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確認偏見
今天想談談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也譯確認偏誤,確認偏差,又叫motivational bias,動機偏見),它是一個心理學概念,講的是人在對某件事有預設立場時,會千方百計地去認證這一立場,具體表現在接觸外界信息時,譬如看社交媒體或者新聞甚至科技刊物上的東西的時候,會對不支持自己立場的東西不屑一顧,而隻信支持自己立場的東西。
確認偏見有其生理或解剖基礎,有人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腦部核磁共振成像測試,看一個人在觀點被他人認同或者否定時腦部各個部位或區域的血氧供應,作為局部活動是否活躍的指標。如果活躍,就說明確認偏差和該部位有關。
結果發現,腦部的一個叫“後內側額葉皮層”( post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 pMFC)的區域在觀點得到認同或者否定時血氧供應會受影響,在意見得到認同時高度變得興奮或者活躍,對認同進行更緊密的跟蹤,而在觀點得到否定時則不會那樣,說明這個部位是控製確認偏見的中樞。
確認偏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所謂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它是指一個人不能持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或者立場,不然心理上就會不舒服,譬如說一個人說違心話時他會感覺到各種不適的心理反應,焦慮,尷尬,後悔,悲傷,恥辱。壓力。
為了避免不舒服,人們就會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於是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去設法避免這種狀況,有的否認不同意見,有的設法解釋掉這種矛盾,還有的就是避免看不同的意見或者尋找支持自己立場或觀點的信息,後者就是確認偏差。
以前的研究顯示認知失調也和上麵提到的後內側額葉皮層有關。還有研究發現這個區域不光是用來負責協調認知和諧的,它還和我們選擇東西有關。在麵臨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時,我們常常會選擇喜歡的東西,不然在認知就是不一致的,為了減少這種不一致,我們會根據過去的選擇來調整偏好。
這說明不管是選物還是選擇一種信息,我們都會爭取這些東西和自己的預設立場一致,不然就會出現認知失調,造成心理上的不適。這些研究說明,這個區域是用來司管認知和諧的中樞。
其實,不管是物和信息,就連選擇人做伴侶或朋友,所作出的選擇也是要和自己的預設立場一致的,結交朋友就是如此。
有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在選擇朋友時,通常會選擇和自己談得來的。在網上更是如此。在網上,經常會發現網友以同樣的立場結成一幫的,最常見的就是根據政治觀點而結成一派,極端偏執的人更會如此,網上就有所謂的粉紅,中黑,川粉,反苗,俄粉,等等就是如此。
不管立場和觀點如何,這些人都是有嚴重的典型確認偏差,為了維護自己的一貫立場,他們不管對錯,都會抱住一種觀點不放,不管人家有多少科學證據或事實,他們都會固執己見,在網上到處找一些能夠支持自己立場或觀點的證據,來為自己辯解。
一旦有確認偏見就會失去了客觀和公正,有確認偏見時,即使自己的言行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也不能認識到或者認識到了也不承認,即使是對自己不利,也會固執己見。這種不利,雖然多數時候是不傷皮肉,最多隻是荒唐可笑,但也有的時候可能會耽誤大事。
譬如反苗者的的確認偏差會影響到自己或信徒的生命安全。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次被疫情奪去生命的人多數是沒有打疫苗的就說明這一點,遺憾的是很多人到臨終時才後悔沒打疫苗,有的是至死也沒醒悟。
可以說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些確認偏差,隻是每個人的確認偏差表現的地方和程度不同而已。本質上來說,確認偏差是一種有害的東西,它雖然能讓我們在心理或者情感上尋找認同,尋求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卻也讓我們自己回避現實或者事實。
確認偏差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和判斷,讓我們失去了客觀和公正,不能很好地獨立思考,和運用邏輯思維。減少和消除確認偏差就要我們有客觀或者科學的態度,在看一個問題時要看正反兩方麵的意見和證據,既不要輕信媒體,也不要輕易否認主流,當然,對那些少數觀點也要持同樣態度,要看信息的來源和內容是否客觀可靠,然後做出相應的決定,千萬不要鑽到牛角尖裏麵去了,不僅固執己見,還要和事實或者科學證明了東西對著幹,把自己變成一個不顧事實,不講邏輯的人,那樣對人對己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