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公子趙勝
《要褲子不要核子》,嘲諷我們:“幾枚袖珍原子彈,有何用處?還是多做幾條褲子穿吧!”
金庸小說有幾個固定套路,中原漢人王朝必須衰頹、弱小,中央政權必須廢物,高手不在朝廷,而在江湖……這個江湖必然是個亂世,朝廷必然弱小,官府必須腐敗,官兵打不過強盜,政權打不過黑社會。正經有編製的往往都是弱雞,如衙門的捕快、六扇門的公人、朝廷的將校,戰鬥力狗都不如;草莽中的流氓黑社會,往往都是臥虎藏龍,什麽和尚、道士、乞丐、妓女、刺客、雇傭兵……一個個恐怖如斯。
這絕世高手必然是個怪人,要麽單身,要麽獨居,要麽戀女,要麽貪吃,要麽亂倫,要麽LGBT,要麽被戴綠帽子;很難找到家庭和睦、生活美滿、樂觀向上的高手。
武林盟主、正派掌教往往是個偽君子,表麵上滿口大義,私下裏男盜女娼,往往醞釀著驚天陰謀;邪派高手、魔教教主往往是個真正的豪傑,雄姿英發,壞也壞得光明磊落,令人神往。中原的漢人武者往往都是廢物,真正的高手往往來自於西域、漠北、海外,隻有不羈的靈魂,才能發揮武學的精妙……
這種套路很熟悉,就是一幫自由主義者的妄想,他們同樣反體製、反大政府,向往“西方”,追求個人所謂的“超脫和自由”。
金庸小說還特別喜歡搞“認賊作父”這一套,主要表現為——主角對自己的出身、師長、父輩不認同,反而把外來者當作親人,往往體現出一種青春期的叛逆情緒,總覺得原生的一定是糟糕的、落後的,外來的則一定是文明的、進步的、充滿生命力的。比如《笑傲江湖》、《連城訣》、《神雕俠侶》這些作品……
這是東亞近代百年落後之後的文化心理投射,說到底,這是“殖民地文學”。
說白了,武俠小說中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看不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看不到“團結就是力量”,看不到“階級矛盾”,看不到“組織起來的人民天下無敵”。
新中國真正的英雄,從來不是什麽大俠、豪傑,而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工農子弟,是在紅旗指引下組織起來的“人”,楊根思、黃繼光、張桃芳、胡修道……他們沒有什麽絕世武功,但他們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我把所有武俠小說翻來覆去看了數十遍,終於從字縫裏看出了四個歪歪斜斜的字——“民國大師”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