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壇裏說對聯,便想到一幅有名的楹聯,“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這幅對子在文殊院。看了它,實在是覺得,對子常有,妙對不常有。
最後一次回國是2019年春節。文殊院離我家兩站路,成都公共車每站都很短,所以每次去文殊院都是走著去,有時和父母,有時與兄妹,有時全家一起,那年春節前後成都的天氣難得的好,天天都是藍湛湛的天。
可等我翻出一組文殊院的照片,發現卻不甚晴朗,是成都最日常的天氣。難不是自己的記憶有誤?但的確不是的,那些日子的確是明媚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下次回國又會在何時呢?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誰人能不把這對子默默念了又念?
門口的年輕女居士在讀經書。
大家們的拓片
文殊院的香火長年不斷
康熙帝禦賜的“空林”匾沒找到,找到一幅仿雍正的詩書。
小和尚靜靜地在一隅寫著“日日是好日”
這隻木魚敲了數百年
每次來文殊院都會在這間茶室坐坐
在這個角落,哥哥抬手一指,“看,那飛簷,鬥拱,戧脊多麽優美。”
文殊院,院中有園,園中有景,雖在鬧市,卻有大隱隱於市之風範。
園中女子如此清雅,是文殊院的清幽給她們以靈性?
文殊院是慈篤禪師在相信寺廢墟中慢慢興建,這一排小石佛是不是都是慈篤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