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疫苗,需要稍微八股些。
先說“疫苗總體”,因為有些“Anti-Vax”的因素在反“新冠疫苗”的群體中。
“注射疫苗”,起自18世紀末,用“類天花”的“病人體液”,弄出極其粗糙的“製劑”,給健康人注射,居然能有效的預防天花。天花現在被“滅”了,但是,當年是所有人家“幸福生活”的一大殺手。維基上說感染後的致死率達30%,而且,在嬰兒身上的致死性尤強。能保住嬰兒免於天花的摧殘,粗糙的“製劑”有了最早的受眾。
因為這種“病人體液”的本質,“疫苗”有風險是從有“疫苗”那天起就公認的。致病率可達2%,五十個受體中有一個人會生病,很嚇人。但是,別忘了30%的致死率!接種後有15倍的回報率。疫苗的生命力就是這麽來的。天花成就了“疫苗”。
然後,疫苗逐漸發展。這是所有“生物醫藥”中的最早成員(不同於口服藥物,多是“化學製品”)。
從有了注射類的疫苗麵世,人類大大得益。十九世紀中葉後開始的“人口爆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疫苗(1870年時的世界平均人類壽命才30歲)。
當然,從結果說,疫苗的後果之一是“人口爆炸”,然後自然資源被耗盡,生態塗炭,最後有可能導致人類消亡。但那個不是這裏要討論的。這裏討論的前提是“壽命增長”是“好事兒”。
連結“新冠疫苗”。
一大“爭論”是 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 這兩款疫苗是“RNA疫苗”,全新的技術。對“新技術”有懷疑很正常。如果真是“RNA疫苗”的單一“新技術”問題,那 J&J的疫苗是“傳統技術”。是, J&J的疫苗有腦血栓的風險(18-49歲女性受體中有百萬分之七的風險),而新冠的死亡率在1%左右。有人會說,我就是18-49歲的女性,如果我家附近的日均新冠感染率隻有千分之一,那我染新冠而亡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比打一針 J&J 疫苗而得腦血栓的機率低七倍。
沒錯。但是,那是每天的機率。一年的機率累加,就是百萬分之365,比一針 J&J 疫苗的腦血栓率高52倍!
至於疫苗的“長期風險”,當然有。正常的“疫苗開發”,單單是人體實驗的“關鍵第三期”,就需要最少兩年,來觀察每種疫苗的“長期風險”。
可新冠疫情沒這個“兩年”奢侈品。疫苗的第一針,在2020年7月紮入人體,至今不過16個月。按那個“正常開發”程序,最早明年7月才有可用疫苗。
會死許多人。
而接種疫苗的“各種政策”,是各地的在地“政治問題”。
政治問題的討論,就是政治討論。是我的長項,但是傻哥和傻妹吵架的戲我才不演呢,^_^。
核桃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