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聊電影一些事

本文內容已被 [ applebee3 ] 在 2021-02-07 20:54: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昨晚看了電影2005年版的《傲慢與偏見》中的一個片段,裏麵有個鏡頭是女主角的父親與她對話的情景,看了非常感動。這個父親在電影中是一個配角的角色,但他的表演贏得了我的尊重。之前看過另一部二戰期間的電影,當時我產生了即時感受,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如愛情那麽感人。或許不應該相提並論,兩部電影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劇情發展。那麽這部是劇情,是表演,那位父親與女兒的對話表露的神情。這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深沉的愛。劇情中有一段情景,他幾乎從眼眶裏滲出的眼淚在同一瞬間讓我的眼淚洶湧而出我在想他拍片時的情感從何而來?他如何感同身受的融入那角色?

 

他在劇情中隻是一個配角,可是他在自己的角色中是主角。

 

可以說劇情中所有的配角都不是可以敷衍的。在一部以時間高度濃縮來表達人生的一種狀況的情境與境遇中,所有的展示,表演都是扣扣相環。於是我想到對於演員要求。如果每一個角色在一個劇本中沒有了解並理解所有劇情及劇情中所有那些人物的遭遇,那麽他們無法在表演時得到最好的鏈接與發揮。演員的職責是什麽?什麽是職業道德?是否尊重?自重?我明白了一些好演員的素養是什麽,他們從何而來。敬業。

 

關於幕後,還是2005版的《傲慢與偏見》,在一片關於男主角達西的服飾講解片中,服裝道具師談到了關於服飾,道具根據劇情變化帶來男主角的心理變化而產生的不同裝飾要求,隻是一些微小的變化如領口的鬆緊來詮釋主角的心理緊張與放鬆讓我感受到了出色電影的細節打磨。

 

還是敬業。

 

賈樟柯的電影看過兩片,風格我不是很喜歡。特別是地方方言部分。

但看了他一些作為北影學生拍短片的經曆,倒覺得是一件蠻勵誌的事。他寫出了他涉影的故事,這故事本身就很精彩。我覺得他倒成了大陸電影史上的作為獨立電影人的一個科教書式的一個人物。

 

我覺得他是一個探索式拍攝的導演,他的影片有他個人的理解。其實每個導演出來的電影都會有個人風格在其中,風格越鮮明,導演的個人魅力就越強。這裏說到魅力,是從一個欣賞的角度,有欣賞與不欣賞之分;或許更應該客觀一些。欣賞無對錯之分,因人而異。

 

電影一樣有美學欣賞價值在裏麵。觀眾受傳統及現代美學的傳承與影響,對電影在欣賞的同時一樣會有質量要求。這涉及到了受眾作為社會人的一種心理需求。

 

電影既私人又從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