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張純如是因為泠。
泠是台灣人,認識她時她剛從台灣來美讀教育學博士。她和也正在讀教育學博士的先生及三個孩子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另一所公寓裏。那時我先生正在博士後,我在家帶兩個孩子,兒子剛上小學,與泠的兒子同班。
泠一家來自台北,她是花蓮人。夫婦倆是留學美國畢業返台工作了幾年後又回美讀博的。在台灣時他倆一位任職政府教育部門,一位在中學教書。三個孩子都出生於台灣。泠是個溫文爾雅的女子,從她借給我林良的書開始,我們來往便多起來。後來她找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邀了幾家有孩子的媽媽們加入,定期活動,聊書聊家常,和孩子們一起說中文,帶著孩子們去露營。當時我一直在家教孩子中文。有次我兒子和她兒子因為同一個字,一個寫繁體一個寫簡體來問我哪個是對的,我清楚的記得給兒子們解釋中文字有繁體簡體時,兩個男孩兒眼睛裏驚奇的光。。。。。讓人心疼的是她兒子患腦瘤,手術過兩次取出了幾個,但還剩一個最大的長在神經上不能動,因為它壓迫腦神經,致使孩子有些症狀,而且因它還在生長,有著非常令人擔憂的未知。
有一天,泠告訴我,張純如自殺了。她一向溫婉,而且我們之前話題從不涉及過時事政治,但那天她越說越激動,她講了她所知道的張純如,講了她讀《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時的震撼和悲憤,她說會把日本人曾在南京的殘暴及醜惡,還有戰爭是人類黑暗的曆史都告訴長大後的孩子和今後的學生們,她說她是了不起的女性,她說她留下的兩歲的兒子好痛心,她說她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記得當時自己的羞愧,為一個出生於台灣花蓮從未踏上過大陸的台灣女生,熟讀張純如,痛惜張純如,比大陸人更了解南京大屠殺;為中國人都沒能寫出讓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殺而未能走出黑洞不幸離世時卻還不被中國人知道。。。。。是的,在泠告訴我之前我不知道她。
張純如,應該被中國人知道,記住。
一一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出身書香門第。她的外公張鐵君是著名報人,曾任《中華日報》總主筆,抗戰時期參加過國民政府的工作,他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講述給張純如父母留下了絲絲縷縷的記憶片斷,為其後張純如的創作埋下了種子。
一一張純如的父親張紹進台大物理係理論物理學博士,母親張盈盈台大生物化學博士。1962年他們移居美國。
一一張純如1968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純如”之名,源自《論語》“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繹如也,以成。”意為純正和諧。
一一張純如畢業於伊利諾大學新聞係,後進入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研討班(Writing Seminars)獲文學碩士學位。
一一張純如1995年出版了第一部英文著作Thread of the Silkworm 中文版譯名《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為公眾揭示了當年錢學森返回中國的史實和時代背景。廣受好評。
一一張純如1997年在美出版第二部英文專著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中文版譯名《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這是史上第一本關於南京大屠殺英文長篇著作,一出版便在西方世界造成了震動,馬上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在國際史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這本書引用了大量中方,日方,以及來自英美的第三方的親曆者的資料。許多資料都是張純如在為寫作此書的研究過程中挖掘出來,並首次公之於眾。該書首次讓西方世界全麵了解了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紐約時報》稱之“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國的沉默”。《紐約讀書人書評》稱讚它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此書的流行和影響,在給張純如帶來聲譽的同時,也遭受到一些人反複的攻擊詆毀,無論在她生前或身後。
一一張純如2003年出版了第三部專著The Chinese in America,中文譯名《美國華人:一部敘述史》。該書著重討論在美華裔被邊緣化對待的問題。
一一張純如在為其第四部著作有關二戰期間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行動做研究期間,由於工作重負,缺少睡眠,及長期以來一係列沉重且黑暗的題材寫作,患上嚴重抑鬱症,深受折磨。2004年11月9日飲彈自殺。年僅36歲。
一顆亮晶晶的星墜落了。我以為那一刻她是孤獨寒冷的。可星星終究是星星,她以忠正勇敢著出的文字足以為慰,在廣袤的蒼宇,她的魂靈永恒安詳,一如她的名字:純正而和諧。
幾年後,泠和先生雙雙博士畢業,一家搬去了加州。我們間間斷斷用EMAIL聯係著。
又是好幾年,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好久未聯係的泠的郵件。郵件標題是:馬英九總統頒發褒揚令給已故華裔美籍女作家張純如,內容隻有褒揚令全文一一一
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明慧毓秀,貞毅高華。早歲卒業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新聞係,旋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白玉映沙,文藻斐然。先後出版《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在美華人》等暢銷名作,尤以《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秉執鏗鏘張力刀筆,揭露強權暴虐真相;兼具獨特文化背景,眷懷人權公民議題,遠泝博索,正本澄源;殷憂啟聖,醒世洪鐘,該書為世界上第一本以英文寫成有關南京大屠殺之長篇著作。曾登上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十週之久,再版十五次,銷售五十萬冊以上,極受好評,再次掀起全球檢視二戰日軍罪行浪潮,引發國際社會巨大迴響,為我抗戰死難軍民同胞作歷史見證。嗣宣勤筆耕,撰寫報章雜誌專文,受邀電視電臺特訪,屢見《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暨《夜線》、《早安美國》等平麵電子媒體,拒斥右翼分子恫嚇,闓闡和平正義公理,容寂端視,立掃千言;洞中肯綮,時論譽稱。曾獲頒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及國際合作獎」、美華協會「年度風雲女性獎」、俄亥俄州烏斯特學院暨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榮譽博士學位等殊榮,琦行聲采,卷帙揚芬。詎意攖疾陷身,迺以芳華驟逝,悼惜彌深,應予明令褒揚,用昭誌節,而表遺徽。
一直以為人的精神疆域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會完全體現在對世事世人的認知上,比如,對張純如,她追真求實,以身心投入寫著人世間,廣遼深重,有人讚她明慧毓秀,貞毅高華,有人歎她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而有的人有的隻是自醉於私自滿於小,這,如何來評她?怎配來議她?
202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