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1980年代末期,交大校園裏個別人開始談論沈從文和他的名著《邊城》。他們把沈從文看成是被政治埋沒的文學奇才,把《邊城》看成天人之作,聲稱隻有高文學素養的人才能讀懂、一般人水平不夠所以讀不懂。我當年也曾借來小說,卻開卷無感,覺得它太平淡。那時缺乏生活經驗,又自認沒有多少文學素養,所以我也沒有進一步深究。
後來的幾十年裏,沈從文,連同錢鍾書和張愛玲等,聲名鵲起,成了被恢複名譽的文學巨匠。他們的作品也逐漸變成主流,炙手可熱。其間傳出,如果沈從文活得久些,本可以憑借《邊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於是我也買了一本《邊城》,並且找到根據它改編的兩部老電影。其一是1953年版的香港電影《翠翠》,其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在1984年拍攝的《邊城》。生活經曆增長了,我再讀小說或看電影,想法自然多了,但是我的總體評價還類似。《邊城》是一本散文式小說,語言輕快,場景宛如世外桃源,讓人讀起來很順,但是故事情節單薄,思想淺白,並存在深層矛盾,經不起推敲。總之,它不是一本糟糕的小說,但遠算不上文學傑作。
圖1. 《邊城》主角翠翠的三個藝術形象。左圖是《邊城》小說插圖,畫家根據原著文字想象出來,編繪者是李晨。中圖是1953年香港版電影《翠翠》中的翠翠,由著名影星林黛飾演。林黛當時大約18歲。電影對原著改動較大。右圖是1984年大陸電影《邊城》中的翠翠,演員是戴呐。
最近兩年,我曾兩次與朋友認真談起《邊城》。一次是2019年在新加坡,老同學談起當年在校時幾位熟人熱烈推崇《邊城》,其中一位還因為這本小說結識了後來的太太,傳為佳話。另一次是2020年初,老友訪問我家,也談起他曾多麽仰慕沈從文和《邊城》。於是我有了興趣,又把小說從頭到尾讀了兩遍,然後參考兩個版本的電影,就有了如下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推敲《邊城》
《邊城》的故事很簡單。民國初年,在一個山清水秀的湘西小城,女主角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靠看管渡船為生。爺爺老了,操心翠翠的婚事。一家兩位少爺都喜歡她,同時追求。翠翠內心喜歡二少爺卻不表態,爺爺追問也不說,二少爺找她她就躲,讓所有人都蒙在鼓裏,於是兄弟之間展開競爭。不久後大少爺自覺落敗,鬱鬱遠行,死在途中。這時大家才知道翠翠中意二少爺。但是二少爺覺得翠翠一家間接害死了哥哥,變得冷淡,也外出做生意,離開了傷心地。爺爺為翠翠的未來心急,在雨夜死去。翠翠在這場熱鬧後變得孤苦伶仃。故事結尾,她渺茫地等待二少爺歸來。
小說的核心是翠翠的愛情。我的第一印象是,翠翠的想法和言行都莫名其妙。她愛二少爺嗎?如果愛,她為什麽從來不表達?為什麽對二少爺那麽漠不關心?比如明知二少爺喜歡自己,二少爺來碼頭找她,她卻“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回頭便向山竹林裏跑掉了”(第十八章)。明知大少爺淹死了,二少爺悲痛欲絕,翠翠卻毫不在意,“把那點心頭上的愛憎移到別一件東西上去,卻隻讓她的心,在一切頂荒唐事情上馳騁。她從這分穩秘裏,常常得到又驚又喜的興奮” (第十八章)。
愛情有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朝思暮想對方,強烈希望與之結成一體、永遠相伴,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或至少與自己一樣重要,為對方的歡喜而歡喜、為對方的悲傷而悲傷,等等。但是翠翠幾乎沒有這些特征。如果小說想表達翠翠愛二少爺,它失敗了。
也可能翠翠不愛二少爺。翠翠年紀少,隻有13、14歲,可能心智還不成熟。她對二少爺可能隻是朦朧的好感,還沒有發展到愛情的程度。其實13、14歲的孩子也可能有愛情,並且因為沒有被世俗汙染,他們經常比成年人更純潔,更敢於為愛人犧牲自己,不會像翠翠那樣,明知愛人喜歡自己還故意躲避,明知愛人悲哀還不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翠翠沒有愛上二少爺,或者即使心裏有愛意,但因為懦弱或愚昧,沒有奮力爭取過,那麽她沒有與二少爺結緣就很正常。就像沒有期望去西藏的人最後沒有去成西藏、心裏想發財卻從沒有勤奮過的人最後沒有發財一樣,一個沒有愛情、或沒有為愛努力過的人,最後沒有得到愛情,是天經地義的,並不感動或吸引人,又何必費力把它寫成故事、浪費讀者時間呢?
故事的結尾
《邊城》的結尾設計,隱含著作者希望讀者怎樣理解整篇故事。爺爺死後,爺爺的好友陪伴翠翠,為她講解各種事理。二少爺得不到她的回應,隻好負氣離去;少爺家因大兒子的死而怪罪翠翠一家;爺爺因少爺家責難、翠翠婚事不順,抑鬱而死;等等。“翠翠把事弄明白後,哭了一個夜晚“(第二十一章)。之後,少爺的父親知道翠翠孤苦,請她搬到家裏住。翠翠覺得名分未定,住到人家裏不妥,所以拒絕。於是翠翠每日獨自掌管渡船,“辮子上紮了白線…心裏酸酸的”(第二十一章)。
爺爺的朋友解釋後,翠翠明白了什麽?作者沒有明說。最合理的解讀是翠翠明白了爺爺對自己的關心,也可能理解了二少爺一家為什麽疏遠自己。但是她不太可能因為爺爺朋友的一席話,從不愛二少爺一下子變得愛他。那麽,為什麽二少爺原來主動追求、翠翠也不理睬人家,現在卻突然要日夜等待二少爺歸來呢?難道隻因為爺爺死了,自己沒了依靠,於是想依靠二少爺嗎?不愛人家、或並不強烈地愛人家,卻為了生計要嫁給人家,是一種自私。現實中很多女人這樣做,旁人無需指責,但其中沒有什麽美好,並不感動人。
小說的最後一句話,“這個人(二少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一直被書評人津津樂道,很多人因此設想兩人未來的重逢與幸福。除非在等待期間翠翠有根本轉變,否則二少爺回來與她結婚,而她卻不愛、或不怎麽愛二少爺,那才真是一場悲劇。二少爺有情有義、健康英俊、又踏實能幹,值得一個真正愛他的女人,為什麽要娶內心模棱兩可的翠翠?翠翠不愛二少爺,或沒準備好與他一條心、同甘共苦,又何必要專心等他歸來?翠翠應該尋求自己真正的愛情。
很多讀者感歎翠翠沒有得到愛情,是因為到處不湊巧。“邊城中的人們都那麽善良、純真,為什麽翠翠的愛情會以悲劇結束?”網上多人類似評論。其實翠翠得不到愛情,不是湊巧,是應該的,因為她沒有愛情,或者沒有勇敢追求愛情。如果女生不愛男生,不理睬男生是正常。但是如果女生愛男生,男生表白她卻無故躲避、看到男生痛不欲生她卻毫無同情,這樣的女生冷酷無情、愚昧可厭,不能算善良、純真,甚至不算好人。
基於《邊城》的電影
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在1953年首次將《邊城》搬上銀幕,由著名導演李翰祥做實際編導,電影取名《翠翠》。那時沈從文遠沒有現在的文壇地位,李翰祥自然看出原著裏的荒謬,於是做了大幅度改動。改編的大原則是做實翠翠與二少爺之間的戀情,細節包括把翠翠的年紀提高到16、17歲,從小說裏的未成年小孩變成懷春少女;加入二人私下約會、兩情相悅等重要環節;爺爺不再像小說裏那麽完美,變得有點老糊塗,不知道翠翠的戀情;又把翠翠沒有明確拒絕大少爺提親,說成是翠翠聽說二少爺接受了帶陪嫁的員外女兒,誤會後報複,等等。電影情節比小說實在可信,但是可能因為製作成本限製,少了原著中的很多湘西特色。
北京電影製片廠在1984年拍攝了電影《邊城》,由淩子風導演。這版電影忠於原著,製作精良,但也因此繼承了小說的不足。它畫麵漂亮,情節緩慢,所有角色都顯得單薄,尤其是主角翠翠。觀眾感覺她隻是個小女孩,很難想象她內心存在愛情風暴,更難與她有深層共鳴。配角們模式化明顯,比如爺爺就過份完美。在1980年代初,大陸人正從“愛情具有階級性”的觀念中蘇醒過來,重新學習什麽是浪漫愛情。從編導到演員到觀眾,都希望從1949年前的文學作品中尋找沒有革命精神參雜的純愛情模樣,而《邊城》就被視為這樣一本“教材”。所以那時的人不想改變原著,也沒有能力修正原著中對愛情描述的缺陷。即使有各種不足,這部電影裏的愛情也好過大多數同時期的其它大陸電影,比如《廬山戀》、《小花》、《女大學生宿舍》、《小街》等。
二.沈從文愛情觀的扭曲
翠翠愛情裏的別扭,反映作者沈從文對愛情的曲解。要理解《邊城》,就需要探討他的愛情觀。這方麵的原始資料很多。現在竟然有一門學問叫“沈從文研究”,詳細追蹤他的所有男女關係。沈出生在晚清一個湘西軍人家庭。曆史上湘西匪患嚴重,兵匪一家,所以他的出身不算好。他15歲小學畢業,參軍做底層書記官,期間迷戀過一名馬姓女生,卻被女生弟弟利用,騙去巨款。他20歲退伍去北京打拚,生活壓力巨大。他因為文筆很好,開始寫小說,結識文人朋友。有傳聞他當時與丁玲、胡也頻三人“大被而眠”,不過知情人覺得那更可能是眾人誤解。丁玲名聲在外,男女關係混亂,所以大家懷疑她與身邊每一個異性朋友都有性關係。這期間沈寫過一係列情色作品,但是熟悉他的人和後來的研究者都斷言,在遇到後來的太太之前,沈對兩性關係“幻想多於親曆”。他26歲時經徐誌摩介紹來到上海吳淞,進入胡適做校長的中國公學(中學)教書。不久後開始追求自己的學生、富家小姐張兆和。經過5年艱難的戀愛,二人終於在1933年結婚,在1934年生子。《邊城》就寫於1933到34年間,當時沈從文隻有31、32歲,還是個年輕人。
沈從文的“戀愛”完全是單方麵的苦戀。張兆和覺得他是“鄉下人”、學曆低,多年裏堅決不理睬他。沈的追求方式變得越來越極端,張於是向校長胡適報告老師糾纏自己。胡為沈辯解,“我知道沈從文頑固地愛你!”張兆和則反嗆,“我也頑固地不愛他!”沈從文特別會寫情書,極盡美麗辭藻,其中著名的佳句包括,“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我不僅愛你的靈魂,我更愛你的肉體”、“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裏,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這段充滿挫折、自卑、甚至自虐的戀情,是在寫完《邊城》前沈從文唯一實在的戀愛經曆。
沈與張結婚後不久,關係就急轉直下,原因是在張懷孕、生子、和哺育幼兒期間,沈從文出軌張青子,婚外情持續8年,直接造成張兆和從內心深處鄙視沈從文。這種鄙視持續了兩夫妻的一生。後來婚外情人張青子與他人結婚, 沈從文又傳出與小姨子張充和關係曖昧,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外人過度解讀。重要的是,沈從文不覺得自己出軌是錯誤。他曾公開說:“我這種感覺(對情人)同我對妻子的愛沒衝突啊”、“當我愛慕與關心某個女性時,我就這樣做了。我可以愛這麽多的人與事,我就是這樣的人”。他曾對朋友說,“打獵要打獅子,摘要摘天上的星子,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女子都喜歡虛情假意,(對她們)不能說真話”。
圖2. 沈從文與張兆和在最美好的年華。他們婚後聚少離多。知道沈出軌後,張堅決要與沈分居。沈從文曾在1948年自殺未遂。在1949年後,沈被批判,患上抑鬱症,張兆和從沒有看望過他一次。沈於1988年去世,臨終前對張兆和的遺言是,“我對不起你”。在被沈從文追求期間,張兆和曾在日記裏寫道,“我是一個庸庸的女孩,我不懂得什麽叫愛——那詩人小說家在書中低回悱惻讚美著的愛!”女人的悲哀就是,如果沒有一個男人真心愛她,她再努力也很難得到美好的愛情。沈從文追求張兆和時,各種手段都非常誇張,但張卻沒有從中體會到真切的愛。
沈從文在婚前與婚後行為迥異、對戀人與對好友說的話互相矛盾,都代表他對愛情的理解混亂,並且缺乏基本的誠實。因為曾熱衷於寫作色情小說,他被長期公認為“鴛鴦蝴蝶派”低俗文人。他的愛情思想被原始的情欲主導。他愛情方法論的根本就是底層社會流行的“騙”,卻在北京、上海等相對文明、女性見識較多、地位較高的社會裏行不通。他既傷害了妻子,也傷害了自己,甚至還傷害了婚外情人。沈從文在舞文弄字方麵有天賦,那是他的專業,我們因此尊重他。但是他對愛情的理解甚至不如城市中的平均水平,並不比現在一個 “北漂”或“滬漂”工程師更高明。很多人誤以為大文豪肯定在愛情方麵有奇才,其實靠文字吃飯的人,並不會自動獲得對愛情的真知灼見。沈不是什麽超級情人,也沒有很多女人拜倒在他的“才華”之下。他得到太太張兆和與情人張青子,說到底都是靠連蒙帶騙、死皮賴臉。兩個女人後來都看懂了他,也都對他深深地失望。這本是件很簡單明顯的事,那些研究沈從文的專家們,還有眾多附庸風雅的粉絲們,卻看不懂,極力為他粉飾,讓我唏噓。
本文的重點不是沈從文的道德缺憾,而是他在《邊城》中表現出的思想深度。不誠實的聰明人麵臨的根本問題就是,到頭來自己騙了自己。他們經常因不誠實而在具體事務上得利,卻也因此看不到人生與社會的大義。因為要看清大義,就需要人不懈追求真實。不誠實的人沒有這種對真實的強烈向往,所以思想滯於膚淺。沈從文依據“不能說真話”的原則行走於女人之間,哪來內心動力深究愛情的真諦?他沒有把愛情想明白,他寫的愛情故事就淺薄,就會自相矛盾。比如翠翠對待愛情的態度,總讓我覺得是一個不理解女性的青年男作家對窮人家女孩心理的臆度。偉大的愛情小說光有嫻熟華麗的語句還遠遠不夠,其中對愛情和對世界的真知灼見才是靈魂。《邊城》恰恰沒有這樣的靈魂。
三.一位女中學生的讀後感
在很多年裏,我都不太好意思與人談論《邊城》,因為我看不出它偉大在哪兒,又知道文學界對它讚譽有加,讓我懷疑自己的理解,直到我無意間讀到網上一位女中學生的評論。
提問:“為什麽我覺得《邊城》不好看甚至沒勁?是我太low還是單純的個人喜好而已?”
小花甲是我的呀:“正常正常,俺看著也沒勁。哦,是全班都看著小說沒勁,逼老師放的電影。… 翠翠很矜持 但是我們班女生一致認為她挺綠茶的,比如儺送二老(二少爺)讓她和爺爺去高樓看他贏得比賽(二老想在翠翠麵前秀一番),然後爺爺問她:‘你願意去嗎?’她說:‘我不願意 但是我願意陪你一起去。’這就很……哈哈哈當時全班都不約而同的來了句:‘哎呦~’還有,二老在白塔對麵山上給她唱歌,她在後頭爺爺給她講個笑話裏得知是二佬唱的,問她願不願和走馬路的在一起(看過書的都知道馬路車路吧),然後翠翠就說:‘你真討厭。’她又不拒絕也不答應,簡直搞我們觀眾的心態,都知道人家有可能給你唱情歌了,你還不暗示暗示你爺爺你不喜歡大佬啊?當時班上人都在鬧她,說要氣炸了,沒見過這麽吊人家胃口的。我們語文老師說:‘真要雙方主動說了,還叫邊城?那叫京城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們語文老師倒挺逗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32121/answer/1357246931
我頓覺自己就像《皇帝的新衣》裏的成年人聽到孩子喊“他沒穿衣服”一般。這些真實、活潑的女中學生一眼就看出翠翠角色設計的虛假,以及整個故事的無聊。純潔、勇敢的愛情才吸引人。心懷這樣的愛情、卻因外部原因而不得,才是感動人的愛情悲劇。像翠翠那樣因為沒有愛情、或愛情不強烈、或搞不清自己愛不愛,所以沒有得到愛情,實屬理所當然,正常人也許會可憐她,覺得她應該汲取教訓、下次改正,但不會被她吸引,也不會被這樣的故事感動。連十幾歲中學生們都懂的事理,那些吹捧《邊城》的文學家們卻不懂。
老師的反應則畫龍點睛,表麵詼諧,實質上告訴學生們,“你們不能那麽說那麽想,那樣的話我和你們都過不了關”。在原版《皇帝的新衣》裏,小孩子說“他沒穿衣服”,於是大人們驚訝,然後羞愧,逼得皇帝狼狽逃跑,眾人再把誠實的孩子捧成英雄。在每天上演的現實版《皇帝的新衣》裏,如果有孩子說,“他沒穿衣服!”大人們就會說,“皇帝的衣服隻是好孩子看得見。如果你看不見,就考試不及格、不能升學、不能當公務員、不能入黨、不能提幹”。於是在每個學校、每個家庭裏,大人們都指點孩子怎樣看見皇帝的新衣,然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發出感歎,“嗷,真是華麗呀!”
讀了“小花甲是我的呀”的評論後,我對孩子們的想法有了興趣,於是搜索網絡,找到大量中學生《邊城》讀後感範文,下麵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句子,“《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從圖書館借來《邊鄉》,幾近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掩卷閉目,已經是深夜時分,一股莫明的悲傷濃濃的襲來”、“作者沈從文對這種安靜祥和的農村生活有著很深的感情以及對此的懷念。在《邊城》裏麵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一直聽說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等等。我豁然感到,這就是孩子們在接受老師、家長和社會挑撥後,對皇帝新衣發出的嘖嘖讚美之聲。
四.文學界追捧《邊城》
中學生們對《邊城》的讚揚,與中文文學界對它的吹捧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比如研究沈從文的專家劉洪濤認為,“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是一部傑作,它的藝術獨創性主要在兩個方麵表現出來: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頂峰之作,它鞏固、發展和深化了鄉土抒情模式;繼魯迅的《阿Q正傳》之後重塑了中國形象” 、“《邊城》的牧歌屬性與中國形象互為表裏,為後發國家回應被動現代化,提供了經典的樣式和意緒”。《亞洲周刊》於1999年6月邀請一批中文文學界頭麵人物評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邊城》位居第二,僅次於魯迅的《呐喊》。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說過,“如果沈從文1988年5月沒有去世,肯定能得獎(諾貝爾文學獎)”。
文壇本應該追求獨立和創新的思想,但中國的文學界早已徹底失去獨立精神,所有的流派都在趨炎附勢,為權力和利益服務,隻是服務的具體對象不同。毛澤東時代,作家中郭沫若、丁玲那批人得勢,錢鍾書、沈從文等也試圖巴結權力,但是不被接受。文人都拍馬屁的時候,拍馬屁就要排隊等名額。錢鍾書、沈從文等害怕文字惹禍上身,都主動放棄文學創作,並自我改造思想,要求入黨等。鄧小平掌權後否定毛澤東,原來那批緊跟毛的文人被新掌權派拋棄,於是文學界出現高層真空,錢鍾書和沈從文因禍得福。比如曆史上沈從文與郭沫若、沈從文與丁玲都有矛盾,三人各有各的問題。在毛時代,幾乎所有文人都站在郭沫若和丁玲一邊批判沈從文,罵他是頹廢的色情文人。毛死後,文人們又一邊倒地站在沈從文一邊,罵郭沫若無恥,罵丁玲男女關係不檢點。
中國文學界供養了成千上萬的人,包括各級宣傳部門、作協、影視編劇、各大學的中文係、中小學裏的語文老師等。這個龐大的行業客觀上需要文學名人撐門麵,而舊門麵由於政治原因不能繼續使用了,於是就把沈從文、錢鍾書等幾位大半輩子都不曾動筆的人樹立成大文豪,把《邊城》、《圍城》等白開水式的小說樹立成經典傑作,也就有了“沈從文研究”、“錢鍾書研究”等。大批人因此成了碩士、博士、專家、教授,主任、院長、處長、局長、電視文藝節目主持人等。這些人和他們的跟隨者,掌握著所有文學刊物、影視製作、以及大學和中學的語文課堂。那些敢說《邊城》平庸無奇的人,早早或被軟性懲戒、或被硬性踢出係統,造成文壇上隻剩下對它的讚美、沒有誠實的批判。在這個大環境下,一般讀者的心理被擠壓,即使讀《邊城》時內心沒有感動,也不敢說出來,怕別人笑話,甚至不敢向自己承認,而隻敢想,“作品太高深了,我還沒看懂”。
圖3. 當前兩位著名文人的詩作。左邊兩首出自賈淺淺。她是西北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在讀博士,第二屆陝西青年文學獎詩歌大獎獲得者,作家賈平凹的女兒。右邊兩首出自劉傲夫,著名詩人。這些詩看起來像是拙劣的笑話,但是很不幸,它們真的出自當今文壇的正牌幹將。這類劣質到讓人難以置信的作品,近年來在文壇上層出不窮。賈淺淺和劉傲夫遠非絕無僅有。相比之下,那些靠吹捧沈從文、錢鍾書等混飯吃的人就算是“文壇清流”了。中國文學界從來不乏聰明人,但是他們在思想與精神層次上集體性墮落了。即使其中的清流部分,也隻剩下沒有靈魂的空殼,思想空間裏也隻有滿地的雞毛蒜皮。
《邊城》裏的“鄉土牧歌”
一種廣泛流傳的、對《邊城》的奉承是說它歌詠了湘西的風土人情。前文提到的沈從文研究專家與中學生們都沒有免俗。這實在是找不到值得誇的地方就亂誇。作家熱愛家鄉,本無可厚非。但是歌頌或描述一方水土,不會讓一部小說偉大。《邊城》的核心是翠翠的愛情,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核心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一樣。如果觀眾對《羅》劇的第一印象是“它歌詠了中世紀意大利北部的風情”,莎士比亞一定會覺得很失敗。雕塑家羅丹曾為文學家巴爾紮克塑像,一位學生看過後大讚雕像的手,羅丹聽聞後立即砍掉了那手,因為他要表現巴爾紮克的精神麵貌,觀者的第一印象卻是手,說明作品沒有達到目的。
《邊城》對湘西風土人情的一味讚美,實際上是作品的重要缺點之一。比如翠翠身邊的所有人都那麽完美,讓人物顯得呆板,讓整個故事遠離真實,也失去了對讀者的衝擊力。曆史上湘西土匪橫行、殺人放火,是著名的蠻荒之地。沈從文自己也深知這點。在《從文自傳》裏他寫道,“(我)一有機會就常常到城頭上去看對河殺頭,每當人已殺過趕不及看那一砍時,便與其他小孩比賽眼力,一二三四屈指計數那一片死屍的數目”、“我們部隊到那地方除了殺人似乎無事可作。我們兵士除了看殺人,似乎也是沒有什麽可作的”。他還回憶少年時兩件往事。一件是他在集市上看到二人決鬥,用刀互砍,直到砍得血肉模糊,其中一個人躺下為止。另一件,一個很年輕的富家女死了,埋葬的當夜便被一個賣豆腐的年輕男子挖出來,背到山洞中睡了三天,又送回墳墓裏。後來男子被砍頭,死前他一直笑個不停。沈從文把這樣的湘西描寫成人間仙境,成熟的讀者理解他隻是懷念家鄉;不成熟的讀者,比如中學生們,可能被他誤導。
《邊城》與諾貝爾獎
“沈從文本來可以依靠《邊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直在文壇內流傳。其實這個說法的源頭隻有馬悅然在事後的一句話而已。評選諾貝爾獎是一個投票選舉過程,競爭激烈。就像任何誠實的選舉一樣,沒有人不看結果就能說得準誰一定獲勝。馬悅然在世界文學界,或在諾貝爾獎評委裏,都隻是普通一員,並非一言九鼎。作為漢學家,他在西方社會和西方文學界都處於邊緣。如果一個中國文人,尤其是他熟知的人,獲得諾貝爾獎,對他的事業會有幫助,所以他是利益相關者,他的意見不能被視為中立客觀。簡而言之,馬悅然沒有那麽高的可信度,中國文學界過份解讀了他的話。
另外,諾貝爾文學獎再崇高,也隻是一小批人選出來的,有時公允、有時也偏駁。他們又不太懂中國,他們對中國文學的評判不應被國人造單全信。最重要的是,一個小說是否算文學傑作,歸根結底要看它是否有深刻思想、是否感動大批讀者。它是否得到諾貝爾獎隻能算旁證,不應該是評判基礎。總之,評價《邊城》應該注重它的內在思想,不應該用諾貝爾獎來壓人,何況它並沒有獲獎。
五.小結
我並不討厭沈從文或他的《邊城》,類似於我不討厭錢鍾書或《圍城》。他們的思想和作品有缺陷,但是所有人、所有小說都有缺陷,他們不比平均水平差。我隻是覺得《邊城》離經典文學傑作還差很遠、沈從文離文學泰鬥也差得遠。《邊城》屬中篇。夜半人靜,花一兩個小時,偎倚在書桌旁把它讀完,能感到一位身處都市的遊子對家鄉田園的懷念,以及他為記憶深處某個可愛女生的感概。這個女生因為各種細微的陰差陽錯,一直生活在遺憾之中。作者同情她,我也感到與作者的共鳴。
真正讓我厭惡的是,一大批道貌岸然的現代文人,為了自身隱藏的權利欲,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逼迫我跪拜這個親切、但簡陋的故事,還要我臣服這位真實、但並不卓越的心靈朋友。這批人沆瀣一氣,試圖逐個哄騙像我一樣在孤燈下探索求知的讀者,然後從中得利。我看清了他們的企圖,就想到其他可能的受害者,於是試圖用自己的文字提醒大家,不要上他們的當、不要讓他們的騙術得逞。
2021年2月8日
注釋
為什麽我覺得《邊城》不好看甚至沒勁?是我太low還是單純的個人喜好而已?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32121/answer/1357246931
邊城(全文)——沈從文,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623560/
香港電影《翠翠》 1953改編自《邊城》,https://youtu.be/SdHIHcvkufw
中國電影《邊城》1984,https://youtu.be/RBsPmUNhVgI
荊楚視野,2020/05/26,諾獎、自殺背後的沈從文往事,https://www.sohu.com/a/397744301_663169
一路書香2 第五集 沈從文 邊城, https://youtu.be/u_rsb0aPThI
文匯網 2019-10-16《邊城》:愛情有時就像什麽都沒發生,卻已足夠美麗, https://wenhui.whb.cn/third/yidian/201910/16/294771.html
鳳凰周刊,2016/07/15,沈從文為何與弟子蕭乾決裂, http://www.ifengweekly.com/detil.php?id=2879
新浪讀書2017年05月09日,為何沈從文在追到女神後還選擇出軌?http://book.sina.com.cn/excerpt/rwws/2017-05-09/1809/doc-ifyeychk7193072.shtml
張兆和晚年不識沈從文,即便沈從文臨終道歉也未能化解她的怨恨,https://www.sohu.com/a/339931132_120095216
defunct 評論 沈從文家書 2014-06-23 ,時代的碾壓與夢魘的複現:沈從文文革書信與政治,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712652/
澎湃新聞2018-10-02與諾獎擦肩而過的沈從文:隻活了一半的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80188
搜狐新聞,2020/11/16,中年割腕的沈從文:與不愛自己的女人結婚,把一生過成了寂寞,https://m.k.sohu.com/d/496796493?channelId=2&page=1
頭條網,2019/04/22,沈從文背後的女人張兆和,太陽背後的安靜雲朵(下) https://ttnews.xyz/a/5cc0e3abdc9b5e75aab5e40b?lang=zh-hant#ixzz6lOAjnni3
左左,2010-12-30,沈從文,張兆和,高青子,https://www.douban.com/note/125156100/
艾江濤,沈從文:一個“鄉下人“的愛情書寫,http://ny.zdline.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1288
邊城讀後感800字,https://www.lz13.cn/duhougan/42582.html
沈從文晚年:與妻子失和、轉行不再寫作,墓碑上是她寫的這十六字,https://new.qq.com/omn/20210105/20210105A0FDUD00.html
遼寧出版集團,2018-05-04,沈從文《邊城》:詩意下的鄉土中國 ,
https://www.sohu.com/a/230425825_99964610?spm=smpc.content.share.1.1556323200096rzgKKqd
邊城中的人們是那麽善良、純真,為什麽翠翠的愛情會以悲劇結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03751
中國新聞網,2015-01-23,揭真實沈從文:剛娶了自己的學生就與粉絲偷情,https://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50123/19241410_all.html
張新穎,2018-04-02,沈從文、張兆和,兩個人的“頑固” ,https://www.sohu.com/a/227028102_617374
溫娟說曆史,2019-09-10,張兆和晚年不識沈從文,即便沈從文臨終道歉也未能化解她的怨恨 ,https://www.sohu.com/a/339931132_120095216
沈從文和丁玲多年關係是如何發生變化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9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