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趣聞
其實姓,你仔細關係,是有地域分布特點的。
廣東人有很多姓,北方很少見,例如嗡。
林,陳,黃,這都是廣東福建南方常見的性。林是福建和浙江的大姓,在台灣比較常見。
江南比較多的所謂大族,包括錢,範。
江蘇人裏麵的徐姓比較多,是不是跟徐州有關係?浙江和上海姓姚的比較多。
很多廣東人家裏以前是當官的,歐陽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廣東的。這是典型的官員的姓氏。司馬,司徒,南方也有,都是南遷的官員。廣東裏我認識這樣的姓的。
江蘇地區的衣冠南渡:
王氏在江蘇很多是來自琅琊王,東晉的一個大的望族,號稱華夏首望。不是獨裁者,但是就是一個官員圈子,都是相才。
”王與馬,共天下“-說的當年的門閥大戶,琅琊王與司馬家。壟斷整個朝廷。山東臨沂琅琊王,還有山西太原王,這都是老王家的主脈。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山東臨沂琅琊王,江南地區的謝姓。這兩脈人文墨極通,應該是家庭遺傳,而且都是書畫大家。會這玩意兒的人其實那會兒多了去了。後來一直沒有什麽創新。文化書畫就是更多是修身養性,一種修養。
說起集權,”秦製“是非常特殊的。而很多小朝代沒有這樣極端的集權。而相權是比較重要的。早期相權是很大的,有點類似分權製度了。
中國的獨裁方式有兩類,農耕文明的分封製度的地主類,以前春秋戰國都是周人的後代,分散在各地。和各地占領土地上的當地土著形成諸候國。
還有一類就是遊牧政權,例如隋唐的”八的柱“,清代的八旗製度。都屬於軍權貴族。
而門閥也是一個統治者裏麵的一個大礙,因為大地主裏麵有太大地方勢力了。某黨不就是批判地主嗎?剝奪小地主財產土地。南方比北方富有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遠離政治中心,自己小地方自己有話語權。比如說北京周圍,都沒收就不行了。
北朝曆史的複雜性:
有人考證北方人裏麵的劉,老劉家,河北一帶的,據說還是匈奴人後代???真是不可思議。也對,漢朝和匈奴隸交往是深度的。
趙,趙宋,就是河北保定那一代的。趙宋王朝據說早年是沙陀人祖先的影響。五胡亂華,五胡都進來了。先是大唐的雇傭兵,後來成為皇帝。
我發現廣東人有一些性趙的。應該和那個有關係,南遷的。原先南宋滅亡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不想死的貴族逃到了南方偏遠山區。李唐王朝也是。
閩粵人裏麵有點老底兒的都是躲遊牧民族躲到南方。他們特別愛認中原文化。可能是為了政治話語權。孫中山特別愛高舉這類皇漢旗幟。其實北方人沒有這種習慣,包括續家譜之類的,其實沒有南方人那麽注重。很多是客家人,政治上不死心。。
還有李,李光耀,這些看似是福建和東南亞的華人。其實你往上追,其中李光耀是客家人,這就是李唐王朝的後代,人家老祖宗就是皇上。哈哈。他們其實比大陸人的民族意識更強。
李登輝,他性李,但是這個是他的台灣養父的客家姓。他生父是日本人,母親是台灣本地人。所以人家親日啊,沒有辦法,血緣關係。受中國的教育還是傾向日本,這個問都不用問了。台灣的風向主要是他帶動的。鄭成功的父親是漢族,倭寇,他媽媽是日本人,所以他就向著中國。倭寇很多都是中國福建人。
中國人裏麵,一般作為皇帝或者大的門閥的人的後代比較多。另外也是有很多賜姓和少數民族改姓。很多大姓的人有時候都是改的。可能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小姓有彼此血緣的是比較能夠確定的。你要作研究,需要依靠家譜,口頭的曆史,以及DNA檢測,主要是以男性的Y-染色體來進行身份尋找。
推薦你們看看安徽衛視的”百家姓“節目,那裏麵介紹很多姓。推薦你們聽聽錢文忠和王立群教授的講座,這倆是最懂的。
有一次,把老朱家(朱明)的龍孫兒給請過來了。人家家譜留個很完整。而且人家老祖宗把輩份的字早都排列好了。這位小夥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代孫。山西人,是晉王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