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make sense, 需要參考體係。“上”與“下”互為參考體係;否則它們無法產生意義。但是語言又無法融合這兩者。相反,感覺不同。當然這感覺不是一般的感覺。所以,貝多芬講“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它意味著“邏輯的終點是感覺”。藝術真諦是讓人走入感覺,而不是思想。
如果我們將羅素與維特根斯坦兩人的理論結合起來,就發現語言的局限。它們不是自相矛盾就是循環論證。其原因是二元對立。
所有跟帖:
•
"形而上"一直是學問。但如果定義“有解”為科學,那任何哲學嚐試"形而上"都不會有結果。
-yfz9465-
♂
(0 bytes)
()
04/15/2024 postreply
12:06:20
•
"它必然會導致形而上被納入科學領域” 是"科學"要更加"佛學":)
-JSL2023-
♂
(0 bytes)
()
04/15/2024 postreply
12:21:15
•
:)。 說佛學有點“自大”。還是用其他名字好,以便於被其他文化接受。
-yfz9465-
♂
(0 bytes)
()
04/15/2024 postreply
1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