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謝謝!相信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因人而異,合作是一個理想狀態

回答: 物極則反 :)sand20102021-06-08 16:22:57

對個人來講是欲望和良知之間的平衡。對社會整體來講,是如何通過製度和意識形態達成個體之間的平衡。

 

至於奉獻,正常人相信都有為善憐憫之心,隻是這種為善憐憫之心會受到各種限製或不正確的引導,不能發出或正確發出。強迫或不自覺的奉獻必然會有陰影或產生壓抑。所以才會有由心而發,真心之說。不能由心而發的奉獻,說明存在問題。不麵對問題而隻奉獻就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和損失。

 

完全同意有更深層的覺知,事物的存在和變化一定有其背後的原因。合作的本源個人認為可以看成是良知的自然流動,而當摻雜進欲望時,這個自然流動就可能成為不自然的,可能合作也可能變成競爭或者剝削。而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相信正是良知和欲望參雜時實現合作的最優解,而這個最優解重點在義和道上。

 

也是個人妄自淺見,恕過多引申:)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