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算少,但走了好多。有幾方麵的原因:太遠生活不方便,寂寞,文化跟不上,影響小孩教育,再就是暴亂。
如果不考慮疆獨極端分子,南疆農村裏的老百姓非常樸實,對毛澤東的愛戴是打心眼裏的,因為毛給了他們土地,給了他們平等的權力。解放前新疆是農奴半農奴的社會,農民沒有土地,地位比內地的漢族農民低多了。當然地主巴依不高興,但還是有巴依也支持土改。五六十年代兵團的大開荒苦的是兵團人,收益的是當地的農民。當然那陣開荒時不懂科學,造成水荒,當地農民不高興,但這並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民漢矛盾。直到八十年代,民漢之間就像一家人,那時的矛盾都是鄰裏矛盾,跟民族無關。我有親戚朋友一直在南疆,這都是他們的親身感受。
胡耀邦的民族政策連少數民族都覺得不可思議,但給疆獨鑽了空子。後來國家減少投資補助,企業不行了,越來越窮,民族矛盾加深。也有不少內地去新疆掙快錢的人,影響很不好。
一開始疆獨沒有市場,但新疆高校裏有一批老師民族主義情緒比較重,有些在課堂上同情疆獨,二三十年下來培養了很多疆獨支持者。另外由於太窮,而疆獨組織那邊有資金,辦學經班,有補助,還號召孩子們不要去公立學校,包括全維語的公立學校。所以好多孩子都隻上學經班,沒學其它的基礎知識,長大後沒法工作,後來成為疆獨的主力。
現在扶貧效果很好,當然也有代價,漢族還是受罪的一方,好在是短痛,看到希望了。
很高興有人跟我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