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胡(鞍鋼)教授曾在好幾年前斷言,中國已全麵超越美國,本壇也有網友預測, 2025年中國的整體實力將超過美國。
不明白國人為啥熱衷比來比去,其實自己過好自己日子就可以了。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從來都沒有想過超越美國,大多數加拿大甚至不屑與美國比較,人家日子也過得蠻好,雖然軍事、科技、GDP不如美國,但不少地方還真的比美國好。美加邊境是開放的,也沒見一個加拿大人偷渡美國。
超越,離不開科學技術。有人喜歡用GDP做標準,那麽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GDP總量將超越美國,至於人均GDP的超越也不是沒有可能,隻是時間問題。但GDP是個啥玩意兒?咱大清國GDP全球無雙,so what?更重要的是,支撐美國GDP的是微軟,亞馬遜,蘋果,特斯拉,波音,穀歌;中國則是茅台,五糧液,淘寶,美團,房地產,餓了嗎……一架波音飛機創造的GDP和雙十一淘寶的交易額所創造的GDP等值,淘寶網的含金量何時超越波音?
人類進入21世紀,各國拚的,其實是國民的智慧,智慧最顯著的標誌之一是創造力。中國人不笨,但我們不能老是跟在別人後麵學,沒有自己的創新不行。打個比方,過去電腦儲存文件用floppy disk,容量大約1.5mb,中國人自己也可以造,還可以把容量提高到2,3,4,5mb。可不久人家就拋棄了floppy,用上了CD,咱們馬上跟上,做的更好。可是人家又掉頭了,改用USB了……。正好像人家發明了3g,4g網絡技術,咱馬上領先到5g,但有沒有可能人家不久根本就不用這種技術了,搞什麽量子通訊或布置星鏈了。現在咱們大力發展芯片,有沒有可能等咱們做出來7納米,芯片技術整個都淘汰了?
所以,單單跟在別人後麵是不行的。算了,還是別和美國比,咱先定個小目標,和咱們昔日的學生,今天的老師日本比。
知道日本這個蕞爾小國有多少發明創造嗎?
粗略統計一下,不下上百種,比較著名的有:
航空母艦,日文打字機(說來慚愧,中文打字機的發明者竟然是美國人),電子計算器,VHS錄像帶錄像機,電子遊戲,智能機器人,CD,電子單反相機,筆記本電腦,藍光,LED,等離子電視,3G網絡和手機,卡拉ok, 電飯煲, 味精, 液晶顯示器, 發光二極管, K線圖, 幹電池,自動鉛筆, 胃鏡,自動檢票機,比特幣,二維碼以及被中國人買爆的馬桶蓋等等等等。
幾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上都有日本人,迄今為止,共有9名日本人(不包括曾經擁有日籍的日裔外國人)獲得物理學獎,8人獲化學獎,5人或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些,都是實打實可以量化比較的。有的時候想想挺傷心,每天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下,一天所接觸到的東西,除了三餐之外,竟沒有一樣是中國人的發明,所謂的新四大發明也都是抄襲別人的概念。
當然啦,科學太機械太無趣,精神層麵的東西也算實力。嗯,太玄乎的哲學啊宗教啊我不懂,我知道現在國內的大多數綜藝節目都是抄襲國外,主要是抄襲韓國和日本。至少,日本的漫畫,動漫,Cosplay讓90後,00後們趨之若鶩。
說到軟實力,軟實力主要是指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及民意等方麵的影響力。這個軟實力國際上有個排名。中國從2018年的第27名上升到2021年的第8名,可喜可賀。2021年前7名是:1.德國 2. 日本 3. 英國 4. 加拿大 5. 瑞士 6. 美國 7. 法國。
中國畢竟有5000年的文化底蘊,中國的軟實力應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這需要更開放更寬鬆的環境,靠孔子學院的推廣肯定是不行的。可以思考:為什麽日本的柔道,印度的瑜伽要比中國的太極和武術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的更深更廣?博大精深的中醫為什麽很難在海外推廣,這裏除了文化還有什麽其他原因?
軟實力沒有一個量化的參考標準,但是如果百老匯上演的中國傳統戲曲和民樂與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交響樂、芭蕾舞與西洋歌劇數量相當,如果美國影院的中國電影與中國上演的好萊塢大片數量相當,如果美國的佛教寺廟和道觀數量與中國的基督教教堂數量相當,如果美國的大中小學生都以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自豪,如果大量的中國人去美國領養美國孤兒和殘疾兒童……,那麽,中華文化將無疑超越西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