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之病

中國文化原隻有一早熟之病,舊著曾設為譬喻雲:

好比一個人的心理發育,本當與其身體發育相應,或即謂心理當隨身體的發育而發育,亦無不可。但中國則仿佛一個聰明的孩子,身體發育未全,而智慧早開了。即由其智慧之早開,轉而抑阻其身體的發育,複由其身體發育之不健全,而智慧遂亦不得發育圓滿良好。

本病雖隻有一個,而表現之病象則有五:

(一)幼稚--中國文化實是一成熟了的文化,然而形態間又時或顯露幼稚。舉例言之,人與人之間的隸屬關係,為封建社會之象征者,在中國社會中即未能免除。子女若為其尊親所屬有,婦人若為其丈夫所屬有。乃至主奴之分,許多地方亦且有之。中國雖已經不是宗法社會,不是封建社會,而總被人指目為宗法社會封建社會者,蓋亦由此等處而來。其實它乃以走倫理情誼之路,既鮮西洋中古對於個人過分之壓製幹涉,遂亦無西洋近世個人自由之確然奠立。不唯自由不曾確立而已,如我在上章所論,個人且將永不被發見。這樣就讓宗法的封建的形跡有些遺留下來,沒有剝除。再有不少幼稚可笑的迷信流行在民間,似亦為文化幼稚之征。其實中國古人遠在二三千年前,頭腦思想之開明有非任何民族所及,神話與迷信比任何地方都少。但為它不走科學一條路,對於大自然界缺乏考驗,沒有確實知識之產生,就讓這許多幼稚迷信遺留下來,未及剝除。其他事例尚多,不備舉。總起來說:骨子裏文化並不幼稚的中國,卻有其幼推之處,特別在外形上為然。流俗認病不真,即執此以為中國是幼稚落後。其實中國若單純是一尚未進步的社會,那問題不早簡單容易解決,沒有今天這麽麻煩了嗎?

(二)老衰--中國文化本來極富生趣,比任何社會有過之無不及,但無奈曆史太久,傳 到來,生趣漸薄,此即所謂老衰了。譬如騎腳踏車,初學亟須用心費力左右照顧。習 慣成熟,便抽出其中自覺心,而動作麵械化。必要這樣機械化,才騰出心力來向最高階 段用去,如騎在車上玩許多巧妙花樣把戲等。社會亦複如是。常將許多合於需用之事, 保留傳習,成為習俗製度。自一麵談,這於社會生活極有方便,是很好。但另一麵,又 因其變得機械僵固,積重難返而不好。中國文化一無錮蔽之宗教,二無剛硬之法律,而 極盡人情,蔚成禮俗,其社會的組織及秩序,原是極鬆軟靈活的,然以日久慢慢機械化 之故,其錮蔽不通竟不亞於宗教,其鋼硬冷酷或有過於法律。民國七八年間新思潮起來 ,詛咒為"吃人的禮教",正為此。舉例言之,如一個為了要孝,一個為婦要貞,從原 初親切自發的行為而言,實為人類極高精神,誰亦不能非議,但後來社會上因其很合需 要,就為人所獎勵而傳播發展,變為一種維持社會秩序手段了。原初精神意義浸失,而 落於機械化形式化,枯無趣味。同時複變得頑固強硬,在社會上幾乎不許商量,不許懷疑,不許稍微觸犯。觸犯了,社會就予以嚴厲之壓迫製裁,此時一遇西洋新風氣的啟發,自非遭到厭棄反抗不可。厭棄就是因為領會不到它的意味,反抗就是不甘服這種強性壓迫。假使在當初中國文化方興,禮俗初成,意趣猶新,自覺未失,則斷不會有此。所以其病完全在老衰這點上。

(三)不落實--西洋文化從身體出發,很合於現實。中國文化有些從心發出來,便不免理想多過事實,有不落實之病。何謂現實?何謂理想?現實不外兩個字:一是利益之利,又一是力量之力。力量所以求得利益,利益所以培養力量。二者循環發展,可通為一。從身體出發者,所務正在此,是故西洋文化為現實之路。反之,若一發乎理性要求,而不照顧到此,那就是理想了。從心發出的中國文化--中國之社會人生--就恒不免這樣。(1)(張東蓀先生近著《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書第17頁,有下麵一段話:歐人自由主義開始於反抗不自由。例如英國1215年所謂"大憲章"亦僅立若幹瑣事,都是當時的實在情形。又1789年之"人權法典",亦隻是曆舉若幹件君主侵犯議會的事情,以禁其再犯。我寫到此,忽感覺中國的情形恰與西方相反。西方是從實際上把一件一件侵犯自由的事實打消了,頂回去了,然後乃實現抽象的自由之全義。中國自辛亥以來即是由在上者先自己宣布一抽象的自由憲法,而實際上卻依然一件一件來破壞人民的自由。張先生指點在西洋抽象之理念為後出,而中國恰與之相反,自然很對。其僅舉辛亥以來為例,蓋猶未悟西洋文化是從身體出發,而中國卻從心發出來,一則從事到理,理念在後,一則從理到事,理念在先。彼此原來不同也。)慈孝仁義,最初皆不外一種理性要 求,形著而為禮俗,仍不過示人以理想之所尚。然中國人竟爾以此為其社會組織秩序之所寄,缺乏明確之客觀標準,此即其不落實之本。例如政治製度,在它即為其禮之一部。說它是專製與說它是民主,同樣不恰當。它固不曾以民主為禮,又何曾以專製為禮? 事實上亦許不免於專製,然而那非它本意。從其本意表現得很好之時,便具有高度之理性,不過不甚多見。前曾說中國社會秩序恒自爾維持,若無假乎強製之力,那確有其事,有非西洋社會所能夢見。但治世少而亂世多,像西歐國家可以近二百年無內亂者,又非我們所能夢見了。談中國文化總不能以其亂世作代表,而要舉其治道治世來說。但這樣說,又嫌理想有餘,事實不足。又我常說:中國之民主存於理(理念),西洋之民主存於勢(形勢)。存於理者,其理雖見,其勢未成,縱然高明,不能落實。存於勢者,其勢既成,其理斯顯,雖或了無深義,卻較穩實。這就為西洋是從現實(利與力)中發展出理性來的,而中國人卻諱言力,恥言利,利與力均不得其發展。離現實而逞理想。卒之,理想自理想,現實自現實,終古為一不落實的文化。

(四)落於消極亦再沒有前途--與其不落實之病相連者,尚有一病,就是落於消極。政治為力之事,然而不獨為力之事,沒有一點理性是不行的。經濟為利之事,然而不獨為利之事,亦恒必有理性在其間。總之,凡是人的事缺不了理性,隻是理性多少問題。人類文化漸高,原是利、力、理三者循環並進,然人的理性日啟,則利與力的地位隨以遞降,這是一麵。又一麵,利發達了,人之所需無不給,則利亦不足重;力發達了,人人有力,則亦難以力服人。末後經濟上完成社會主義,政治上完成民主主義,那便是利、力、理三者同增並富,而理性居於最高,以決定一切。西洋循現實之路以進,自能漸次達此一境,其文化都是積極的。中國理性早啟,以普其利於倫理而經濟不發達--經濟消極,失其應有之發展進步;以隱其力於倫理而政治不發達--政治消極,失其應有之發展進步。它似乎是積極於理,而不積極於利與力,然理固不能舍利與力而有什麽表現。卒之,理亦同一無從而積極,隻有敷衍現狀,一切遠大理想均不能不放棄。中國文化多見有消極氣味者以此。同時,它亦再沒有什麽前途。

(五)暖昧而不明爽--以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類如西洋文化)--相對照,令人特有" 看不清楚""疑莫能明"之感。例如在宗教問題上,西洋有宗教,是很明白的,中國卻像有,又像缺乏,又像很多。又如在自由問題上,西洋人古時沒有自由就是沒有自由,近世以來有自由就是有自由,明朗而確實。中國人於此,既像有,又像沒有,又像自由太多。其他如:是國家,非國家?有階級,無階級?是封建,非封建?是宗法,非宗法?民主不民主?……一切一切在西洋皆易得辨認,而在中國則任何一問題可累數十百萬言而 討論不完。這一麵是其內容至高與至低混雜而並存,一麵是其曆史時進又時退往複而不定。蓋暖昧不明之病與其一成不變之局,原為一事而不可分。

西洋

中國

心思偏於理智

滿眼所見皆物,不免以對物者對人。

科學大為發達。

科學研究與農工商諸般事業相通,相結合。

學術研究促進了農工商業,農工商業引發了學術研究,學術與經濟二者循環推動,一致向大自然進攻。於是西洋人在人生第一問題上乃進步如飛,在人類第一期文化上乃大有成就,到今天已將近完成。

心思偏於理性

忽失於物,而看重人。

科學不得成就。

把農工商業劃出學術圈外。                           

學術研究留滯於所到地步,一般經濟亦留滯於所到地步。且學術思想與社會經濟有隔絕之勢,鮮相助之益,又加重其不前進。於是中國人在人生第 一問題上陷盤旋狀態,在人類第一期文化上成就甚淺,且無完成之望。

(摘自《中國文化要義》| 梁漱溟)

所有跟帖: 

讚,難得有自我反思批評得文章 -花菜- 給 花菜 發送悄悄話 花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9/2022 postreply 12:36:38

盡信書不如無書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9/2022 postreply 12:59: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