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錯誤在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作為精通辯證哲學的政治家,毛可以精準預言中國革命走向,預言私有化之後中國工人農民的境遇。難道他看不到人性在逆境與順境的差異?
那麽新中國以後,從上到下,人心向穩,追求幸福(享受)的趨勢日漸明顯,誰都看得出,毛澤東為什麽要逆勢而動,搞各種激進的全民運動,猛烈打擊享受思維的代言人(走資派)?要知道他們多數是精英,是政治秩序的支柱,讓他們得到利益,對毛澤東本人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為什麽不?
“獨占權力”說,“陷害功臣”說,“晚年糊塗”說充滿了評書式想象,不可謂錯,但也不過是宮鬥戲思維,跟農民想象皇帝的金鋤頭沒有太大差別。
另一個假設是:毛澤東並不追求本人的好處,他也不追求精英的好處。
這個假設有沒有道理?
隻要看看毛澤東一慣的作為就會明白,這是他一生的準則。
這就是毛澤東最根本的錯誤:精英不可得罪,但他非得罪不可。
這也是為什麽精英們會認為毛澤東貪戀權力或者晚年糊塗。因為毛澤東追求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價值,看不到摸不著,甚至根本不可想象。
毛澤東追求的是:中國人(普通的,底層的“勞苦大眾”為主體,用個舊詞兒的話)的長遠的政治與經濟利益。
精英們不理解。精英們甚至看不到。精英們對此很反感。因為民眾的利益必然與他們的利益相左。
這也是精英們為啥革命時被蔣公追著打差點就被剿滅的原因-----精英們連蔣的高度都達不到,怎麽可能理解比蔣公還要高明的毛的眼光與高度呢?
精英們沒有精神高度,所以精英們的欲望也控製不了,所以他們必然成為毛的最終目標的阻撓者。
要改造教育這些精英,同樣也不現實。革命到建國到毛去去世,毛在這方麵的努力很多,但是都失敗了。
這就是毛的錯誤所在:他明知精英利益所在,不可逆轉,卻選擇了與精英利益相反的方向。
這就是為什麽毛一邊試圖教育精英,一邊不斷地發起全民運動。
他是要用自己的影響力,明知不可而為,在最關鍵的時期,帶中國走一段最艱苦,但是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的路。
以下是舊貼,基本上可以視為上麵觀點的擴展。歡迎理論,沒有理論討論能力者,歡迎閉口。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文革。
這一千種文革又可以概括成三類:文革是好的,文革是壞的,文革有好有壞。
這三類判斷這下又有很多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觀察角度。比如站在拿評書當曆史的角度,文革就是迫害功臣;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文革就是壞人迫害好人;站在現代化進程的角度,文革就是革命在思想領域的繼續。。。。
本貼不評論,不評論,不評論以上不同的觀點,也不評價不評價不評價文革的功過。
本貼要提另一個角度,分析為什麽會有文革。
這個角度就是中國的現代化與中國人的現代化。
簡單地說,從清末到今天,中國一直處於從古老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化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充滿了痛苦,中國人在這個過程中經曆了各種苦難。
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要想有尊嚴有質量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現代化是不可替代的選項。對於中國,尤其如此。無論看曆史還是看現實,中國、中國人(印度也不行,日本也不行,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伊位克利比亞巴勒斯坦以色列。。。。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靠別人憐憫與同情過上好日子。
過好日子,隻能靠自己。對於近代中國來說,靠自己,靠自己的什麽?武力?沒有。科技?沒有。媚力?沒有。。。。啥啥都沒有。隻有靠自己的努力。
努力,就是吃苦。不但吃苦,還要吃別人不能吃的苦。
中國人喜歡吃苦?不。但對中國來說,這是現代化的唯一出路。從一個經濟科技極度落後的國家發展成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以苦幹的方式來實現,苦的量是擺在那裏的----必須創造那麽多的財富,取得那麽多的成績-----必須吃那麽多的苦。
對這個民族來說,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我們已經吃了太多的苦。這個過程,我們要盡早結束,能多早就多早。
盡早結束,意味著多吃苦,一代人兩代人三代人,要幹五代人十代人活兒,要吃五代人十代人的苦。
這就是為什麽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引得那麽多人抱怨。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些人應該抱怨。但從整個民族的角度,這些抱怨就顯得過於自私。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毛和當時的土共,難道不知道怎麽收買民心,怎麽把自己塑造成讓怕吃苦的精英擁護的領導者?他們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選擇不,他們寧肯把精英得罪光,也要強力推進這個全國性吃苦的大工程。
為什麽?
為什麽不把這個過程拉長一些,慢慢來?
因為來不及。因為毛知道,中國崛起的時間窗口就這麽小。
第一,戰後秩序重建,重新穩定,中國有實力,就可以在這個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沒有實力,等秩序穩定下來,再想擠進去,難上加難。擠不進去,就是二流三流國家,任強國擺布。下次洗牌不知要到何年。所以,中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這個秩序中站穩腳跟。怎麽辦?把最小的本錢用最高的效率化成最大的回報。而在當時,最好的選擇,就是整體協同。這個方法到今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以至於希拉裏哀歎,無法通過競爭戰勝這種經濟模式。
第二,中國人潛力爆發也是有周期的,而且這個周期相當長。而中國人潛力爆發時可以讓天翻地覆,但中國的忍耐力超極強大,一旦進入忍耐周期,則各人顧各人,整體協同的效率將大大降低。曆史的規律是,中國人最快兩三百年爆發一次,一次隻持續幾十年。晚清以來中國所受的欺辱在土共領導下轉化為大爆發,成功建政,協同效率在各種鬥爭中已經達到極值。但新中國成立之後,鬥爭減少,人們的幹勁下降,這個爆發點就要過去了。表現就是革命者都開始貪圖享樂,別說老百姓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聽之任之,精英們將得到舒適的生活,毫無眼光與主見的百姓也會感恩戴德不再吃苦,而毛與土共都會得到一個好名聲,但中國將止於一個如印度越南一樣的二流三流國家。
這樣的情形已經出現。表現就是劉鄧的思路:渙散集體協同,強化個體自由。
應該說,劉鄧所為,也不是惡意,也是人心所向:政權已經穩定,人們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人心思樂,這是自然的。
但對於整個民族的命運來說,卻是要命的事情:中國人受苦受難艱苦奮鬥一百多年,再苦幹個十年二十年,就可以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現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你說不踢了,下場喝汽水去?
這就不是權力問題,不是功臣問題,而是要中斷中國迅速崛起的現代化進程,毀掉中國崛起的千秋大業。當然是不能縱容的。從這個角度看,文革就是毛給中國人最後鼓一次勁:堅持住,別鬆勁。鬆勁思想要不得。已經萌芽並茁壯成長的個體化傾向怎麽辦?人力扭轉之。於是就是文化革命。
毛不知道文革不得人心?當然知道。
毛不知道這樣做會得到什麽樣的回報?當然知道。
毛說自己是準備好粉身碎骨的。如果你看得到中國人的忍力和爆發周期,看到曆史留給中國的機會窗口,就會明白,毛什麽都知道。他就是寧願自己和自己的親人都粉身碎骨,也要給中國人抓住這個窗口,給中華民族抓住這個機會。
如果看76年之後中國發生的事情,看文革的政治目標(打倒走資派),那麽文革失敗了。
但如果看文革期間,中國在科技與經濟方麵取得的成就,則似乎又可以說,文革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它的目標。中華民族,又咬緊牙關,苦幹了十年。中國在科技與經濟方麵基礎更加完善更加牢固,元氣更加充實,離真正的高飛又近了一步。
在曆史長河中,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不過是瞬間中的瞬間。但這個瞬間,對這個時期的中華民族來說,卻是至關重要。抓住了,她和她的人民就可以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沒抓住,中國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苦就受得得不償失。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看看毛澤東的詩句,看看他對辯證法的理解,其實很容易明白:毛非常清楚吃苦與享樂的關係。這個民族對於吃苦的厭倦與對享樂的向往,他如果不比任何人都理解得清楚,也決不會次於任何人: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他知道人心所向,但他選擇逆天而行。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任何個人,而是為了這個民族。
他清楚人心所向,清楚自己的選擇的另一個證明,是鄧小平。文革的十年是毛心力交瘁的十年,他知道自己時日將近,推動國人走完這一程之後,人心將無人可轉。於是他留下了鄧小平,這個人心思定,人心思樂的代表者。
是的,很多個體的人在文革期間遭受了苦難,遭受了冤屈。很多很多的苦難和冤屈,是不該遭受的。作為個體的人,他們有理由抱怨文革,有理由痛恨文革。他們的立場與角度,必然是評價文革的一個方麵。俺不否定這個角度。
但同時,文革是中國曆史上乃至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對文革的評價,也應該有這樣一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