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摘錄了一些中英文比較文章段落,供參考。

來源: 前川 2021-05-24 10:30: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61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前川 ] 在 2021-05-24 16:42:4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英語言的3個本質差異   

一、不同的語言類型

漢語屬於孤立語(an isolating language)或者稱為分析語(analytic language),它不是通過詞的內部形態變化(漢語沒有時態和單複數的變化)來表達語法作用,而是通過虛詞(function words)和詞序(word order)來表達;

英語屬於曲折語(an inflectional language)或者稱為綜合語(a synthetic language), 通過語言的形態變化(change in form; inflection)來表達語法關係。

二、不同的句子結構(不同的信息組織方式)

漢語句子屬於線型或者竹節結構(linear or bamboo structure)。在表達複雜意思時,一般是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逐步交代。有可能幾個動詞結構連用或幾個名詞性短語連續鋪排(use nouns continuously),中文多短語,在進行英譯中翻譯的時候,如句子過長應進行合適的拆分。

英語句子:樹形結構(tree structure)層次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英語句子有一定的框架(framework)主謂(SV)是主幹。而在將中文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應首先弄清楚中文句子的邏輯關係,用連接詞將句子連接起來,盡量避免將中文裏的多個短句結構翻譯成英文以後,對應的譯文還是多個短句的結構。

三、不同的語義連貫方式

漢語屬於語義性語言(semantic pattern),隱性連貫(implicit coherence),意合(parataxis),句子的邏輯關係多通過上下文體現;

英語屬於形態性語言(morphological pattern), 顯性銜接(explicit cohesion), 形合(hypotaxis),句子的邏輯關係主要通過連接詞體現。                         (摘自知乎)

-------------------------------------------------------------
作者:吳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7577/answer/47765381
來源:知乎

一、中文主題顯著——英文主語顯著

中文的主語可以被忽略,不作為句子表述的重點,主要以話題為主。

甲:(你)今天請客都買了些啥?

乙:(我)買了不少罐頭水果。

甲:新鮮水果(你)不買,(你)買這麽多罐頭的幹啥?

乙:新鮮的(我)買不到,(我)隻好買些聽裝的充數。

(金積令 “英漢語主題結構的對比研究” )

而英文一般則凸顯主語。

1. 施事主語: We caught a thief.

2. 受事主語: The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

3. 形式主語: 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

4. 主題主語: 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二、中文時間/空間敘述順序從大到小——中文時間/空間敘述順序從大到小

2014年3月2日上午10時30分

at half past ten in the morning on March 2, 2014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XXX街7號XXX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係110辦公室

Office/Room 110, English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XXX University, No.7 XXX Street,Wuchang District, Wuhan, Hubei

三、中文敘事在前表態在後——英文表態在前敘事在後

如蒙早日寄來樣品或產品冊,將不勝感激。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samples and brochure could be soon forwarded.

( 在這裏寄來樣品作為事情,感激作為表態)

四、中文現因後果——英文先果後因

1. The prince in rags was thrown out of the palace because the guard couldn’t recognize him.

那個衛兵認不出穿著破衣裳的王子,就把他從王宮裏趕了出來。

2. 這對新人男才女貌,真稱得上是天作之合。

It can truly be said of the newlyweds that theirs is a match in heaven, for he is as talented as she is fair.

五、中文先交代背景後給出焦點——英文先給出焦點後交代背景

Stealing happens only in communities where some have got more than they need while other have not enough.

在一個社會裏,隻有當一些人綽綽有餘,而另外一些人物質匱乏時,偷盜才可能發生。

去年他為了完成一個項目在實驗室用計算機努力地幹了十個月。

He worked hard with a computer in the lab for ten months in order to complete a project last year.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慮事物的環境和外圍因素,然後考慮具體事物或中心事件。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正相反,首先考慮中心事物,然後才加上外圍因素。)

六、中文首開放尾封閉——英文首封閉尾開放

桶 He is reading.

糞桶 He is reading a book.

兩個糞桶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肩上挑著兩個糞桶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in the reading-room.

黑臉長工肩上挑著兩個糞桶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in the reading-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of our library.

七、中文動詞化表達法——英文名詞化表達法

1. I’m a bad sailor.

我容易暈船。

2. Tom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

湯姆既不抽煙,也不喝酒。

3. He used to be a politician. But now he becomes a businessman.

他以前是吃政治飯的,如今卻成了做生意的。

八、中英文的肯定和否定表述方式的互相轉換

中文肯定轉英文否定

他們很快就要簽合同了。

It will not be long before they sign a contract.

人人想發財。

There is no one but hope to be rich.

我完全同意。

I couldn’t agree more.

英文肯定轉中文否定

He is strange to compliments.

他不愛聽恭維話。

He thought he’d got a mortal illness.

他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My boss treated me poorly.

我的老板對我不好。

九、中文多意合(排比、並列結構)——英文多形合(從屬結構)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麽一去不複返呢?——朱自清《匆匆》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朱純深 譯)

------------------------------------------------------------

西方人是微觀看世界,傾向於研究事物、分析事物,而對事物的分析研究是以準確的定義與嚴密的邏輯推理為基礎的,這一點語言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具體來說,英語的邏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 英語的句子結構在形式上是非常嚴謹的,不但句子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主謂賓定狀補都有明確的界定,而且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也都有連接詞來表示。與此相反,漢語的句子結構在形式上則要隨意得多。請看下麵的例子:

  Did you ever go see a movie that everyone told you was great, then because of all the expectations, you ended up disappointed? 《實習醫生》

   以上整個句子是個一般疑問句,句子的主幹是did you ever go see a movie? 然後後麵的所有內容都是用來修飾movie這個詞的,用that 這個連接詞表明修飾關係。而後麵的修飾定語又分成了兩個從句,一個是everyone told you was great,另外一個是“you ended up disappointed”。也就是說如果用這兩個從句單獨修飾前麵的主詞的話,可以拆成“did you ever go see a movie that everyone told you was great?””did you ever go see a movie that you ended up disappointed?”。但這兩個從句之間又存在著一個因果關係,為了表明這層關係,在兩個人名之間又加了一個“then”引導的狀語“because of all the expectations”。所以,雖然這個句子很複雜但各個要素之間之間的邏輯關係卻交待得非常清楚。

  再看下麵這個例句:

  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t get them back on! 《六人行》

  這一段內容總體上是在敘述一件事情,即“因為褲子熱”“就把它脫子”“結果卻穿不回去”,用”so”和”but”做連接詞表明了句子之間的因果關係、轉折關係。然後用了兩個”from”說明褲子“穿不回去”的可能原因。各個因素的邏輯關係也交待得非常清楚。

  與此相反,漢語的句子結構在形式上則要隨意得多,而且,漢語還經常借用前麵的語義

  將句子的某個成分進行缺省。以下是馮小剛的電影《沒完沒了》裏麵葛優的一段台詞:

  “讓警察逮著是小事,你要是在我手裏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是死罪。”

  為了便於對比,我把電影裏的英文字幕一起貼在下麵:

  “If I get arrested, it’s no big deal. But if you die on me, then I might as well be dead too.”

  下麵把中英兩個版本在邏輯表達上的差別分析如下:

  讓警察逮著是小事(這個句子中有個假設關係,沒有體現出來,而且應該是“我”讓警察逮著,“我”字在此缺省),(下麵一句與前一句形成轉折關係,也沒有體現出來)你要是在我手裏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是死罪。(“死罪”與前麵的“三長兩短”是個呼應,在此也沒有字麵上的表達)

  再舉個例子,也是同一部電影裏葛優的台詞:

  我大姐命苦。 伺候完了我媽,伺候我爸。我爸腦血栓一躺就是好幾年,我姐一點罪都沒讓他受過,自己是一天好日子都沒過。

  Her life was hard. She was always taking care of others. When my dad had a stroke, she was his nurse for years. But she never had any life of her own

  分析如下:

  我大姐命苦,。伺候完了我媽,伺候我爸(此句省略主語she)。我爸腦血栓一躺就是好幾年(此句在英語版本中理解為時間狀語從句),我姐一點罪都沒讓他受過,(此句與前一句形成轉折關係,沒有體現出來)自己是一天好日子都沒過。

  漢語在結構上的鬆散性不僅體現在句子與句子之間,在一些常用語中也經常發生,如以

  下例句:

  說不成就不成。I said no. and that’s that.

  那也沒辦法啊!I can do nothing about it.

  我讓著他呢!He’s lucky I let him go.

  非打不可? 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以上都是電影中的口語及其英語譯文。大家可以看出,英文版本比起中文來在結構上要完整得多,有的在中文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在英文中卻分解成了兩個句子來表達,而且每句話都有主語,而在中文中卻缺省掉了。

  還有人拿《紅樓夢》中的一句話做例子對比兩種語言在邏輯性上的差別:

  “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

  if you spat blood when you were young, you would die early, or at the very least be an invalid all your life.

  可以看出英文翻譯用了連接詞if, when, or等,很清楚的把內在邏輯表現出來了,而漢語則沒有,一些句子成分也有缺省。雖然這個例子用的是書麵體,結構上本來與口語就有所區別,但依然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在結構上的差別。

2. 漢語直觀,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時候傾向於用身體可以感受到的動作或表象來直接描述,而英語則傾向於透過現象描述本質的東西。請看下麵的例句:

  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看我還能不能站起來。《醜女貝蒂》

  這句話發生的情境是說話的人腳摔傷了,需要別人幫忙把她攙起來。漢語用的是“站”這個最直觀的詞語,不管你是不是因為受傷想站起來還是坐久了想站起來,反正都是站。但在英語中則明確表達了她是想驗證自己傷得重不重,自己的腳是不是還能支撐身體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來”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確。

  再看下麵這個例句:

  他老婆醒了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 《喜劇之王》

  這句話發生的情境是他老婆生孩子暈死過去了。漢語中在此處用得“醒”也是可以表達睡醒的“醒”的,因為特征都一樣,就是眼睛睜開了。但英語則明顯的把兩者區別開了,這兒的醒是蘇醒的“醒”,意思完全不同。

  再看下麵一句:

  念過書沒有?Have you been educated?《喜劇之王》

  當然同樣的意思也可以用英語表達為have you gone to school?《鹿鼎記》 但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來表達,在文字上都比漢語要更加得貼近實質,“讀書”則表象化一些。

  這個特點也體現在對一些外來詞的稱謂上,如我們說“口香糖”,是從味道上來定義的,英語則是”chewing gum”, 是說這種糖是用來咀嚼的,用來活動口腔肌肉的,不管它香不香。再比如,我們說“紅綠燈”,是從燈的顏色上來判斷,英語則說”traffic light”,是從它的功用上來定義的。

  除了以上幾點外,英語表述的實質性還特別體現在”give””have””get””be”等幾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上。

  先看give:  

  That’s why my dad gave me a guy’s name. 這就是為什麽爸爸給我起了個男孩的名字

  You have to give her credit. 你得承認有她的功勞

  Wine is giving me a headache. 我喝酒頭痛

  Mary gave birth to a baby last week. 瑪麗上周剛生了寶寶。

  He’s been here before. I gave him a haircut, remember?他以前來過,我還給他理過發呢!記得嗎?

  You almost gave me a heart attack. 你差點把我嚇出心髒病。

  Now give me a boost. 推我一把。

  I wonder if you can give me a lift? 你能送我一程嗎?

  Give me a big “ahh”。大聲說“啊”

  Please give me a hand. 請幫個忙。

  以上例句中,都是用give+N 分別替代了漢語中的“承認”“上頭”“生”“嚇”“推”“送”“說”“幫忙”“痛”等比較感性、直觀動詞,表達了一個事物(無論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從“施動者”到“受動者”的傳遞過程。Give更加清晰地體現了兩個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

  再來說說“be”這個係動詞,請看以下例句:

  I’ll be right there. 我很快就到。

  I’ll be back soon. 我很快就回來。

  (It is) my treat. 這次我請客。

  You’re a good dancer你舞跳得真好。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hicks? They are a huge responsibility. 你知道怎麽養小雞嗎?它們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照看。

  Where were we? 我們說到哪兒了?

  Sorry, I think you may be in our my seats。 打攪,我覺得你們是坐了我們的位子了。

  I think we’re between floors.我想我們是被卡在樓層中間了

  在以上例句中,”be”這個係動詞分別替代了漢語中的“到”“回來”“請”“跳”“花費”“說”“坐”“卡”等動詞。從中可以看出,與漢語喜歡用直觀的動詞來描述事物不同的是,英語更傾向於進行性質或狀態的判斷。這其實也是英語追求事物本質的一種表現。

  漢語的表象性與英語的實質性在語言表述上的另一個體現上就是漢語中動詞用得比較多,一句話中可能會有多個動詞,是一種動態的描述,而英語中的名詞、介詞等用的則比較多,主句中一般隻有一個動詞,是一種靜態描述。比如:

  Water works for weight loss. 經常飲水有利於減肥。

  漢語中用了“飲”“有”“減”等三個動詞,而英語中隻用了一個動詞”work”, 然後用介詞”for”,名詞”loss”等來代替漢語中兩個對應的動詞,更能表現出“飲水”與“減肥”之間的邏輯關係。

  再比如,前麵有個例句: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hicks? They are a huge responsibility. 你知道怎麽養小雞嗎?它們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照看。

  漢語中用了“知道”“養”、“花費”、“照看”等四個動詞,而英語中則隻用了”know”和係動詞”be”,然後用介詞”about”,名詞”responsibility”等表達了漢語中對應的動詞的意思,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

  通過以上分析,大家應該感覺得到英語的邏輯性比漢語要強。但這並不是說漢語就沒有邏輯性,而是這種邏輯性是隱性的,是在字裏行間體現出來的,雖然沒有那些直接表示句子成分關係的連接詞,但我們依然非常清楚二者之間是因果關係還是轉折關係,而且,少了這些語法上的束縛,我們在行文表達上也就更加的隨意,即使是用詞的先後順序上做些變動,也照樣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比如前麵舉過的例子,“念過書沒有?”如果把句子的順序變動一下,或者加一字減一字,都還能表達相同的意思,如“書念過沒有”“有沒有念過書”“書有沒有念過?”“書念過沒?”“書有沒念過?”,而英語就不可能進行這麽靈活的變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英語更加適合寫議論文,因為它邏輯嚴密,而漢語更適合寫散文以及詩詞歌賦,因為它講究“形散意不散”,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才為我們留下了那麽多美麗的詩篇。(摘自豆瓣)

所有跟帖: 

這個實用,讚!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21 postreply 11:09:55

謝謝。看來國內研究的人也不少。 -前川- 給 前川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21 postreply 11:12:33

值得收藏,謝謝川川分享。 -盈盈一笑間- 給 盈盈一笑間 發送悄悄話 盈盈一笑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4/2021 postreply 11:38:19

謝謝。你英文那麽好,這些都知道了。 -前川- 給 前川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21 postreply 11:51:02

有趣。這些都是現代漢語,古漢語區別就更大了 -LinMu- 給 LinMu 發送悄悄話 LinM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4/2021 postreply 15:35: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