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中國人缺創新性,而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相對(比如近代以來的西方)缺。
而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缺,跟群體的思維方式有關。
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雖然不鼓勵,但是也不阻礙創新。也就是說,想走創新之路,中國人的底層思維,並不是障礙。
得到合適的引導,中國人的創新能力一點兒也不差。
因此,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是“中國人缺乏創新”的主要原因了。
也就是說,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精力與注意力,並沒有被引導到創新上。
49年以前是革命,沒機會想到科技創新。
49年到改開,是思想革命、建設、學習、積累。
改開以後,是從上到下錢錢錢錢錢錢。
這樣看,中國的中國人什麽時候真正把創新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了?
如果有,那就是最窮,最苦,最沒辦法的時候。逼的。
但凡有一點兒辦法,條件好一點兒,當代中國人的大都會情結展現出來了。
大都會情結的主要表現是:追求幸福不是立誌於改變現在的環境,而是到更好的環境中去。
到縣城去---到省城去----到北上廣去----到國外去-----到歐美去----到華爾街去到灣區去
總之就是當個打工仔打工去。
一切活動的主要動力主要目標都是打工,還創什麽新?
給別人的新添磚加瓦的小創新是有的且不少,具有獨立性開創性的大創新是有的但很少。
看看華為遭到打壓時有人提自主,網上的絕大多數反應是什麽?
哀嚎一片。
還不是創新,就是個自主,絕大多數中國人就這麽悲觀。
讓這些人創新?
他們可能有這個能力,但他們沒有這個膽量。
打工仔心態,咋創?
要說炒股、拉投資,賺快錢,誰都樂意。
要說腳踏實地,過十年苦日子,未來還不一定有沒有成果,誰樂意?
產業人士如此,科研人士多數也不過如此。
當然,打工仔心態也不見得不好。
因為中國人還有攢家底培養下一代的習慣。
所以,中國人作為一個群體,把時空拉開,創新能力弱不弱,現在其實不適合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