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臨《祭侄文稿》

本文內容已被 [ 姚順 ] 在 2024-04-27 05:47: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讀臨《祭侄文稿》

 

什麽叫用筆法寫毛筆字?所見過覺得道地的,唐之顏真卿,宋之吳說,清之溥傑。

 

撚筆,學學就會。撚得像上述三位這樣的入了字髓,很難學得。尤其是顏真卿之撚。

 

《祭侄文稿》顯示岀一種罕見的對字的把握力,顏真卿在寫字,更是將一種胸有成竹,了然於胸的結果,做個展覽。每個字,每個筆劃,全程把控。告訴:用筆法寫字,不可能有什麽敗筆,隻會有筆法不精致不到位。

 

筆法不到位的結字,像陸柬之的《文賦》,楊凝式的《韭菜帖》,也能寫出采,但不耐看;筆法不精的結字,像蘇軾黃庭堅蔡京蔡卞的字,缺乏經得住細看的質量。因為,筆法精致程度決定字跡品質程度,美感水平隻在字的神采上顯示靈光。《祭侄文稿》不見得靈,但字的質量很高,比蘭亭序高,比十七帖高。毋寧說,它是筆法的博物館,最高級別的。

 

撚筆,不難。貫穿始終地撚,撚出幹變萬化的輕重緩急,難。懷素上門求教於顏真????。從懷素後來的字跡看,他學到了屋漏痕,卻沒精通筆法的精撚巧轉。他寫的千字文,比顏真卿的行楷,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細看《祭侄文稿》,筆劃常如蠶抽絲,筆劃就是看不到寫滑了讓偏鋒得逞的地方,全體的潤,沒有不圓的地方。筆劃的變化,不像宋代的蘇黃蔡米,三分酒意,七分裝醉,而是全來自筆頭撚轉的真功夫。《祭侄文稿》的結字往往“不才”,但往往讀盡天下書,還是它好看,像“月”“日”“小”“心”,寫來寫去,寫不過這質量水準。

 

恃才的,像王獻之的尺牘,米芾的蜀素帖,唐寅的行書,幹貨不少,水份也不少。抖機靈的,像五代的楊凝式,宋代的可以成把成把地抓,後來的董其昌,都有不錯的功夫,但都不道地。《祭侄文稿》顯示出了一重書法上天花板級的技術把握,有種老藝人的實誠,有如和陳寅恪談文史的意味。

 

在書法史上,《祭侄文稿》最強烈地展示出“書法是技術”這個原理。晉代書法,九成忠實於“筆法是用來寫字的,寫字是為了便捷使用的”,但另一成顯才氣,逞心氣的,到了晉末隋唐,一任擴大,弄得書法到了盛唐,都快弄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祭侄文稿》來了,給筆法做了個高水準的總結:撚筆而行,自始至終地撚,不偏不倚地撚,筆劃經由撚,當如抽絲狀。

 

《祭侄文稿》表明,行書的連筆,當是楷書至熟後的撚筆所致,行草的不出格就是指連筆來自於撚筆的法則。張旭的草書,醉而不逾矩;懷素的狂草,一不留神,就滑出撚,轉過神,又回到撚。

 

《祭侄文稿》把書法上的“創新”的路子限定下來,即以撚筆為根本法則的發展。不然,就不是書法了。

 

《祭侄文稿》說明,沒有什麽中鋒行筆;趙佶之筋,米芾之刷,蘇軾之壓,鄭板橋之弄,範曾的惡作劇之瘤,是書法的路走偏了,走邪了。撚筆之外,沒有天外天,樓外樓。

 

《祭侄文稿》說明:寫字的撚筆功夫是書法必須下的基本功。沒有這個功夫,其它的都談不上。《祭侄文稿》無言,但一點也不妥協地用字跡表明,有質量的書法是撚出來的。

 

所以,每當在書寫上犯迷糊時,就回到《祭侄文稿》,顏真卿在那兒,和你說書法技術的根本之道:撚筆。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