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姑娘確實是個非常可愛的姑娘。國籍,nationality, ethnicity, 和全球化
穀姑娘確實可愛。她那掩飾不住的聰慧,思維靈活,熱情,豪爽,大氣,堅毅,不畏挑戰,天生的性格感染力,讓人無法抗拒對她的喜愛。她代表了全球化時代的一個新現象--越來越多的孩子的父母來自兩個不同的nationality,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家。90年代時,一些孩子的父母來自不同種族,這些孩子在回答自己種族歸屬的問題時不知所措。表格指導說填寫那個比例大的,孩子們說,為什麽?媽是50%, 爸是50%,我怎麽和那些100% 來自同一個種族的人一樣? 許多年沒有解決方案,因為人們框在隻能歸宿於一個種族的思維裏。後來有人提議設立一個新的類別,more than one race, 也更強調了ethnicity,而非種族。
今天像穀姑娘這樣父母來自不同的nationality, 不同的ethnicity,不同的國家,不同國籍,不同種族又該如何歸屬呢? 小姑娘說,"在中國是中國人,在美國是美國人"。她說的不是國籍citizenship ,是nationality,ethnicity 。
多年前的伯克利大學校長田常林( 第一個華人校長,已去世)講到成功之路時有句名言,原話記不清了,意思大概是,與中國人交往就要做中國人,與美國人交往就做美國人。這話與穀姑娘的"在中國是中國人,在美國是美國人"的話異曲同工。
開始於80年代美國的全球化出現了大批的跨國集團,跨國居住,跨國工作,跨國婚姻,也使得國籍概念淡化。全球化在穿鋪的"美國第一"的政策下遭到挫折。奧運會很有“智慧”,規定運動員報名參賽時要證明自己的nationality, 而非國籍。當然,最初的目的服務於體育俱樂部擁有運動員的製度,與全球化的概念無關。
穀姑娘的成功使人們思考如何界定nationality, ethnicity, 國籍,對個人來講,我是誰,什麽造就了我,這個問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