船基地政委

王惠愨少將 - 1988 海軍某試驗基地司令員

李文光少將 -   軍工九期 海軍某試驗基地司令員

王超凡少將 -   海軍某試驗基地副司令員

霍恩俊少將 -   工兵工程係一期 總參工程兵部 部長 保利集團公司董事

施元龍少將 - 1993 工程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院長

徐飛少將 -   工兵工程係一期 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

劉光寰少將 -   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

李漢斌少將 -   工程兵工程學院教授

李金勇少將 -   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

徐阿文少將 -   計算機工程係十三屆 某海軍基地參謀長

聶慶榮少將 -   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

王樹宗少將 -   海軍工程大學兵器工程係教授

王大華少將 - 2003 海軍工程大學兵器工程係教授

蔣興舟少將 - 2003 海軍工程大學兵器工程係教授

王應林少將 - 1990 軍事經濟學院教授 副院長

王祖光少將 -   軍械工程學院副院長

王允剛少將 -   海軍技術裝備部部長

劉鳳山少將 -   軍工九期 空軍技裝部部長 空軍工程大學校長

劉家斌少將 -   成都軍區空軍裝備技術部部長

孫柏林少將 -   軍事科學院軍事係統工程專家 NEW!

餘魯生少將 -   54軍副軍長 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趙連臣少將 -   青海省 陝西省軍區政委

曾曉安少將 -   北海艦隊航空兵政委 海軍航空兵政治部主任

李乃奎少將 -   國防大學教授 全軍軍事運籌學副理事長

李呈良少將 -   軍工八期 第二炮兵裝備部科研部總工程師

黃寧少將 -   國防科工委綜合計劃部副部長 NEW!

高學敏少將 -   導 十三期 海軍工程大學政委 NEW!

卓一鵬少將 -   國防科工委原訓練部部長

嚴江楓少將 -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武官

劉中山中將 - 1993 國防科大政委

陳啟智中將 - 1994 國防科大校長 火箭發動機專家

遲萬春上將 - 2001 國防科大政委 總裝政委

郭桂蓉中將 - 2000 國防科大校長 總裝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溫熙森中將 - 2001 國防科大現任校長 機電工程專家

黃獻中上將 - 2004 國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政委 沈陽軍區政委

張良起少將 - 1988 國防科大校長 航空航天與自控專家

夏銘智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朱宗德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張惠均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張銀福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沈永平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曹秉晉少將 - 國防科大副校長 合肥炮兵學院院長

汪浩少將 - 1988 國防科大政委

趙吉祥少將 - 國防科大政委

歐陽學德少將 - 國防科大副政委

於起龍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政委 國防科大副政委

吳昌孝少將 - 國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校副政委

唐江少將 - 國防科大 國防大學政治部主任

王慶錄少將 - 國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鄒征遠少將 -   國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李金勝少將 -   國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馬望星少將 - 2003 國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吳國平少將 - 1988 國防科大訓練部部長

段才正少將 - 國防科大一係副主任 校務部部長

肖兵少將 - 國防科大校務部部長

劉仲瑞少將 - 國防科大教育長

周良柱少將 - 國防科大教育長,副校長

劉喬一少將 - 國防科大副教育長

鄒鵬少將 - 國防科大副教育長 裝備學院院長

高勇少將 - 國防科大

張育林中將 - 國防科大一係78級 研究生院院長 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 酒泉基地司令員 國防科大校長,總裝副部長

曾淳少將 - 2003 國防科大研究生院院長

任萱少將 - 1997 國防科大一院教授 航天專家

甘楚雄少將 - 國防科大一院教授 火箭專家

莊逢辰少將 - 國防科大一係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 院士

常顯奇少將 - 軍工八期 國防科大一係教授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院長

馮春祥少將 - 國防科大五係教授 一院教授 材料專家

陸寅初少將 - 國防科大一係教授

薛鴻陸少將 - 國防科大二院教授 爆炸力學專家

張若棋少將 - 國防科大二院教授

李聖怡少將 - 國防科大三院院長 微機電工程專家

常文森少將 - 國防科大三院教授 磁懸浮專家

竇文華少將 - 國防科大三係主任 六院副院長

孫仲康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教授

沈振康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教授

孫茂印少將 - 國防科大四係主任 四院教授

梁甸農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教授 雷達專家

皇甫堪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教授 數字信號處理專家

莊釗文少將 - 國防科大四院院長 副校長 衛星導航與雷達專家,

樂道斌少將 - 2005 國防科大四院政委

沙基昌少將 - 2000 國防科大教授 七係主任 五院院長

陳福接少將 - 國防科大六係主任 六院教授 計算機專家

胡守仁少將 - 國防科大六係副主任 計算機專家

於同興少將 - 國防科大六係政委

王振青少將 - 國防科大六係副主任

周興銘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院士

陳火旺少將 - 1990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計算機專家 院士

齊治昌少將 - 1996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教務長 副校長

盧錫城中將 - 1998 國防科大六院院長 副校長,總裝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金士堯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計算機專家

王兵山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黃克勳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吳泉源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李思昆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劉光明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楊曉東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教授

劉世恩少將 - 國防科大六院政委

楊學軍中將 - 2004 國防科大六院院長,教育長,校長

高伯龍少將 - 國防科大七院教授 理論物理學家 院士

柳克俊少將 - 軍工教授 國防科大七係教授 海軍某研究中心總工

周家驊少將 - 國防科大教授

徐行少將 - 國防科大教授

郭景秀少將 - 國防科大教授

李尚福少將 - 國防科大四係78級 西昌基地司令員

劉光生少將 - 2003 國防科大一係73級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中共中央委員

張雲川- 哈軍工 海軍十二 國防科工委 主任

白克明- 哈軍工 導彈十 中共河北省委員會 書記

俞正聲- 哈軍工 導彈十一 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唐天標- 哈軍工 工程兵 八 總政治部 副主任(上將)

李安東- 哈軍工 空軍十三 總裝備部 副部長(上將)

遲萬春- 哈軍工 空軍十三 總裝備部 政委(上將)

虞雲耀- 哈軍工 原子六 中共中央組織部 副部長

廖暉- 哈軍工 導彈八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 主任

劉石泉- 哈工程 導彈78級 中國航天066基地 副總經理

蘇樹林- 哈工程 管理96 中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副總裁

溫熙森- 國防科大教授 國防科技大學 校長(中將)

黃麗滿- 哈軍工 導彈十二 中共廣東省委 副書記兼深圳市委書記

黃獻中- 哈軍工 導彈十二 沈陽軍區政委(上將)

彭小楓- 哈軍工 導彈十一 國防大學 副政委(上將)

 
 

哈軍工為什麽被撤銷

 

對於哈軍工最後被裁撤,

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說法,

大致有以下兩個最多認同。

中蘇關係惡化,

蘇聯陳兵百萬在中蘇邊界,

蘇聯的坦克裝甲洪流時刻威脅著中國東北的戰略要地,

哈爾濱因為地理位置,一下子成為最前線

1969年中蘇發生珍寶島事件,

林副統帥下達了“1號命令”,

東北成了對蘇前線。

根據由林下令成立的“軍委辦事組”的指示,

國防科委命令“哈軍工”分散南遷。

“軍工大院”是軍產劃歸黑龍江省軍區。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海軍工程係留在了哈爾濱,

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後來發展成為現在的“哈爾濱工程大學”。

陳東平

另外一個說法,就是“陳東平案件”的影響

哈軍工這18年的曆史,共有兩個黃金期。

一個是1954年-1957年,通過全國高考招生。

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哈軍工擴招,

並改為組織保送,家庭出身成了主要標準,

這就導致一些“關係戶”進入,綜合質量明顯下降。  

1961年招生,走後門的幹部子弟如大潮一般湧來,

校長劉居英焦頭爛額,上報給總參謀長羅,羅又呈報給周。

兩人對此事均做了批示,向全軍下發文件,

要求杜絕這種行為,這場風波震動全國。

為此,劉居英得罪了不少首長。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廳查獲一封用化名

同泰國曼穀的美蔣特務機關聯絡的信件,

經過湖北省公安廳和公安部反複調查和鑒定,

最後的目標鎖定在哈軍工導彈工程係學員陳東平的身上。

1963年3月18日,總政保衛部部長蔡順禮中將

率領工作組北上哈軍工,配合學院黨委處理此案。

陳東平是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上將的兒子,紈絝作風、

案發後,被送去勞動教養。

毛責令哈軍工為此寫了一份“高幹子女情況調查”,

9名“落後”學生的家長,有3位上將、一位中將、一位少將、

兩位省委書記、一位省長。

那位省長比較突出,他的一兒一女都榜上有名。

為此,一些被點名的高級幹部大動肝火,

一位大軍種上將司令員指著劉居英的鼻子大罵。

後來哈軍工於1966年退出軍隊序列,

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直至最後被拆分,

也與此事件有一定關係。

1966年4月1日,對哈軍工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

全體軍人集體轉業,學院改變體製,退出部隊序列。

在這一天,所有哈軍工的幹部、教員、學生,

在校園裏默默地摘下了代表著軍人身份的領章和帽徽。

從此,原來意義上的哈軍工已經不複存在了。

 
 

衍生學校

 
 

 

牛極一時的哈軍工最終沒有逃脫被肢解的命運,

但是它的衍生學校都發展壯大,

誕生了所謂的國防七子。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被迫退出軍隊序列,並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遭到肢解,電子係、計算機係等遷往長沙,

成立長沙工學院,歸廣州軍區領導,

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習慣簡稱為“國防科技大學”或“國防科大”,

也稱“長沙國防科大”。

1999年4月,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

並入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升格為大軍區級單位,

直屬中央軍委管轄。

 
 

哈爾濱工程大學

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被迫退出軍隊序列,並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遭到肢解。

在本部原址,以海軍工程係全建製、

原子係全建製為基礎(哈軍工原子係最終回到哈工程,哈軍工解體後分出的其它高校中均沒有核專業),

其它各係(部)部分專業和教師為重要組成部分,

共1500餘人,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歸”七機部“領導,學校是工信部直屬的“國防七校”之一,

以“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深海工程、核動核電)為辦學特色,

被國家授予“航母建設突出貢獻獎”單位。

學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56所研究生院”、“1959年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88所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之一,

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學校由國防科工委、教育部、海軍、黑龍江省四方重點共建。

 
 

南京理工大學:

1960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係(二係)

遷到武漢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

1962年遷至南京,1966年退出部隊建製,改名為華東工程學院。

1984年改名為華東工學院。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

1996年通過211部門預審,

1997年通過國家計委211立項審核;

2000年設立研究生院;

201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

現隸屬工業與信息化部。

 
 

裝甲兵工程學院:

1961年,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係(四係)

遷至西安擴建為裝甲兵工程學院。

1969年遷至北京改稱為坦克技術學校,

1978年又改建成裝甲兵技術學院。

現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

1961年,原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係(五係)

遷至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學院。

1969年遷至南京改名為工程兵技術學校,

1978年恢複為工程兵工程學院。

1997年,與原通信工程學院、空軍氣象學院、

總參第六十三研究所合並組建解放軍理工大學。

現為解放軍理工大學分院。現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防化指揮工程學院:

1961年,在軍事工程學院原子化學防護係基礎上,

在長春成立防化學兵工程學院。

1962年南京軍事學院防化學係並入該院.並更名為防化學院。

1969年防化學兵學院與防化學兵學校合並.

在北京成立防化技術學校,

1975年更名為防化學校。

1977年9月,擴編為防化學院。

1986年改名為防化指揮工程學院。現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其他還有:

海軍工程大學(部分專業)

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氣象學院(部分專業)

空軍工程大學(西安)(部分專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部分專業)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部分專業)

西北工業大學(部分專業)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6553.html

揭開哈軍工的神秘麵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