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歲半的時候,被診斷為語言延遲,我一點不奇怪,曾記得自己小時候二,三歲時,母親抱著我,站在橋頭納涼教我說話,我心裏門清,卻怎麽也開不了口。兒子肯定是遺傳到了我的這一點。我還跟太太開玩笑說: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我應該邀請我們認識的女性朋友到家裏坐坐,兒子肯定急著要跟媽媽打小報告,語言就不會延遲了。
直到兒子鬧情緒,閉著眼睛趴在地上足有半小時那個時刻,我們意識到兒子有些特別,我們很緊張地讓兒子站起來,要求睜開他的眼睛,卻發現他不是不願睜開,而是眼皮不停顫動著不能睜開。由於發現的早,我和太太及時調整心態,時時掌控兒子的心理。
兒子身體年檢,因為說話晚,兒童醫師建議去看兒童心理專家,專家測試判斷下來,我家兒子處在自閉症的邊緣,但她也不能妄下結論,需要親自到兒子的學前班去看一下表現。好巧不巧,那天正好有個同齡小孩在我家兒子身上拍了一下,兒子恐慌驚嚇之後又閉了眼睛很久。自閉症的名號自然就逃不掉了。
接下來的一係列安排都是身不由己,每個星期一次的語言專家輔導,進特殊學校的學前班。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無緣無故大哭鬧情緒的時間間隔從一天到兩天到一個星期。到了TK,很幸運地從特殊學校轉到了正常的社區小學。剛開學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心裏忐忑不安,怕兒子在學校出什麽漏子。但兒子一切基本正常,不惹什麽禍,也沒有那樣的特別情緒,即使有情緒,委屈地大哭一會兒,安慰一下就行了。當然,語言專家的輔導每周一次繼續在學校進行,一直到三年級。
從二歲開始,兒子喜歡手上抓個東西,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剛開始,他拿著媽媽的一件藍色T恤衫,好容易叫他放下了,一轉身,卻又拿在手裏了。直到那件T恤衫爛了一個大洞,當著他的麵,扔進了垃圾桶,兒子才罷休,之後卻迷上小被子了,整天拿著小被子到處晃!
有時看見兒子沮喪著臉的時候,十有八九會說:我的小被子不見了。於是與他一起找,一找到,就眉開顏笑。也曾想著辦法和他交易,讓他放下小被子,不太成功。二,三歲時,兒子開始自己睡一個小房間,因為還小,大人睡著的時候都是豎著耳朵的,兒子一哭,就趕過去,問為啥哭,嗚咽半天才說,小被子不見了,一看,不就是掉床下了嘛。
那時我做了個奇怪的夢:我被關進精神病院了,我急死了,電影看多了吧,我乘醫生進來時,躲在門背後,然後偷著出來了,不敢乘電梯,直接走樓梯,每下到一層,都要踮著腳,怕被房間裏的人發現。一出房子,就拚命走在小時候熟悉的那條土路上,旁邊是條河,心裏很慌,怕人家追上來。結果人家真的追上來了,要被抓住了,心裏想,趕緊跳河裏潛水逃走。結果鏡頭一晃,是兒子跳到河裏,又乖乖爬起來要被人家帶走了,心裏難過死了,兒子正被帶遠的時候,忽然轉身喊:我的小被子!忽然明白,這一出戲完全是兒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小被子。
心中頓悟,小被子隻是他心中最愛的寄托,正如他曾經說過的:如果我被shark吃掉了,我就沒有爸爸媽媽姐姐了!小被子就是我們在他夢裏的寄托。他的內心深處渴望著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愛。
有一次開車的時候問TK前的兒子:這條路線我們已經開過很多次了,什麽東西讓你印象最深?兒子想也沒想就說:graveyard!
小小的年紀就有一種生命的焦慮感,難怪行為會有特別之處。怎麽辦呢?還是多運動,發散他的思維吧!決心一下,我就每天花點時間帶他到社區公園踢踢足球,後來發現很多中學生打籃球,況且發現自己有點投籃的天賦,就開始練打籃球,兒子有樣學樣,開始玩籃球,因為投球練得多,投籃還挺準,一路玩過來,去年進了社區的籃球隊,今年剛六年級,不知道學校的籃球隊有沒有希望。
彼此的改變是相互的,感謝兒子也為我的生命注入了青春的血液!
雖然我們經常說他有時好懶,把爸爸媽媽的缺點都遺傳到了,但我們都喜歡他天然的質樸,純真和暖心。我們知道他的特別會或多或少一直存在著的,他需要我們的愛,我們的愛也將持續一輩子。但我們不會要求他太多,能做一個平凡普通的人,我們就很開心了!
至於那小被子,還放在他床上,當寶貝一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