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複旦大學新聞不斷,先是數學學院的薑老師用刀捅了學院書記王永珍,然後是有人在網上為王書記家屬募捐,卻被許多網民問詢如何給薑老師的父母捐款。在6月18日,複旦大學中文係主任發表了題為《求仁得仁,永珍安息》的短文,悼念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被凶手薑某殺害。複旦大學官網全文轉發。又引起了網上的熱議。
本貓原本隻是睹了一眼短文,直覺感到半文言文的句子,沒啥大的出彩。但對複旦大學中文係主任的一種盲目崇拜,認為這種悼念逝者的短文至少應該是可以經得起被大家仔細斟酌的吧。但是,沒想到會在網上招到鋪天蓋地的惡評,這就讓本貓覺得好奇了,特地找來全文仔細讀,想體會一下到底複旦大學中文係主任有怎樣的語文水平,會引起網上的熱評。
全文不長,連同落款是196個字。但在邏輯和行文多有可商榷之處。在本貓眼裏這篇短文隻有初中語文的水平。絕對不是一個大學中文係教授應該有的水平。這的確實件很奇怪的事情,也難怪會在網上引起轟動,甚至有人進而懷疑複旦大學的整體學術水平。評論這篇短文,不需要很高的語文水平,初中語文水平以上的網友,就可以讀懂本貓下麵的點評。
首先是標題:“求仁得仁”的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出自《論語》。那麽這標題想要表示什麽呢?難道是永珍書記正想要睡覺,就有人遞來來了枕頭,有心求死,正好就被人殺害了?顯然,把“求仁得仁”這個成語用在這裏,是不妥當的。
文內第一句:“永珍遇害十日,校方有此說明,以正視聽”。校方是什麽說明,如何“以正視聽”?應該簡略複述幾句,否則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第二句結尾的:“亦無從問得事實也”,直接在邏輯上和第一句有矛盾。既然“無從問得事實”,那又如何“以正視聽”?
從行文順序上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因果關係,因為“無從問得事實”而導致“謠言疾起”。作者用了一個“然”字,“然謠言疾起”,卻硬生生把因果關係變成了轉折關係,會讓讀者有一種莫名奇妙,雲裏霧裏的感覺。
第四句“唯複旦師生,不為所動”,是讚許複旦師生不聽謠不傳謠,但緊接著第五句又突然指稱複旦師生“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又讓人一頭霧水。難道複旦師生們不為謠言所動,是因為師生愛校心切而不顧王書記本人有問題這一事實?
行文至此,基本上是半文言文的風格。第六句“實賴永珍人品口碑,在周圍人心目中屹立不倒”,完全是一句白話文。這樣的文言文和白話文混搭,有點讓人無所適從的感覺,破壞了行文的流暢。也和下文的“仁者不壽,吾儕所慟”純文言文是完全不同的行文風格。
第七句是為了修飾第六句的“人品口碑屹立不倒”,既然已經說了“三世不斬”,那麽“區區十日,又何足道”就是多餘的了。而且看不明白,這“十日”和 “三世”之對比有什麽意義。如果是說“區區十年,又何足道”,那還有點意思。在本貓看來,這“區區十日”應該算是屍骨未寒的時間把,所以應該用在對忘恩負義者的指責上的。
不知道這篇短文,是不是因為這位中文係主任在失去同事的極度悲痛之下,有了這種才語不達意的發揮失常。希望這篇短文的確不是其真實水平的體現。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皇帝新裝”效應,在複旦中文係,即使有其他人讀出了短文的不妥,也不會有任何人來指出的。但是,做為無數學子仰視的國內最著名學府之一,卻有人不假思索就將短文全文轉發。這讓無數仰視它的莘莘學子怎麽看?還要不要報考複旦大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