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隻有逐利的技術追求和工程。逐利就隻能在別人已經探索出方向後的猛衝。為將利益最大化, 就希望別人將探索過程已經完成的越多越好、方向越明確越好, 也就將大部分原創踢出去了。
這個逐利可以是個人、某經濟實體追求利潤, 也可以是要贏爭口氣,也可以是國家強大顯顯威風。
沒有利益驅動, 中國傳統文化以守舊為智慧。其實宗教都以守舊為智慧, 包括歐美的基督教。
原創性探索,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小孩在雪地尿出某種圖案,不僅沒有鳥用、還常使鳥多挨凍。但這個過程是探索,要表達孩子明意識、潛意識裏的某種信念。
中國文化裏的優點是尊重文化知識,首先上千年的科舉體製明白告訴那些高IQ的:學習文化知識有高回報。所以一當新中國普及文化教育時, 幾乎所有IQ不低的人都將青少年時期的時間精力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這些擁有文化知識的年輕人就自願、不自願地成為數目龐大的低階、中階、高階工程師。
另一方麵, 五四後的中國, 明裏暗裏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沒多少價值,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將精力放在學習數理化和外語上,語文政治隻是為升學的。而這種重理輕文的病態正好符合了現代社會:科技工業是經濟支柱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