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晷景之具嗎?3

來源: dhyang_wxc 2023-02-18 21:43: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305 bytes)

對“中”字字源的一些猜想

(三)“中”是晷景之具嗎?

 

楊道還 2/19/2023

據說世界幾乎所有古文明,都認為自己處在大地的中央;或者像地中海,誰也不處於中央。那麽,中國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古人認為自己腳下就是大地之中嗎?顯然不是。《呂氏春秋·有始》有:“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這裏假設天和地是對齊的,太陽運行到天中,人如果站在地中,就沒有影子,因為影子完全在腳底下。地之中的地點在一個不知什麽範圍的白民之南。

 

在大地之中心,有棵生命樹,是很容易想象和接受的。建木即是傳說中的這棵神樹。傳說建木也是人神交通的通道。建木的由來,據說是上古巫師為觀測天文而設立的柱子。柱子有日影,由此很容易想到,日中沒有影的柱子是存在的,在大地正中央。

 

據李約瑟考,上古的玉器璿璣,距今5-6千年,是用北鬥星等確定天心的儀器,即銀河係的北極點。建木的傳說,大概不會晚於發明璿璣的時代。如果這個猜想是對的話,那麽中國的中,就不是指大地的中央,不是“地理之謂也”;而是人為建立的。

 

這就牽涉到了晷景之具。中國上古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和水臬。這兩種被用來測日影、正四時和測度土地。土圭是垂直於地麵立的一根杆,可以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授時、和測“地中”。前兩者很容易理解,一年中,日影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長;一天中,日影在正午最短。通過長期的觀察和記錄,可以定出季節。顯然,在這種測量中,立的杆或者柱,必須要正,然後才可重複。這就需要水臬,臬字是盛水的容器,置於木上之形,起水平儀的作用。這樣,由臬的“平”,得到“直”,然後得到“正”。後世的圭表,有立柱和水平刻度,大概是合圭臬為一得到的。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這種測“地中”,需要一套配合的東西。正直立的杆,在一年中,當太陽從上直射時,沒有影子,叫做“立杆無影”。這種情形,在北回歸線上,一年有一天;比這兒向南一點,有兩天。如果定下了日曆和時間,有了確定的夏至和午時之後,緯度不同的地區,“立杆無影”的發生,會偏離夏至和午時。有了不同地區的測量,就可以總結和選擇,以定其“中”。據說周王城是根據這套東西定的,具體如何定的,需要專家考察。

 

“上古競於道德”,可以猜想,在那時的互競中,確定日曆和季節是個重要題目,甚至可能是決定性的。如果一個部落連季節都說不準,誰要擁立他們作為盟主?誰要聽他們講什麽?而能夠準確測量的部落,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更有影響力。這是因為,他們對道的運行,有這更好的德:理解上的內德,測量技術的外得。

 

圭臬有如文明與野蠻的分野。因而,圭臬就在人類社會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如“奉為圭臬”所言。

 

圭字是累土而成,或者是立柱之意,或者最原始的圭就是土石壘成。大概因為圭的重要性,古人用玉作圭,當成重要的禮器。王侯在重要儀式上要執玉圭,有道德、有約束而不村野、不散漫,禮的意思隱含其中。

 

玉圭多有出土的,可以說,出土的玉圭,最早的那件,可以幫助確定日曆發明的曆史時間,建木傳說成為不經之談,大概也是在這個時代。出土的玉圭的形製,有上圓下方,上尖下方,或長方有孔。這些形製,隻能是模仿測量用的圭。為了更精確地讀取日影長度,容易製作的圓,被上尖取代;而孔則是另一種,不靠影,而靠孔透光讀取,同樣是為了測量的精準所設。

 

手執的玉圭同時代表了天道上的依據,含有正、直、平、準的意義,標識身份地位,帶有堅固和美好等意。後世的芴板,很可能是仿圭的形狀,象征有理有據和正、直、平、準的品質。孔穎達說:“圭角謂圭之鋒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八卦的卦,一般訓為掛,其本意卻可能是圭,不是掛在那裏,而是取占卜測度之意和象征正、直、平、準的性質。畢竟,那時卜卦也是作為一種對天意、成敗的測度而被依賴。

 

至於為什麽不拿臬,大概是捧著個碗狀物比較難看吧。

 

有了以上的材料和猜想,可以回過頭重新看“薑說”。這就引起幾個問題:

  1. 日影測量裏的正、直、平、準,都已經有了,作為“晷景之具”的“中”的作用在哪裏?測量的圭表,最簡單不過,“晷景之具”的“中”的必要性在哪裏?“晷景之具”的“中”是另有一套測量麽?形製為何?

  2. 古人認為萬物有靈,不以類別思維,所以文字思維也應是一字一意。正、直已經有了,為什麽要再造“中”一字。

  3. 圭臬皆有流傳、影響,“中”相應的部分呢?玉圭多有出土的,“晷景之具”的“中”在哪裏?舜要禹,“允執厥中”,這裏的“中”如此重要,禮器中為什麽沒有個“中”。如禮器中有,“中”不以玉製,其原因隻能是不能用玉。那會是什麽?

  4. 叫做“中”的測風儀器是有的,形製是杆頭係帶。帶子亂飄,這個儀器如何能同時測日影?叫做“中”的日常用具也是有的,《禮記·射義》有:“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這是個放置算籌之器。這兩種器毫無共同性,顯然都是因為“中”在生活中不見了、過時了,然後才能假借“中”之名。否則就會導致混亂。“晷景之具”怎會過時?

  5. 日影用波浪線描摹,說不通。

 

這裏需要略加解釋的古人的“不以類別思維”。現代人的思維常以體推出用,先有體的結構,然後論證功能和用途。這種思維古時也有,比如說一些創世神話。但更早的思維,並不是這樣的。比如神,在古人思維中,神是很重要的,但古人不知其體,隻知道其作用,如旱魃。旱魃的作用是導致旱災的。旱魃是什麽,不知道。旱魃的人的性別和形象屬性,是後世為了解釋,硬加上去的。這種用的思維,並非中國古人獨有,北歐、希臘神話中,也能看出痕跡。上帝不讓人崇拜偶像,實際上也是無體卻有用的思維。體是個封閉概念,可以用形式邏輯思考;用是個半封閉半開放狀態,是非形式邏輯的。如大氣的混沌,有其道,有其理,有其數學,但無法得到解析解,不是形式邏輯思維能夠企及的。

原始思維對作用區分,與體無關,譬如“氣”。現代人要知道是種什麽氣體,然後才能理解。而在古人的思維裏,凡是類似於氣的作用,皆屬於氣,不管其體如何,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中氣、氣血。現代人拿著自己的思維去硬套,是無法理解此類的概念、思維、和人類學材料的。

原始思維對作用分得很細致。比如說風雲雷電,各有其神,沒有個大氣現象神。《西遊記》中,風雲雷電都屬普化天尊管轄,顯然是後起的。

 

因為以上的種種疑問。愚以為“薑說”也不能成立。那麽“中”有個器物與之對應嗎?我認為是有的。我的猜想是,“中”乃是結繩記事之具。

所有跟帖: 

讚縝密。等下篇。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06:52:43

茲事體大。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3:46:37

華夏早期的日晷儀,一個是漢代的,內蒙古托克托出土。另一個說是有5000年曆史,在貴州鎮寧發現的。鏈接在內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384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2:48:26

離題太遠。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3:06:30

晷景,晷表之投影;日影。故欲論“晷景”,必先尋古晷,知用晷之法,見古晷之景。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4:10:25

更遠了。FYI,你前麵問alexa,也是跑偏。我不做廣告,都是另起名字,見我以前的博文。請focus。 -dhyang_wxc- 給 dhyang_wxc 發送悄悄話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4:38:46

以後不會問了,謝謝。 -Shubin- 給 Shubin 發送悄悄話 Shub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3 postreply 15:47: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