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春節談文化
當有文化的人在為孔老二說的一句話爭得麵紅耳赤時,我這個沒文化的人在一旁看著禁不住不笑。心想至於嗎?幾千年前一個人說的話,即使是聖賢,可能已經過時了吧。再說,即使他不說,不僅也會有人會說,還會說得更清楚。
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從來沒有係統地讀過四書五經,不是我不想讀,而是我讀不懂,看了不僅像天書一樣,還會感到自己才疏學淺並為之沮喪。所以,什麽四書五經,孔孟思想,儒家學說根本就不是我的菜。
更主要的一點就是根本就沒有必要讀這些東西,除了講話時偶爾表現可以引用一下外,學這些東西又有什麽意義呢?就像幾天前大家熱議的“有教無類”,我看不出有什麽意義。知不知道,懂不懂不僅都能活,還活得一樣好。 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夫子的那些東西,對於一般人來講都無關緊要。
當然,我能理解一些人去研究它,作為曆史或者國學都可以理解。隻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講這些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是不是孔聖人講了,隻要是好的,大家都可以做,凡是不好的,大家都可以不做。人民不僅創造曆史,還創造知識和文化。知識和文化是全人類共同創造的和共有的。有不有某一個人,或者他說沒說過某句話,世界都會存在並向前發展。
就拿那個“有教無類”來說,據說最早也不是孔子提出的,在他之前就有人提出過。即使他們不提出,也會有其他人提出的。不僅中國人提出,外國人也會提出。幾天前我說我理解的“有教無類”是“education for all”,有網友說:“要體現這個思想,康奈爾大學校訓最好... any person ... any study. 不但人“無類”,“教”也無類”。
沒問題,對我來說,兩者表達的其實是一個意思。兩個都是大白話,隻不過前麵一個不管有沒文化一看都能理解的,而後麵一個可能還要一點文化才能看懂。沒有什麽好多爭的,更不用長篇大論,寫上好幾篇。 這就是有文化的大師和沒有文化的凡人之間的區別。大師注重其曆史和理論意義,凡人注重的是現實和實用意義。
不管“有教無類”是“education for all" 還是“any person ... any study“都說明孔子或者更早的國人所傳播的並不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或者理念,而是普世價值的一部分,是全人類都會去崇尚和追求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是共同的,隻有好壞或者落後和先進之分,沒有中外之分。
真正有中外之分的是那些所謂的傳統文化,譬如平時或過節的傳統,習慣或者習俗之類,這些才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並一代一代相傳的,這才是我們特有的民族文化。沒有什麽很高深的,不管是沒文化的粗人還是文化高的國學大師,所有的人都懂,與生俱來,深深地落在我們的心中,不管學問深淺,不管愛不愛黨,都會去傳承去踐行。除此外,文化,價值和科學都應該是普世的。 不應有中外之分,也不應有特色文化。
醫學和政治都一樣,說中國人有獨特是文化和外國人不同,並因此需要特色的醫學或者製度都是忽悠中國人民的,那樣的文化不是中國文化,而是騙子文化。
僅以此文祝各位壇友春節快樂,兔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