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軒說茶(一)茶樹的起源

來源: 龍劍 2022-08-16 19:19: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326 bytes)

    茶樹是一種常綠木本植物, 喬木型茶樹高可達15~30 米,基部幹圍達1.5米以上,壽命可達數百年,以至上幹年之久。目前,人們通常見到的是栽培茶樹,為了多產芽葉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製茶樹縱向生長,促使茶樹枝向擴展,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之間。茶樹經濟學年齡,一般為50~60年。在植物分類係統中,茶樹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瑞典科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種誌》中,就將茶樹的最初學名定命為Thea sinensis.L,後又訂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國的意思。目前,大量栽培應用的茶樹的種名一般稱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稱為Thea sinensis,還有的稱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國植物學家錢崇澍根據國際命名和茶樹特性研究,確定茶樹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茶樹起源於何時?按植物分類學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樹的親緣。據研究,茶樹所屬的被子植物起源於中生代的早期,雙子葉植物的繁盛時期是在稍後的中生代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現又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堊紀地層中。在山茶科裏,山茶屬是比較原始的一個種群,它發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茶樹在山茶屬中又是比較原始的一個種。所以,據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曆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中國又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自古以來,這一向為世界所公認。隻是在1824年,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士(R.Bruce)在印度阿薩姆(Assam)邦沙地耶(Sadiya)地方發現有野生茶樹後,於是,國外有人以此為證,開始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了異議。從此以後,在國際學術界開展了一場茶樹原產地之爭。1935年,印度茶業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科學調查團,對印度沙地耶發現的野生茶樹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植物學家瓦裏茨(Wallich)博士和格裏費(Griffich)博士都斷定,勃魯士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傳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變種,至於茶樹的某些差異,那是野生已久的緣故.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誌村橋和橋本實,他們結合多年茶樹育種研究工作,通過對茶樹細胞染色體的比較,指出中國種茶樹和印度種茶樹染色體數目都是相同的,即2n=30,表明在細胞遺傳學上兩者並無差異。橋本實還進一步對茶樹外部形態作了分析和比較。為此,他對中國東南部台灣、海南到泰國、緬甸和印度阿薩姆茶樹的形態作了分析比較;1980年後,又三次到中國的雲南、廣西、四川、湖南等產茶省(區)作調查研究,發現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於台灣山嶽地帶的中國台灣茶,以及緬甸的撣部種茶,形態上全部相似,並不存在區別中國種茶樹與印度種茶樹的界限。所以,最後結論是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的雲南、四川一帶。

這場爭論是英國人挑起的,確實和英國人有莫大的關係。下文將會講到,十五世紀初中國和歐洲之間開始茶葉貿易,公元166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並自行經營本國的茶葉貿易。1714年,沒有子女的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女王安妮去世,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於是英國發生了一場曆史上被稱為“光榮”革命的王朝更替,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一個小公國漢諾威的統治者家族的一位成員成為英國下一個君主,這就是英王喬治一世,漢諾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直到1917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喬治五世(現今英國女王的祖父),因為英國人民非常痛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皇威廉二世(維多利亞女王長女之子),決定和自己的姑表兄弟劃清界線,把漢諾威王朝改名叫溫莎王朝。從安妮女王開始,品

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禮品。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這種風氣登峰造極,至今英國人還保持飲下午茶的習慣,英語國家把工作或會議中常規的短暫休息叫做teabreak。

對茶葉的需求,使得英屬東印度公司1780年把我國茶籽傳入印度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直到今日,印度仍然是世界上茶的生產、出口、消費大國。幾乎和印度開始種茶的同時,斯裏蘭卡也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 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也成為世界茶創匯大國。二十世紀初號稱世界四大著名紅茶是: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印度占了兩席。

印度紅茶是世界茶葉的後起之秀,英國人以及後來的印度人自然就想和中國爭一爭茶的起源地,於是就硬是說中國沒有野生大茶樹,隻在印度有,因此茶的起源地在印度。正如一開始所講的無論從外部形態或細胞遺傳學角度,中外學者都證明印度的野生大茶樹和中國的野生大茶樹是同一品種。而如上所述,中國的西南地區,主要是雲南、貴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樹和現存野生大茶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那裏的野生大茶樹又表現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印度的野生大茶樹就沒有這些特點。還可以舉幾個例子: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雲南省猛海縣巴達的大黑山密林中,發現一株樹高32.12米(前幾年,樹的上部已被大風吹倒,現高14.7米),胸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估計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周圍都是參天古木;在海拔2190米的雲南省瀾滄縣帕令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樹高21.6米,樹幹胸圍1.9米的野生大茶樹;在猛海縣南糯山還有一株大茶樹,樹高 5 5米,樹冠 10.9 ×9.8米,胸圍1.4米,據當地哈尼族史傳記,此茶樹種植已曆 55代,達 800年之久。這些古老的大茶樹是當今存世的活文物。

印度發現的野生大茶樹和中國的野生大茶樹是同一植物物種,隻不過因為生長地域的不同,產生了一些變異。這一情況,在邏輯上還存在著推演出中國和印度同是茶樹的原產地的可能性。近幾十年來,地質學上板塊學說最後終於得到公認,我國的茶學工作者又從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出發,結合茶樹的自然分布與演化,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與論證,完全能夠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唯一原產地。

首先,根據地質學上的板塊學說,我國的西南地區位於歐亞板塊(也叫歐亞古大陸)的南緣,而印度則包括在印度板塊(也叫岡底斯古大陸)之內。三千多萬年前這兩個板塊並不相連,中間隔著一條喜馬拉雅古海溝。請允許稍微離題談一談板塊學說。

19世紀以前,人們尚未開始係統地研究地球整體的地質構造,對海洋與大陸是否變動,並沒有形成固定的認識。1910年德國的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8226;魏格納(1880-1930)在偶然翻閱世界地圖時,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大西洋的兩岸——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遙對北南美洲的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這邊大陸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部分湊合起來;如果從地圖上把這兩塊大陸剪下來,再拚在一起,就能拚湊成一個大致上吻合的整體。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輪廓比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遠遠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凹進部分。

魏格納結合他的考察經曆,認為這絕非偶然的巧合,並形成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推斷在距今3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和島嶼都連結在一塊,構成一個龐大的原始大陸,叫做泛大陸。泛大陸被一個更加遼闊的原始大洋所包圍。後來從大約距今兩億年時,泛大陸先後在多處出現裂縫。每一裂縫的兩側,向相反的方向移動。裂縫擴大,海水侵入,就產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則逐漸縮小。分裂開的陸塊各自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們熟悉的陸地分布狀態。

1912年1月6日,魏格納在法蘭克福地質學會上做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此後,由於研究冰川學和古氣候學第二次去了格陵蘭。在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的研究工作中斷了,在戰場上身負重傷,養病期間他於1915年出版了《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係統地闡述了大陸漂移說。他在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複地球物理、地理學、氣象學及地質學之間的聯係——這種聯係因各學科的專門化發展被割斷——用綜合的方法來論證大陸漂移。魏格納的研究表明科學是一項精美的人類活動,並不是機械地收集客觀信息。在人們習慣用流行的理論解釋事實時,隻有少數傑出的人有勇氣打破舊框架提出新理論。但由於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製,大陸漂移由於缺乏合理的動力學機製遭到正統學者的非議。魏格納的學說成了超越時代的理念。

大陸漂移說一提出,就在地質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年輕一代為此理論歡呼,認為開創了地質學的新時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認這一新學說。魏格納在反對聲中繼續為他的理論搜集證據,為此他又兩次去格陵蘭考察,發現格陵蘭島相對於歐洲大陸依然有漂移運動,他測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約1米。1930年11月2日,魏格納在第4次考察格陵蘭時遭到暴風雪的襲擊,倒在茫茫雪原上,那是他50歲生日的第二天。直到次年4月,搜索隊才找到他的遺體。

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比雄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6大板塊的主張,它們是: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板塊、南極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板塊學說很好地解決了魏格納生前一直沒有解決的漂移動力問題,使地質學在一個新的高度上獲得了全麵的綜合。隨著板塊運動被確立為地球地質運動的基本形式,地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確實相信,從大陸漂移說的提出到板塊學說的確立,構成了一次名副其實的現代地學領域的偉大的革命。

前麵已經提及,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至新生代初期第三紀,它們分布在歐亞古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至今已有六、七千萬年以前。我國的西南地區位於歐亞古大陸的南緣,當時這裏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是熱帶植物區係的大溫床。大約三千萬年前,發生了地質學上的早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擠壓,不僅填沒了喜馬拉雅古海溝,而且形成了平均海拔高度3500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一千萬年前開始的晚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把喜馬拉雅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進一步升高到今天的6000多公尺)。從那個時候開始印度才和歐亞大陸連在一起,而此時茶樹已經在今天我國的西南地區出現了三千多萬年了。此前印度是包括在岡底斯古大陸之內,它是與歐亞古大陸並不相連接的另一個大陸,當然也談不上是高等植物區係的發源中心了。

其次,從由地質變遷引起的氣候變化看,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自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後,我國西南地區的地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形成了川滇河穀和雲貴高原,特別是近100萬年以來,由於河穀的不斷下切,高原的不斷上升,使絕對高差達 5000~6500米,從而使西南地區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縱橫交錯的河穀,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使平麵與垂直氣候分布差異很大,以致使原來生長在這裏的茶樹,慢慢地分別散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氣候之中。位於熱帶高溫、多雨、炎熱地帶的,逐漸形成了溫潤、強日照的性狀;位於溫帶氣候中的,逐漸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蔭的性狀;位於上述兩者之間的亞熱帶地區的,養成了喜溫、喜濕的性狀,從而使最初的茶樹原種逐漸向兩極延伸、分化,最終出現了茶樹的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型的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所以,我國植物分類學家關征鎰在1980年出版的《中國植被》一書中指出:“我國的雲南西北部、東南部、金沙江河穀、川東、鄂西和南嶺山地,不僅是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係的避難所,也是這些區係成分在古代分化發展的關鍵地區……這一地區是它們的發源地。”

同時,自第四紀以來,由於我國西南的某些地區,曆經多次冰河期,如同其他植物一樣,對茶樹也造成了極大的災難。雲南由於受到冰河期災害較輕,因此對那裏的大葉種茶樹影響較少,保存下來的野生大茶樹就較多。按中國科學院的《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所述:四川的受害地區主要在青衣江流域、峨嵋山區、大渡河流域和東部涪陵以東的烏江中下遊一帶。在川南、黔北、黔南等地受害較輕。雖然大批生長在冰河地區的茶樹遭到毀滅性打擊,但在受害較輕的四川南部和貴州一帶,以及生長在河穀低地溫曖地區的茶樹得以生存,其後代就是今天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貴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樹。而通過自然篩選,向著溫暖、濕潤方向發展的,就成了大、中葉種的小喬木型茶樹;向著抗寒、抗旱方向發展的,就成了中、小葉種的灌木型茶樹,這就是我國西南地區,主要是雲南、貴州、四川三省茶樹,既有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存在,又有喬木型、小喬木型和灌木型茶樹混雜生存的原因所在。植物學家認為:某種植物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這種植物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了。

為了多產芽葉和方便采收,我們的先民就選擇了中、小葉種的灌木型茶樹人工栽培,這就是今天我們在茶園中常見到的茶樹。知道了茶樹是為何及如何變異分化的,對最原始的茶樹是喬木型的,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第三,從山茶科植物的自然分布看,前蘇聯學者烏魯夫在《曆史植物地理學》中指出:“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的集中,指出了這一植物區係的發源中心。”截止目前為止,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計380餘種,而在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並還在不斷發現之中。已發現的山茶屬約有100多種,在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參見胡先驌《植物分類學簡編》)。由於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國的西南地區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應當也是飲用茶的發源地。

最後,從茶樹的進化類型看,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在其係統發育的曆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的。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應該就是茶樹的原產地所在。茶學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和觀察分析表明:我國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型茶樹的形態特征和生化特性,這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此外,還可以有細胞遺傳學角度考察基因的“多樣性”,在印度的茶樹(因為是次生的)是不可能有。由於有這個優勢,中國的茶葉就可能產生很多不同的種類或品種。當然,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在麵對劇烈的自然災害前,中國的野茶樹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會很大。而印度就沒有這兩種優勢了。蘋果樹發源自非洲,據最近的報道由於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蘋果樹發源地非洲的野蘋果樹恐在短期內遭滅頂之災,相當令人焦心啊,尤其是對遺傳植物學家來說。最近環保部門緊急叫停金沙江上遊水電站的建設,以保護生物的原生態,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從茶樹的分布、地質的變遷、氣候的變化等方麵的大量資料,也都證實了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結論。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所有跟帖: 

劍兄真逍遙人士也! -前後左右- 給 前後左右 發送悄悄話 前後左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2 postreply 21:56: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