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兒
就在韋保衡娶了公主,極享人間奢華的時候,發生了第二件靈異的事件。而這是一件不幸的靈異事件,那時離他們的新婚還不到兩年。古人很少有活到70歲的,一般四、五十歲時就過世了,所以,古代人們的一生比今天要匆忙,到三十歲時人生過半,來日無多。還有不少人二、三十歲就亡故的。然而,今天的人們每天工作繁忙、消費繁忙、娛樂繁忙,很少有時光漫長的寂寥,一生也是匆匆忙忙轉眼就所剩不多了。
話說有一天,同昌公主睡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身穿絳紫衣裳的女孩子走來,對她說自己是南齊的潘玉兒,來要取回她的九鸞釵。然後,公主就醒了。九鸞釵是公主最心愛的一件飾物。當初有人在金陵得到這件寶物,把它獻給公主。公主非常喜歡,重重酬勞了獻寶人。從此就將它一直帶在身上。在做過這個夢之後不久,公主就生病病倒,而且是越治越重。最後,竟然在鹹通十年的八月間去世。時年才21歲。
韋保衡在公主死後,想起公主對自己講的這個夢來了。於是就又把夢說給別人。這時,有一個公主的貼身丫鬟才告訴他,公主的小名就叫玉兒。而當初的這隻九鸞釵上,恰恰刻著“玉兒”兩字。保衡知道後連忙去找那隻九鸞釵。卻怎麽也找不到。
*
“得活”
當年同昌公主說出的“得活”是什麽意思呢?
這我估計又是唐朝的口語。有可能如今西安還有類似說法。比如,“撩薩利”,可能就是太好啦,太美啦的意思。也可能“得活”類似受活,也就是爽啊,好啊,真好啊。誰知道呢。總之,那時還不懂事的公主說出的這句話說的很神秘。
我檢索研究這個“得活”也沒有找到解釋。
不過發現唐代翻譯的景教的經文,《序聽迷詩所經》中有一段記載彌師詞,可能就是彌撒亞、耶穌、耶和華吧,醫治好眾多眼睛有病的人、臉色不好的人等等,說“世間所有墓門並開,所有死人悉得活。”這裏倒有“得活”,不這個“得活”是“悉得活”,因此似乎應該是字麵的意思,“得到生命”、“活過來了”。
上個世紀初,在敦煌石室內發現過八部景教經文。這部《序經》就是其中之一。其它七部是:《一神論》、《宣元至本經》、《大聖通真歸法讚》、《三威蒙度讚》、《誌玄安樂經》、《宣元本經》、《尊經》。當時翻譯的基督教經文中摻雜了許多佛教用語和佛教思想,諸如:“諸佛”、“佛”、“惡業惡報”、“受戒”、“諸佛及非人平章天阿羅漢”、“誰報佛慈恩”、“如有惡業眾生墮落惡道”、“無所障礙”、“善根”、“善智識”等等。
景教是唐貞觀九年由波斯人傳入中國的。當時唐太宗令房玄齡迎於西郊,建寺譯經。後唐武宗廢佛,也波及景教,景教隨之衰落。直到元朝再度進入中國。由此也可見當年蒙古人對各征服地區的宗教、文化的態度還是比較寬容的,從而客觀上有打破地域藩籬,促進文化交流的意義。但是明朝之後,景教又逐漸在中國絕跡。
考察唐詩中幾乎沒有寫到景教,所以,當時信教的可能絕大部分都是在華胡人,唐朝的漢人信景教的可能非常少。這樣,景教在唐朝的中國就根本沒有真正的流傳。
考慮一種宗教如何被另一種宗教替代,實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像吐火教原來在西域乃至中國的西北極為流行,後來漸漸衰弱幾乎滅絕。宗教的競爭伴隨國家民族的競爭,相輔相成。宗教與民族性的關係也值得思考。同一宗教被不同民族采用,有時就像一門語言在不同國家應用而變形,但其實遠比這深刻、複雜。
*
卍
在黃河河套地區出土過上千枚景教徒的銅製十字架,其上竟刻有佛教的卍字符號。這個“卍”符號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符號。原先人們一直認為卍符是由佛教傳入中國的。卍,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刹那”,意為“吉祥海雲相”。東晉鳩摩羅什、唐玄奘將“卍”符號譯為“德”,北魏菩提流支譯為“萬”。卍有左旋、右旋兩種異構體。唐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將卍字定為右旋,定讀音為“萬”,意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希特勒定的是右旋,卐,讀音我可就不知道了。《大方廣佛華嚴經》說:佛祖“胸標卍字,七處平滿。”《方廣大莊嚴經》說佛八十種好中有“七十八發有五卍字”。這是一種“瑞相”。《楞嚴經》有:“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晃,有千百色。”
然而,現代在中國華夏文明地區多處不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了這個符號。據說,這一符號還曾在一支戰國時期中山國以象征王權的青銅鉞上發現過。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商周時顯赫一時的北方“白狄族的族徽”。那麽,希特勒會不會是白狄的後代呢,也未可知。
在西藏,早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也已經有了這個符號。卍,藏語叫做 “雍仲”,在藏地廣泛分布,而藏地本教就稱為“雍仲本教”。不僅如此,那麽在六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古代蘇美爾人、古希臘人的遺址上都發現了這個符號。而古印歐民族在遷移過程中,可能將這一符號帶到印度。所以,佛教中的卍反而可能是外來文化的引用。而且,據說在北美,以及非洲也有卍字符的蹤跡。卍字符的出現相當遠古,而且是普遍的出現在東方與西方,不同的大陸板塊。其意義和用法又相當類似,象征著人對永恒、幸福和法力無邊浩大的祈求。這可能與注視這個符號會產生旋轉、發散的感覺有關吧。十字符號,太陽紋,與它也可能有關,中國宋代產生的陰陽圖與它也可能有關。這個圖形還有些像DNA雙鏈的旋轉,和宇宙中星係的懸臂。
據說卍其實還是最早的一個漢字,是“巫”的變體。而巫最早就是太陽的信使。
對了,最後還要說說曹雪芹。《紅樓夢》中有個小丫鬟名字叫:“卍兒”。她曾與茗煙偷歡。
*
卍兒
茗煙大笑道:“若說出名字來話長,真真新鮮奇文,竟是寫不出來的。據她說,她母親養他的時節做了個夢,夢見得了一匹錦,上麵是五色富貴不斷頭卍字的花樣,所以她的名字叫作卍兒。”寶玉聽了笑道:“真也新奇,想必她將來有些造化。”
賈寶玉說她想必將來有些造化。不知道這造化是什麽?也不知道曹雪芹起的這個新奇的名字有什麽隱喻?《紅樓夢》的那些瘋狂的索隱者可真應該,甩開膀子,用這一段展示展示肱二頭肌了。
或許,曹雪芹在後半部《紅樓夢》中,就是以這個“卍兒”為主角而展開的又一個八十回。但也許,這個“卍兒”後來轉世,變成了希特勒。但是,這個符號還涉及令人非常容易混淆的旋轉方向,總之,非常令人容易混淆。人類有一些基本的符號,比如今天出土的人類最早的圖像是在非洲發現的用褐鐵礦石在一塊打磨平整的石頭上化的簡單的幾何圖形,這是人類有意識的行為,但是現在不知道它們的含義,也不知道這是圖像還是最早的文字。可能最早的抽象的線條是在幾千年前人類製造陶器時刻上的飾紋,那時的飾紋主要有波紋,魚紋等。到了商周的青銅器上的飾紋就極其精美複雜了,而世界各地的器物的飾紋都是極其精美繁複令人震撼的。
*
大唐挽歌
然而 ,當年公主說出一個“得活”,二十年後許多人卻因她而無端死去。
公主死後,唐懿宗極度悲傷。這時韋保衡竟然向懿宗指控是禦醫誤治導致公主身亡。於是,唐懿宗就把禦醫韓宗紹等二十餘人全部斬首,親族三百人投入獄中。唐懿宗與郭淑妃親自為愛女送葬。送葬隊伍上千人,錦繡珠玉,輝煥三十餘裏。《新唐書》載:“及葬,帝與妃坐延興門,哭以過柩,仗衛彌數十裏,冶金為俑,怪寶千計實墓中,與乳保同葬。”下葬時,還把公主生前的乳母殉葬。
事後觀看,種種跡象那時都顯示出這次葬禮的不詳征兆。這個同昌公主的一聲“得活”,實唱出了大唐三百年年的挽歌。十年之後,黃巢農民軍攻入長安。大肆燒殺擄掠。史書說:“殺唐宗族在長安者無遺。”而同昌公主的墓也被盜挖,屍骨被亂軍揚於郊外。
*
同娼
所以,後來又有人評論,說同昌公主不好,不吉祥,帶來唐朝的覆滅。同昌實為同娼。
*
倡、娼、伎、妓
甲骨文中沒有倡、伎、娼、妓。先秦時隻有倡、伎,而無娼、妓。倡同唱,《禮記·樂記》:“壹倡而三歎。伎,與也。本義“黨與,同黨”;也通“技”。《荀子·王製》有“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先秦,倡與優常混用。優為戲劇演員,但中國嚴格意義上的戲劇出現很晚。早期倡優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但女優又稱女樂。先秦男優男倡都常間具男寵的角色,這一點男女應該類似。
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娼字,妓字也是在相近時期產生,原因可能是男性倡伎逐漸消失,所以,最初倡、娼是通用的。然而,魏晉南北朝民間娼妓的商業行為進一步發展,出現在富貴官宦家中也畜養娼妓,同時民間娼妓開始在酒樓服務。
中國曆史上士與妓具有詩意的文化層麵的關係的形成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安雖放情丘壑,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非獨謝安,在魏晉攜妓出遊似已成一種風氣。庾信《詠畫屏風詩》中有“行廚半路待。載妓一雙回”,還有“石崇迎客至。山濤載妓來。”
這樣推測,蘇小小在當時是一名妓女的可能性也是相當大的。不過,那時最出名的妓女卻是另一個奇異的女性——綠珠。
*
綠珠
《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
綠珠真美啊!而且,有著一個李賀的綠色的名字。可惜不知為什麽李賀沒有寫過綠珠。
史書中能被稱為“美而豔”的女人並不多,而“善吹笛”的就更少了。吹長笛的女孩子。齒芳唇蕙,息吹若蘭,明月倚窗,秀發及如雲。“橫笛能令孤客愁,淥波淡淡如不流。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曆江楓秋。”笛子是一種神奇的樂器。它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樂器,音樂就是從那時開始的。而至今它仍被廣泛用於演奏。那種內膛鍍金的銀質的長笛,拿在女孩子的手裏有著說不出來的浪漫。我也想我能愛上綠珠,此事不難。
石崇很有錢,而且還很暴力。性,是一種資源。美而豔,就更是一種稀有資源了。石崇能得到綠珠是因為當年“石崇嚐刺荊州,劫奪遠使,沉殺諸商,以致巨富”,是官員腐敗,並以打黑為名暴力掠奪,積累了驚人財富。
女人的美麗會為美麗的女人帶來許多東西,有一些是額外的風險、艱辛,甚至是災難。
經常會有一個女人太美了,兩個男人就突然廝殺,這不奇怪。但人類奇怪的是,如果這個女人太美麗了,有時會導致第三個男人,甚至一大群不相幹的男人糊裏糊塗就丟了腦袋。後來,綠珠被孫秀看上了。
孫秀是誰呢?開始隻是一個猥瑣的小吏。石崇根本看不起。
石崇是誰啊?石崇是曆史上以鬥富出名的。他很牛。像個暴發戶式的暴發戶。當地方小吏孫秀派來之人說明來意後,石崇“啪”打了一個響指,然後一揮手,或者雙手慢慢舉起,然後在空中一拍,一下叫出來一個排的美女,站好,隨便挑。
“崇出妓妾數十人曰:任所擇。”唉,這麽土豪,說實話。我很羨慕啊。啪,一揮手,叫出一排美女。可是,那個孫秀派的來人根本沒有看那一個排的美女,而是麵無表情低聲告訴石崇,說孫秀派他來要的是——綠珠。然後,他還很客氣的暗示石崇,他今天不帶綠珠回去,得罪孫秀石崇可能會有麻煩。石崇那時就撂下一句讓綠珠心中暗暗喜歡,日後卻要了她的性命的話:
“綠珠吾所愛重,不可得也。”
因為這句話,綠珠最終為石崇墜樓而死。我們後人不必為綠珠評論這樣做值與不值。
孫秀屬於社會上那種你可能很看不起,但最好離他遠點。因為,他很可怕!
後來,孫秀終於找到借口要殺石崇。《世說新語·汰侈》載那時:“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 :‘當效死於官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而石崇隨後被斬棄東市。
*
崇綺樓
綠珠跳的那座樓在金穀園內。據說就是當年石崇為綠珠所築。樓高百丈,名“崇綺樓”,可“極目南天”,裏麵裝飾著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
石崇愛綠珠嗎?
可能石崇愛綠珠吧。不過,昔者石崇家中有妓妾美人千餘,“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嚐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強,至於沉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那時,石崇在家中舉行宴會時,讓美人給客人勸酒。如果有客人不喝,石崇就讓人把美人砍首。一次丞相王導與大將軍王敦一起到石崇家喝酒。王導不能飲,但每勸必飲,最後大醉。王敦卻不飲,結果連著在他們麵前殺了三個美人,王敦仍然不飲。王導勸他喝一杯,王敦說:他殺自家人,關我何事。
*
金穀園
唐朝白居易有詩《洛中春感》寫到綠珠事,“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今天,人們仍然能記住綠珠,是因為她的美貌,她會吹笛子,更是因為她的癡情和義氣。因為生活越發展,癡情和義氣就越稀有了。
寫綠珠的詩最傷痛的還是杜牧的《金穀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當然了,《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事情,可能並不能當做史實。所以,這個讓白居易、杜牧和許多後世詩人墨客感憐愛的綠珠都低是真是假,又有幾分真假,都未可知,隻是他們留下的詩詞文賦卻都是真實美好的。從某一方麵來說,曆史就是文學。有時小說比曆史更真實,曆史有時比小說更小說。
不過,“落花猶似墜樓人”寫的真好啊。
*
那麽,關注這個蘇小小我們所知道議論的也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影子而已了。
不過,談到蘇小小後來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我們就必須談談北宋時張耒記錄的一個奇怪的夢。在張耒的文集中收有一篇《書司馬槱事》,裏麵記錄了司馬槱的一個夢和兩首詞曲。
司馬槱,陝人,太師文正之侄也。製舉中第,調關中一幕官。行次裏中,一日晝寐,恍惚間見一美婦人,衣裳甚古,入幌中,執版歌曰:“家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歌闋而去。槱因續成一曲:“斜插犀梳雲半吐。檀板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雲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後易杭州幕官,或雲其官舍下乃蘇小墓,而槱竟卒於官。
槱,音有,積木燎熏之意。徐誌摩的字就是槱森。司馬槱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司。生平事跡非常模糊,僅有的記載大概為:司馬槱,生卒年不詳。字才仲,陝州夏縣人。司馬光侄孫。哲宗元祐六年,以蘇軾薦,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第五等,賜同進士出身,調關中幕官,遷河中府司理參。調錢塘尉,卒於官。
當年司馬槱是由蘇軾舉薦參加了製科考試,可見與蘇軾相熟,非常可能是蘇軾的追隨者。製科,宋時又稱大科,是漢代開始的一種由皇帝親自主持的特選人才的考試。唐代極盛,至宋衰落,原因或是宋朝重視製度化的科考。但製試極難,考兩宋三百年間,製科中者僅49人次。而張耒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門生,是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所以,很可能是因為同為蘇軾門人,張耒得以認識了這位默默無聞的司馬光的侄孫,並且知道了他的一個奇異的夢。然而,張耒的這段記述語氣極為含糊,似真似幻,讓人難斷真偽。他既沒有說那個夢中出現的女人就是蘇小小,也沒有說司馬槱又是如何死的。所以,他的記述本身就像是一個很怪的夢。
張耒記下的這段短短的文字開啟了蘇小小熱鬧的轉世輪回。
不久,宋人何薳在《春渚紀聞》中便轉述了司馬槱,因為我沒有任何名氣,所以你可能對我不夠重視,草草的讀讀我寫的文字,現在已經把槱這個字忘了,所以這裏我再說明一下,槱,這個字念“有”,積木燎熏之意,徐誌摩的字就是槱森,“有森”,“司馬槱”讀“司馬有”,的這個夢。這裏敘述稍稍增加了一點細節,而結尾則出現了一個新的更加離奇的情節,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張耒的記述中那個夢中的女人唱完一闋含義不明的詞曲後就離去了,而在何的轉述中女子不僅告訴了司馬槱此曲名為《黃金縷》,且告訴他,他們日後還會在錢塘相見。這樣,這個女子就是蘇小小變得更加肯定了一些。而故事結尾說,當知道了自己的廨舍後麵有蘇小小墳墓後不久,司馬槱就病倒了。他平日乘遊的畫舫便也因此閑置在河邊。但有一天船上的柁工看見司馬槱攜一麗人登舟畫舫,他剛要上前作揖問安,船卻突然燃起大火。柁工大驚,連忙跑去司馬家中報信,可剛進家門卻聽到裏麵傳來一片慟哭之聲。
何薳《春渚紀聞》提到司馬槱當年參加製科是由蘇軾推舉,這在張耒的記述中並未交代,並且在何的記述中《黃金縷》的後半闋是由秦少章來完成的。秦少章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的弟弟。這樣看來何薳似乎是要為了使他的記述更具真實性。由此可見,何的講述仍屬於文人記錄奇談怪事的文化八卦。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何的父親何去非與蘇軾相識,並且“嚐以蘇軾薦得官”。
張耒原始的記述是否屬於文學創作?抑或確實是司馬槱,因為我沒有任何名氣,所以你可能對我不夠重視,草草的讀讀我寫的文字,現在已經把槱這個字忘了,所以這裏我再說明一下,槱,這個字念“有”,積木燎熏之意,徐誌摩的字就是槱森,“有森”,“司馬槱”讀“司馬有”,的真實經曆就不得而知了。
冷翠燭(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170.html
冷翠燭(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382.html
冷翠燭(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732.html
冷翠燭(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1211.html
冷翠燭(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2106.html
冷翠燭(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3903.html
冷翠燭(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387.html
冷翠燭(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890.html
冷翠燭(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546.html
冷翠燭(1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6310.html
冷翠燭(1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7367.html
冷翠燭(1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8197.html
冷翠燭(1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9433.html
冷翠燭(1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0152.html
冷翠燭(1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015.html
冷翠燭(1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927.html
冷翠燭(1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2457.html
冷翠燭(1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2970.html
冷翠燭(1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3540.html
冷翠燭(2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3965.html
冷翠燭(2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4290.html
冷翠燭(2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5107.html
冷翠燭(2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5550.html
冷翠燭(2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6165.html
冷翠燭(2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6769.html
冷翠燭(26)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teatime/647356.html
冷翠燭(2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8224.html
冷翠燭(2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8677.html
冷翠燭(2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9178.html
冷翠燭(3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9464.html
冷翠燭(3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9882.html
冷翠燭(3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50129.html
冷翠燭(3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50452.html
冷翠燭(3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50883.html
冷翠燭(3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51262.html
李白《古風》其二

抄杜甫詩後,讀時感覺不像杜甫詩,氣質不對,複查,原來抄錯了。是錢起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