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是一個道德水準指標;但不是唯一的。

我說得49年前的可持續,是指本來麵目。用來對比49年到反右的道德虛幻。 你誤解了。那麽49年前老蔣的政權是否有可持續性,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老蔣不選擇消滅共產黨,成立聯合政府,那個腐敗還是可以治理的。那時期的腐敗與抗戰勝利有關。老蔣後來在台灣也搞土地改革。

腐敗是人類社會的通病。任何時候都有。但道德水準差,腐敗自然嚴重。改開以來的共產黨應該是共產主義模式發展成熟的本來麵目。49年到反右是一個理想社會影響人最強的時代;那種虛幻與不真實是沒有學術價值的。比如,太平天國的初期。貞觀之治的那幾年。另外,西方名言;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我認為說得不充分。應該是,絕對的權力就是絕對的腐敗。因為它抑製了所有文明的多元活力。

 

如果從哲學上來論社會道德水準;可以從兩大方麵來衡量。公德與私德。

公德的定義:著眼於整體為道;良性互動為德。毛澤東時代極端主義,殘酷鬥爭。

私德的定義: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從反右開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蕩然不存。

你們也許認為我突然改變看法;實際上,我一直是如此看;隻不過希望這體製能軟著陸。有一點可持續性都不放棄。現在看,這體製的可持續性已經基本喪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