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熱鬧

來源: 李公尚 2022-02-07 18:27: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58 bytes)

中國人的熱鬧

李公尚

愛熱鬧,大約是中國人的嗜好之一,盡管世界上喜好熱鬧的並非隻有中國人。但中國人嗜好熱鬧的精誠之至,讓大多數中國人都有湊熱鬧,看熱鬧,聽熱鬧,傳熱鬧,趕熱鬧的樂此不彼。湊熱鬧的不怕熱鬧小,看熱鬧的不怕熱鬧大,聽熱鬧的不怕熱鬧假,傳熱鬧的不怕熱鬧慢,趕熱鬧的不怕熱鬧遲。愛熱鬧愛到如此孜孜不倦勤勤以恒,中國於是便就有了大道其行的熱鬧和熱鬧的大行其道。

然而“從吾所好”且“士誌於道”的中國人,事關個人自身的熱鬧似乎並不多,大的一生大約不超過三次:一次是出生,隻惜一般多由別人代而為之,自己卻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第二次應算婚慶,雖然多半親臨其境,卻又大都身不由己,“知而未行,道非我有,”於是也隻好“惟不知所以然而然。”第三次應是終別。此時已然置身度外,自己“非不為也,誠不能也”,隻能盡由著別人去折騰,當然也便就“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大凡熱鬧事不關己,天下為公的熱鬧也就不亦樂乎地公為天下:遇小熱鬧置喙於中便得小趣怡情,逢大熱鬧插足其間或許有利可圖,於是憂國憂民的熱鬧便經久不衰。有人病了,本需要康複休息安心靜養,卻一不小心走漏了風聲,熱鬧便就接踵而至。問候的,探視的,送花的,獻禮的,眼花繚亂得不知凡幾。且病情越重,熱鬧越大。患者越有名,熱鬧越隆重。最樂在其中的是,熱鬧的蓬勃發展與患者的病情總是“可與之言而不與言之”地與時俱進:當病人被熱鬧騷擾得心煩意亂時,多半已被熱鬧地傳播為其已病入膏肓。躺在病床上被熱鬧消耗得無精打采了,又便被熱鬧描繪成行將就木。等到真要被熱鬧折磨得死去活來時,誓不罷休的熱鬧偏不肯大功告成,霎時間痛哭流涕、索求遺囑、超度塵世、祈禱升天等等人神共享的轟轟烈烈輪番來了。即便明知病人的安寧和平靜是治療病情必要條件的醫生護士們,也被熱鬧激動得不能自己,來去匆匆地傳達信息,出入頻頻地噓寒問暖。親朋好友需要人聲鼎沸地迎來送往,賢達義士應該大張旗鼓地禮遇款待。非如此,不足以共襄善後大業。我有一位在中國工作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他因咽喉炎被要求住院觀察治療,每日聽著隔壁走廊裏噪音喧囂的耳鳴腦脹,每刻隨時準備應酬前來慰問探視的頭暈目眩,真是生不如死。無奈之下他請人用中文幫他擬就一份聲明貼在門上:生病屬於個人隱私,我不希望別人知道我病了。我現在需要安靜,請允許我獨享其樂。如果各位偵悉我真得要死了,也請不要打擾,讓我安靜地死去之後,再請各行其便。

中國人的熱鬧,不失為群眾性、多元化、開放式、情感型的社交活動,且曆史悠久,多“發於眾心之所聚”,大都熱衷摩肩接踵的場麵、觥籌交錯的氣氛和熱火朝天的情緒。然而諸多喜聞樂見並“不亦說乎”的熱鬧,每每“發乎情”,卻鮮少“止乎禮”。非到“不盡興無以善終”,且“不足與外人道”的境界,絕不算慎始敬終。人們結婚,“喜聚者眾”,婚禮最是熱鬧的去處。隨禮行願的,交易感情的,居心叵測的,圖謀不軌的齊聚一堂,酒酣耳熱之際,“假禮之以非禮,強不仁以為仁”的情緒發泄總是少不了的,渴望把新人剝光衣服塗滿汙穢遊街示眾後扔進洞房的暢快,常常“不啻大旱之望雲霓”。知新溫故,熱鬧的己所不欲專施於人,並非今人專利。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南北朝,新人婚嫁,眾人懷抱糟糠穀皮,專侍新人步入洞房之際,劈頭蓋臉向其盡情拋灑,更有揭衣塞填於內,令新人霎時人鬼莫是,眾人皆樂,哄堂笑指:歡天喜地,豐穀生息。難以想象,為了婚禮費時費力梳妝一新的新郎新娘,頭上臉上身上,脖子裏褲腰裏鞋子裏充斥垃圾塵土,進入洞房後,要經曆多大麻煩才能“歡天喜地”!

快活,大約是人們嗜好熱鬧的緣由。為了獲得快感,中國人把熱鬧變成了自己的社會儀式,並利用這種儀式盡情地表演和作樂。於是,人們便以享有熱鬧的多少,來衡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門前攘來熙往,堂上高朋滿座,出入冠蓋相望,應約趕場繁忙等,是功成名就、興旺發達的景象。安靜獨處、靜享其樂,獨善其身,對月獨酌等,則常被人們的從眾心理貶為“門前冷落車馬稀”的蕭條,“身在鬧市無人問”的冷清,“晚窗寂寞歎無聊”的孤獨,和“一夜將愁向敗荷”的淒涼。

我自幼根茁苗正地生長於中國博大精深文化裏,自然不能脫雅。到了南桔北枳的異域,不免屢屢情不自禁地碰個頭破血流。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仁結婚,我無意中聽說後,不由立即生出隨禮賀喜的責任感。這位同事多年前招聘我與之為伍,後來一路提攜與其操轡並行,彼此相得益彰,感恩之心一直耿耿於懷。趁她休假結婚的前一天,我送給她一份賀禮紅包,她打開看了看,滿臉疑惑地問:“為什麽要送給我這麽多錢?”我解釋:“你人生大喜,我湊個熱鬧……”她說:“我結婚是我的私事,根本就不想讓別人知道,為什麽你要湊熱鬧?”我無言以對。她看著我說:“我已經結過三次婚了,每次結婚都是和新郎獨享其樂,難道你不希望我安靜地享有我們自己的隱私嗎?”最後她為了表示理解我的善意,收了一美元作為我送給她的賀禮,並囑咐:凡事都不要用熱鬧來處理!

獨善其身,潔身自好,安享其孤,自得其樂,是見仁見智的個人素質。這種素質常把熱鬧視為一種社會汙染,既是物質汙染,又是精神汙染,侵蝕著個人的隱私空間和自由時間。但對喜愛熱鬧的人來說這是一種自私。曾見一對美國夫婦假日裏在自家草坪上和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搭建木屋,他們心靈手巧地用電鋸電刨電鑽等工具建造了一座藝術品般城堡,過往鄰人見了點頭讚歎,卻無人駐足觀摩。然而一眾結幫散步路過此處的中國人見了,呼兒喚女地駐足拍照,大驚小怪地拍手叫好,指手劃腳地品頭論足。這對夫婦忍無可忍,停下工作上前要求他們離開,告知圍觀議論影響他們的興趣靈感和自由發揮,更妨礙了他們家庭的私人生活。這群愛熱鬧的中國人對此憤憤不平,爭辯“你做你的,我看我的,看一看又看不壞,憑什麽不讓看?”“我們看你,是瞧得起你!”

習慣於從熱鬧中獲利的中國人,遇事喜歡圍觀。“有錢的幫錢場,沒錢的幫人場”,是中國人趕熱鬧打場子時的大義凜然。在很多中國人的觀念裏,別人對自己的言行關注越多,越能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自己也就越能熱情高漲並煞費苦心地在眾人麵前精心表演。特別是在“流量就是金錢”,“熱鬧就是效益”的當今社會,“人來瘋”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幫別人捧場叫好,是為自己的熱鬧聚斂人氣。愛熱鬧的心理認為:“背人無好事”,不想讓人看的,一定都是不可告人的。

然而富有儀式感且擅長做戲的中國人並非沒有不可告人的時候。當然,“不可告人之隱,乃以委屈譬喻出之”,萬萬熱鬧不得。羞於啟齒的事盡量掩人耳目,大約符合中國人隱惡揚善的美德。離婚、躲債、偷情,逃亡之類,按孔仲尼的倡導似應“非禮勿知”,“惡稱人之惡”。如果當事人要鬧,似乎也應該“冷鬧”,以免株連他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盡管“冷鬧”的結果多半總會不脛而走,不翼而飛地比熱鬧傳播得更快、更遠、更神、更熱鬧。

中國人的熱鬧,近年來似乎隨著知識化、年輕化、網絡化的創新發展,在新時代新思想的引領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尤其近兩年中國舉國為抗擊新冠疫情所實行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鎖國封城閉戶政策,更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除舊布新,革除積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絕好契機。讓為抗疫暫時被禁錮在城池和家中的中國人得以“在危機中發現新機,在變局中開創新局,”有機會獨處慎行,日省三身,各享其靜,移風易俗。這對於改造中國人的熱鬧心理,善莫大焉。

2022年2月6日

於美國弗吉尼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文!中西文化差異在熱鬧這個事上太明顯了。:)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7/2022 postreply 18:49:24

有意思 -莊文雅- 給 莊文雅 發送悄悄話 莊文雅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7/2022 postreply 20:10:40

讀過多篇李公佳作,文思敏捷,揮筆恣意。不過對這篇有些異議 :)其實,也有不愛熱鬧的中國人和愛熱鬧的西方人,人性差不多的,錯不在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02/08/2022 postreply 04:31:21

好文! -師太明年三十八- 給 師太明年三十八 發送悄悄話 師太明年三十八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02/08/2022 postreply 06:55: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