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是巴勒斯坦人,早年隨父母移民英國,然後他自己就跑到美國來讀經濟學,
每次上課,他都跑到第一排,一顆碩大的腦袋晃晃悠悠,配上一個特別大的鼻子,特別影響後麵的人上課。
總之就是對他印象不好。感覺他就好像一個壯碩的魔法巫師,而且是會召喚邪靈的那種。
和他熟悉起來,原因是老師把我們分在一個小組做項目。
不能不說,這個人非常聰明,一點就透,而且特別不要臉,能搞來各種資源。
所以和他一起做項目,還是比較省心的。
後來就聊起以巴問題。
有很多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做工。收入豐厚。雙方其實有不少交流。
他的結論卻是:以巴的交流越多,反而衝突就更多。
我就奇怪了,如果交流越多,衝突就越多。那為什麽還要交流,互相隔離起來各幹各的,互相老死不相往來,大家和平客氣,不好嗎?
喬治就認為,隔離是沒法隔離的,是以色列做得不夠,再不交流就晚了。而且現在可能已經晚了。
然後說起如何如何對巴勒斯坦不公平,越說情緒越激動。飛快的語速和濃重的口音讓我開始聽不懂他在講什麽東西。隻能默默的避開他飛濺的口水。
我一頭霧水,不明白他想講什麽,他到底是支持要繼續交流呢,還是不要交流呢。到底他想講什麽呢。
明明平時做功課的時候,思路很清晰的一個人,怎麽就一下子這麽亂了?
後來也沒有多聊,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他當時想講什麽。
我估計,以巴談判,這個後果估計也不會好。根本就不能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