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誌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聲 - 小解

來源: 金筆 2023-12-19 16:04: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金筆 ] 在 2023-12-19 16:07: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這些天,常在茶壇看見眾人在談論詩歌。說到是:詩言誌 歌永言雲雲。上網查了一下,它們出自《尚書·虞書·舜典》。原話是: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古詩文網對這段話的解釋是:詩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懷抱,歌是用來舒緩詠唱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製定的,六律要與五聲相和諧。(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f696fc655864.aspx)

詩言誌,用詩歌表達文人的誌向,情懷,當然還可以用來附庸風雅。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歌永言是“用來舒緩詠唱的語言”?後麵的話更加看似不知所雲了。通篇不得要領。存疑。

《尚書》記述上古年代。那時候認識字的人,應該是很不多吧。那麽如何讓你的話能夠長時間保留下來呢?

竊以為就是用歌聲!

我在百度繼續網上查找。在知乎上,我另外找到一篇“詩言誌,歌永言”的解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2995) ,通篇似乎也還是不得要領!但是它裏麵有一句話,卻給我的解釋提供了依據。說:朱光潛說:“歌本長言”。

是啊,都這麽明顯的提示了呀!

原來,歌就是用來保存你的話的。再糾,

“詩言誌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聲”出自《舜典》。所以,它講的是帝王術。

我認為,古時候的帝王們把他們的意誌等用詩歌的形式書寫下來(三言,五言等),再譜成曲(歌),找人或者教百姓們唱,當百姓們聽了歌詞或者依照歌詞唱後,他們自然就記住了歌詞的內容,並按照歌詞的內容行事,成為百姓們行事的“律”,百姓們自然也從中得到了教化。所以嚴格來說,詩的起源是展現帝王的誌(詩言誌),與文人雅興無關。

以上是為“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的解釋也。貼切,也合理。

但為什麽要用歌聲呢?蓋因古時候識字的人不多。同時,歌聲可以帶來一點美好快樂,也能傳頌幫助記憶。

這讓我想起好多年前看新聞讀到的一則幽默笑話。

說的是,美國某一州中學的啦啦隊,周末參加完比賽,走在回校的路上。她們突然看見一起車禍,然而肇事的司機卻逃之夭夭。有同學眼尖,記下了車牌號碼。於是她們決定報警,在等待警察到來時,同學們怕忘記了車牌號碼(顯然沒有人帶紙和筆),於是她們把車牌號碼編成她們舞蹈時的歌詞,一邊跳一邊唱,一直到警察到來。最後當然警察把這倒黴的肇事司機抓了。

一笑。

所以,詩言誌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聲,是用來貫徹帝王誌。這幾句話寫的簡易明了。融會貫通。

 

所有跟帖: 

沒人跟嗎?孔子弟子子夏作《毛詩序》中有: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古鬆子- 給 古鬆子 發送悄悄話 古鬆子 的博客首頁 (1038 bytes) () 12/19/2023 postreply 18:55:05

嗯,詩起源於帝王誌,或許有待考證。但就“詩言誌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聲”而言,我的理解應當是正確的。謝謝!總之歌本長言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23 postreply 20:51:57

永或是”流” wave of flow or continuing。 -AP33912- 給 AP33912 發送悄悄話 AP339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0/2023 postreply 06:24: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