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借給越南的白龍尾島,為何反成越南領土?是否還能收回?
在北部灣西部,有著一顆海外明珠,這裏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漁業資源豐富,它曾經被新中國有效管轄,現在卻在越南的管控之下,這就是白龍尾島。博采眾議地球議,大家好,我是小議,關於北部灣西部的白龍尾島的主權問題,一直都存在著諸多爭議,和南海的一眾島礁相比,這裏顯得並不是那麽起眼,但卻是中國的痛苦回憶,從中國管轄到越南管控,這裏邊到底有怎樣的故事?今天小議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北部灣的明珠,白龍尾島,新來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不錯過以後精彩內容。
白龍尾島
確切地說,白龍尾島並不是中國的叫法,中國習慣將其稱之為浮水洲島,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夜鶯島。浮水洲島是數百年前中國人對白龍尾島的稱謂。而夜鶯島名字的由來則是出自法國,在1771年法國繪圖員裏戈貝爾·伯恩繪製的北部灣地圖上,這個小島的名字叫做夜鶯,這主要是因為當初西洋船隻航行在這片海域的時候,突然遇到了風浪,情急之下他們登上這座島嶼避風,將這裏稱為:“night in gale”,也就是大風之夜,由於和英語“夜鶯”發音相近,所以這座小島就成了法國人口中的夜鶯島。而所謂的白龍尾島,其實是越南地區對這個島嶼的稱呼。
這座三角形的小島海岸線長約7.5千米,在漲潮的時候全島麵積大約為1.78平方千米,平潮的時候大約有2.33平方千米,退潮麵積為3.05平方千米。白龍尾島上大部分地區都是較為平緩的丘陵地形,最高海拔也隻不過60米左右。這個島的周圍漁業資源豐富,是一個天然的優良漁場。
明清時期,越南還是中國的藩屬國,在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觀念的影響下,曆史上中國和諸多藩屬國並沒有明確的邊界領土劃分。白龍尾島距離中國的海南島最近的地方有130公裏,距離越南的海防市有120公裏。這個距離其實並不算很遠,經常會有通商的船隻從這裏經過,也有部分漁民到這裏出海打漁,但是由於這個島的麵積很小,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有人居住,再加上當時東南亞也少有涉及到白龍尾島的紛爭,所以中國王朝並沒有對白龍尾島的歸屬進行界定。
和越南人相比,中國人是最早將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利用起來的,這座島上的“海寶廟”裏掛著一口1877年鑄造的一口鐵鍾,這是當時海南的商人符建明所造,他們出海做生意經常遇上風浪,而白龍尾島就成了他們的避風港,為了感謝神靈幫他們避風,於是就修建了這間“海寶廟”。後來陸續有中國人來到這裏,在這裏種植西瓜,再賣到大陸。
按理來說白龍尾島應該歸屬中國才對,但是到了近代以後,隨著西方國家開始插手東南亞,白龍尾島的歸屬也就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英法等國在世界範圍開拓殖民地,越南也成為了他們的殖民對象。法國殖民者在侵入中南半島之後,為了吞並越南,和清朝打了一架。1885年,中法兩國簽訂《中法合約》及其附屬條約,條約中明確了中越雙方的陸上邊界,但是對於海上邊界卻沒有做出明確規定。
中法兩國簽訂《中法合約》
1931年,法國看中了白龍尾島的戰略地位,對中國提出了無恥的領土主權要求,但是遭到了民國政府的拒絕,然而,法國侵吞島嶼的野心並沒有消失。到了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法國派遣了一個班的武裝人員登上了白龍尾島,並且在島上居民中選出了一個裏長,開始正式對白龍尾島進行管轄。當時的中國正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機,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管法國。
1943年,日本從法國人手中搶占了白龍尾島,兩年之後,二戰隨著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而畫下句號。在越南的日軍向雲南派出的滇軍投降,滇軍開始進駐越南北部,1946年,重慶國民政府和法國達成協議,重新將越南北部包括白龍尾島移交給了法國人。
1947年,民國政府提出了“十一段線”,也就是現在南海的“九段線”的前身,但是在這個所謂的十一段線中具體是否包括白龍尾島卻沒有說清楚。
1949年,中國大陸迎來解放,國民黨殘部四散敗逃,1950年春,國民黨儋縣縣長王煥帶領著四十來人逃到了白龍尾島,以此作為基地,騷擾大陸和海南。
1954年,在北越取得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後,法國同各方簽訂了日內瓦協議,法國和越南劃定了南北分界線,從此法國人從白龍尾島撤至南越,這就為後來白龍尾島的歸屬埋下了隱患,此時的白龍尾島相當於是被法國拋給了越南,但是島上居民卻是我國國民黨殘部和一些海南人。
日內瓦協議
1955年,我軍登上了白龍尾島,消滅了國民黨的殘餘勢力,此時島上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南海儋縣人。拿下白龍尾島之後,我國設立了儋縣浮水洲辦事處,作為區級行政單位,開始了兩年的有效管轄。
1957年,我國將白龍尾島的控製權移交給了越南,並且無償給予越南固定資產合計人民幣22528.74元。至於是因為什麽移交給了越南,官方一直沒有說明,民間一直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借給越南修建雷達站預警防空。當時正處於越南戰爭爆發時期,中越非常要好,是“同誌加兄弟”的關係,由於戰略位置重要,越南提出想要借用白龍尾島修建雷達站,以便偵測美軍飛機動向,我國出於戰略考量同意了越方的請求,雙方簽署了協議。
另一種說法是單純的移交領土,根據《我國與鄰國邊界和海洋權益爭議問題資料選編》記載:
“北部灣劃界涉及到一個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個島嶼,原屬於我國,稱為浮水洲或者夜鶯島,1957年移交給越南,越改稱為白龍尾島。”
至於為什麽移交,我國官方也沒有說明。這兩種說法有著本質的區別,第一種是主權仍然在中國,第二種主權卻在越南,關於白龍尾島的主權問題,我國官方從來沒有披露過具體的細節問題,但是越南官方卻曾經發表過一則文件,文件中提到了白龍尾島。
那是1988年越南政府公布的《黃沙、長沙群島和國家法》,文中說:
“在抗法戰爭中,越南軍隊於1949年趕走了國民黨軍隊,解放了竹山(即現在的中國領土京竹三島),之後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樣本著上述精神……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
越南給出了兩點理由,以證明白龍尾島歸屬越南,第一,該島位於東經108度03分以西,理應是越南的領土。越南給出的這個理由是因為1887年《中法續議界務專條》中規定,以西屬於越南,以東屬於中國,但是實際上,這項條款的依托是一段很短的南北線,這段南北線是中法勘定粵越邊界條約中,劃分北侖河口附近沿岸島嶼的歸屬線,但是中法兩國並沒有劃分過北部灣海界。
越南給出的第二個理由是越南曾經對這裏有著實際有效的統治,這指的是在越南還是殖民地時候,法國竊取白龍尾島主權的那段時期,但是事實上這是法國對白龍尾島主權的惡意侵占,並不是所謂的有效統治,所以越南的第二個理由也不成立。
而越南戰爭過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狼子野心喂不大,中越一度交惡,直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中越兩國的關係也終於逐漸正常化。
2000年12月25日,本著與鄰為善的精神,我國和越南政府簽訂了《北部灣劃界協定》,在協定的談判過程中,中方駁回了越南一直堅持的將東經108度03分作為分界線的要求,認為北部灣從來沒有劃定邊界,要求按照北部灣的中心劃界,北緯20度以北,中方劃部分海域給越南,但是在北緯20度以南的地區,越方劃部分海域給中國,最終,中國得到了北部灣麵積的大約46.77%。而白龍尾島也在這次的協定當中劃給了越南。
我國和越南政府簽訂了《北部灣劃界協定》
北部灣劃界之後,單單廣西一個省份傳統漁場就減少了32萬平方公裏,占到了傳統作業漁場的50%以上,常年在北部灣中心線以西生產的12000艘漁船也被迫退回到中心線以東作業,大量漁業人口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衝擊,很多人都被迫轉產轉業。
在2004年8月,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海洋處負責人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指出,“此次的劃界隻是對海域的劃分,並沒有涉及島嶼主權的問題。”這給關注白龍尾島的各界人士留下了想象空間,白龍尾島似乎還存在主權未定的情況,難道說以後還有希望收回嗎?隻不過現在美國對我國虎視眈眈,越南也趁機在南海興風作浪,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收回白龍尾島的可能性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