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樓下的定義, 同溫層是價值觀相近或相同的一類人,說白了就是陣營。 這麽定義是有些危險的, 因為這麽容易讓人站隊, 後果是屁股決定腦袋。 雖然我們承認,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但我們要盡量警惕避免這一現象。
但既然大家用了同溫層這個概念, 我們不妨順著說下去,來說明如何善用同溫層。
1. 多維度同溫層
在不同的事件上, 各人所在的同溫層是不一樣的。 比如, 我對中國是否適合民主(例如,美國民主)的問題上與石凳同溫, 在對柴靜與方方的問題上與石凳不同溫。
我們不要因為在某一件事某一個原則上同溫,就要在其他事情上都綁在一起同溫。
2. 流動性的同溫層。
我們需要給自己自省,改變與流動的空間。 我們目前所在的同溫層,未必是正確的同溫層, 未必是未來的同溫層。 我們不要執著於一個同溫層。 紐約時報今天剛剛發表了一個“我錯了”係列, 專欄作家各寫了一篇“我錯了”的文章, 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是可喜的現象, 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2/07/21/opinion/nyt-columnists-i-was-wrong.html
綜合1與2, 我倡導多維度的流動同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