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來源: 一燈可除千年暗 2022-01-16 17:19: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08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一燈可除千年暗 ] 在 2022-01-17 07:41: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 這裏的心和識是指阿賴耶識,不受一般意義上的意識控製,相反意識來自於阿賴耶識。迷的時候是阿賴耶識,悟的時候則為大圓鏡智,即可成佛。

唯心所造 - 把這裏的心認為是妙明真心應該沒有問題。

佛經裏講述了世界如何從心所造,下麵是宣化上人的講解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332.htm ),性覺,本覺即本來的真心: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佛說:富樓那,如汝所說,在如來藏中,本是清淨本然,如何忽然而會知出山河大地呢?

這段是經中最重要處。佛為顯藏性隨緣,從真起妄,故先說藏性隨染緣而生起山河大地,六凡諸相。令眾等能知妄回真,聞迷成悟。

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你不是時常聽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的道理嗎?性覺真覺,原是一真覺。性覺,即本具佛性亦即自性真覺,是一真理體。本覺即天然原具,每個人本來就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本覺,亦即始覺。妙明是寂然常照,明妙是照而常寂。妙之體是不變,故叫做寂。明之用是隨緣,故叫做照。

佛舉這二語是具曆很深的意思。(一)顯示無明萬法,離此就無所依。因無明是依真起妄,依本覺的覺,而起隨緣之用。(二)顯示寂然本具,不假妄明。即不必假借妄明而能遍照大千世界。

富樓那即說:“是的世尊,我常聽佛宣說這個義理,但隻是聞說,尚未能了解。”

佛言。汝稱覺明。為複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說:“你稱覺明時,究竟如何解說?汝以為性本自明稱名為覺,即本具靈明,不必加明,還是以為覺本不明,必須加明於覺上,才能叫做有明之覺。”

本具靈明為真明真覺,若必須加明,就變成妄明妄覺。如問阿難:心在何處?以何為心,皆欲逼出阿難生平所誤認的,然後才破之。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富樓那像阿難一樣迷惑,即答道:“若這覺體,不必加明而名為覺,則無所明。”意即必要在覺體加明,才是有明之覺。

這答語如阿難一樣。上文阿難答:“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草木”。阿難所執是六識妄心,富樓那所執是根本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佛言:“汝說不加明於覺,隻可叫覺,要加明於覺,才叫明覺,這是錯的。因真覺本具妙明,故不必加明於覺。加明於覺,就如體外加明,而非本具的真明。則時有時無,不能常住。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二句是說,一有加,則覺明二義都失。若起心有所加明時,則非本明的真覺。若失憶無所加明時,則此覺又不是明覺了。真覺本具妙用,就好像摩尼寶珠一樣,亦即夜光珠,本具光明,不必加明而自明。有所加明,則非真覺,如電燈泡,必加開關掣,一開即明。但這明實非真明,而是電氣令它明。有開有明,無開就無明,不是常住真明。“無所加明,則非有明”:如電燈泡,開關掣不開時,就沒有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者,因加明於覺,則失覺明之義而墮無明。既無真明,就不是真覺之湛然妙明了。因妙明是常寂常照,而不是時有時無之妄明也。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自性本來就具明覺,不必假明以明之。但汝必定要加明於覺,才稱明覺,這必定加明之一念,即是妄念妄為,不當為而為,遂將妙明轉為無明,真覺變成妄覺了。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真覺不必加明,才叫明覺,因本具妙明,是不落所明的。現在要加明,而立出所覺,則轉妙明而成為能明之無明,將真覺而立所明之妄覺了。因加明之妄念,便生出妄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既然建立所明,就將妙明轉為無明。無明是業相,由業相就生出妄能,由無明力,轉本有智光,而生能見之妄見。業相為相分即所見,妄能為見分即能見。

這段文的大意是說:眾生本來是佛,為何成為眾生?眾生為何不成佛?毛病在何處?本來眾生與佛是無二無別,由佛性裏麵化出眾生。佛有千百億萬化身,化身是從佛性化出,佛性是光明亦即性覺妙明。本覺是眾生天然本具之覺性,亦即佛光。由佛光化出眾生,可略喻照像一樣,照像亦能拍出種種相貌。本覺亦如鏡,從鏡裏現出之像,即一念無明,而生眾生。覺的本性原是明,現要加明始名覺,則這一念無明便生出種種妄能妄相,起惑造業而不能成佛。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複立無同無異。

此即一念無明生三細,三種最微細惑,不容易覺察。

 

“無同異中”:上文說“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個所字就是無明亦即業相。第一種微細惑,以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將整個如來藏真空,變成晦昧空境。空是同相,界是異相。即是說,在還沒有空之同相和界之異相的時候。

“熾然成異”:因妄能是轉相見分(即第二細惑),既有見分而諸法未成,無有所見,就以業相為所見。但業相隻是一晦昧之空,無一物可見。而見分定欲見之,見之既久就出現境界相第三細惑,即空晦暗中,結暗為四大之色。這和瞪久發勞而見空華一樣。熾:即火光熾盛貌,如在黑暗中,火光熾盛顯現,境界相即異相。

“異彼所異”:第一異字是虛字,就是不同,第二異字是實字,即異相之境。即是說對和它不同的熾然所成的境界相。

“因異立同”:因對異相之境界,又立同相之虛空,即依能見故,而妄生虛空和世界。

“同異發明”:虛空是同相,世界是異相。一同一異,互相發明,就成眾生界。

“因此複立,無同無異”:眾生之境不同,眾生形貌各異故說無同,但眾生知覺本同,故說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前麵已明一念不覺生三細,即業相、轉相、現相。以下解釋境界為緣長六粗。什麽叫六粗相?

(一)智相:屬俱生法執,即與生俱來有分別能力,這不是究竟智,隻是智之形相。

(二)相續相:屬分別法執,時時思量,相續不斷。

(三)執取相:屬俱生我執,周遍計度,計我我所。

(四)計名字相:屬分別我執,要立假名妄相,循著假名而執妄相。

(五)起業相:由計名字相而生起業相,造種種業。

(六)業係苦相:由造業受報,而為業纏縛受苦。

【如是擾亂】:如是是指境界相,從無而有,從真空而生晦空,而成世界,而有眾生。於是在識藏海中,便成境風擾亂。

【相待生勞】:相待即互相對待,由妄境而引起妄心、妄緣。因境界之相而生勞相,即勞慮分別心,成為第一粗,智相。分別是好是不好,是愛和不愛,將妄境執為心外實有,而不知是自心妄現,還以為有智慧,能分別是好是壞。

【勞久發塵】:因不停思慮,勞慮過久,就生出第二粗,相續相。更加不停地相續計度、考慮,就發生貪取塵念。總想執取為己有,就成第三粗,執取相。

【自相渾濁】:因種種顛倒妄執相,以致心水渾濁不清,而生第四粗,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由無明、三細、四粗,從迷入迷,妄上加妄,而引起諸業相,即第五粗,起業相。塵是染汙不淨,勞是擾動,塵勞即煩惱。八萬四千塵勞,亦即八萬四千煩惱。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上文已說明五粗相,這段文說第六粗,業係苦相。前四句是答如何忽生山河大地。後二句是答如何忽生諸有為相,即眾生業相。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因性覺妄起無明而生三細,複緣境界而起塵勞煩惱。妄因既成,依正苦果即現,故說起為世界。起即動之意。靜極生動,故生起山河大地。寂靜無相則為虛空,這即依報世間,亦好器世界。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虛空沒有什麽,都是一樣故曰同。世界有色法相法故曰異,在虛空裏,本無所同異,因執有異而生出世界。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那些形貌不相同而體性實無異的眾生,業果相續,隨於五陰三界中,無法出離,而成第六粗,業係苦相。故於無為法中,便真的變成有為法了。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依真覺起無明而成虛妄世界。世界雖由眾生業盛,但推究根源,實由無明妄心而起。世界由地水火風四大而成,現在先講風怎樣生成。

真覺之光明和虛空之晦昧,互相對待,互相傾奪,就是搖動之風相。因不停地動蕩,故積而成為風輪,風力極大,有執持的功能,故能執持世界,使能安住。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因空晦覺明,明晦相奪而生搖動之。因堅持妄明,欲明白晦昧的空體,遂結暗為色,而成地大堅礙之相。

此即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

【彼金寶者,明覺立堅】:一切金銀寶礦都是地大這精。而地性堅硬,莫過於金。依無明妄覺,而立堅硬之相,如世上有癡情化石之類。

【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因妄心堅執而成堅相,再堅執不休,就積成金輪。故有金輪保持國土,而世上一切國土,皆依金輪而得安住。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因堅執妄覺而成金寶,搖動妄明而生風力,而金和風是生火之因。

【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風性屬動,金性屬堅,一動一堅,互相摩擦而生起火光。火有變化的功能,能變起世間一切萬有。故知世間諸火,亦不離妄心,摩蕩所成。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金寶之體是明淨的,明就能生潤,即濕氣。如五金之屬,過熱氣而化水,火大之光則常上升而蒸發金輪。

【故有水輪,含十方界】:蒸潤成水,故世間諸水,都是蒸氣所成,蒸潤不息,積久而成水輪。故有水輪,含遍十方一切國土。

按本經說:世界地大依水輪,水輪依金輪,金輪下有火輪,火輪下有風輪,風輪下有空輪。空輪依無明妄心,晦昧所成。無明依本覺,無明是本覺之相,究竟不離本覺之性,足見世界是起於真妄和合之心,而識藏亦不離如來藏。若離如來藏就無自體,這證明上文所說:一一無非如來藏性,此四大即為能成世界萬法之本,無明就是能成四大之本。故推本溯源,一切萬法都從本覺真心所生。除心之外,一切皆是虛幻相,所以說萬法唯心造。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幹為洲潬。

上文依無明而成四大,這裏依四大而成四居。四大之性,雖然各有相違,實則相濟,這是相成相反的道理。如火性本屬上騰上升,水性本屬下降,一升一降,交互發生,就造成種種堅硬之物體,而成器世界。卑濕之地方,積水而成大海。幹燥之地方,環水而成洲渚,即陸地如四大部洲等。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照水火交互發生之道理,故在大海中,本來是深水之處,不應有火。因不忘火之氣份,所以常有火光發起。而陸地處,本來是堅硬之地,不應有水,亦因不忘水之氣份,故滿河常有流水。這是水陸兩居處。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

這是山居處。山亦是水火交發之堅相,水勢如劣即不及火勢,則水隨火之力而結為高山。如熬水成鹽,證明水亦可以結成固體,因此高山亦是水火所積成。所以山石擊之則有火焰,不忘火的氣份;融之則成為水,不忘水的氣份。又好像火山爆發,亦有岩漿流出。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這是林木居處。林藪(草多叫藪)亦是水土交發所成。土勢劣於水,土隨水而成潤,有滋潤就能生出草木。所以林藪遇燒時,便成灰土。遇絞時便有水汁,這就是不忘水土氣份的明證。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交妄發生】:交是交互,妄即妄心妄境。最初是因妄明而成空晦,明晦,相奪搖動而生風大,堅執妄明而生地大,風金相摩而生火大。金火相蒸而生水大。四大都是交妄發生所成的。

【遞相為種】:這裏指四居。因水火既滿,就成為洲海之種。降水勢以從火就結成高山,水火就成山石之種,降土勢以從水而滋潤草木,水土就成草木之種。這即是遞相為種的過程。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以四大交互發生,遞相為種這因緣,使得世界,成住壞空,終而複始,相續不斷。

若不破迷成悟,反妄歸真,則輾轉相續,永無清淨安寧的時候。

所有跟帖: 

拜了!這不是跟帖 -Vivian32817- 給 Vivian32817 發送悄悄話 Vivian32817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01/17/2022 postreply 09:19:53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